张文胜
[摘 要]农村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的发展,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农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分析,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作用 路径
中图分类号:TN7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7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世界贸易的需求,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业标准化。本文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进行分析,期望能为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一、农业标准化
(一)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对象制订标准使之实现合理统一的标准化活动。主要是指围绕农林牧副渔各业,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包括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农业标准化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其内涵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二)农业标准的内容
农业标准体系复杂,种类繁多,按照其属性,一般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内容。
1.农业技术标准
农业技术标准是对农业标准化领域当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农业标准化体系的主体。农业技术标准围绕农产品的科研、生产、检验、农艺技术规程、技术装备、生产环境等制定标准。农业技术标准范围很广,土壤改造、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农业信息测报等,都属于农业技术标准。各部门、各地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2.农业管理标准
农业管理标准是对农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管理标准己经成为农业企业和生产单位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3.农业工作标准
农业工作标准是指对农业企业生产管理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各部门、各地可根据农业生产工作的需要制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农业标准化作用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推进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还要求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农业。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把科技成果转化成标准并加以实施,使生产、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让科技高效率、低成本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把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与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技术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二)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信息测报和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资源的规范、合理有序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业的有序发展。通过化肥、农药使用规范,农产品检测,控制了有害化学物品的使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土壤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了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农业标准化标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安全银针”。通过安全认证标准为农业和食品企业提供操作规范,实现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业标准化体系中涉及的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等都将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食品安全长效保障机制的形成,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食品质量市场检验检测制度的落实,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提供技术支持。
三、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路径
(一)健全农业标准化的相关法规
农业标准化离不开法律政策的支持,当前我国还缺乏农业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国外在农业标准化法律建设方面就比较完善,这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的《联邦法规法典》、日本的JAS制度等以及欧盟严格的CE安全合格标志制度。我国也需要制定从产前育种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销售和贸易,各个环节的标准要相互制约和相互关联,不同部门和领域各自制定的标准都尽量做到不存在明显冲突和避免交叉监管的现象。
(二)鼓励农业标准化的社会参与
农业标准化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这就要求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政府是农业标准化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应该鼓励社会主体的参与。未来我国农业标准化对象已由单纯强调产品质量提升转变为产品质量提升和产品多样性共同发展。因此,要发挥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力量,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在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参与下,确保农业标准化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不仅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加强市场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及认证体系。另一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效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GAP、GMP、HACCP、IS09000等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把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结合起来。在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后,要从源头抓取,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及批发市场进行监督检测,建立违规黑名单,打击不法行为,确保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昌洪.低碳农业标准化理论分析与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52-58.
[2]蒋黎,陈冬.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及借鉴[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02:18-24+31.
[3]陈冬,辛岭.农业标准化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0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