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定量化交替注采 提高小断块水驱质量-问题来了:如何投放微信朋友圈广告,收费如何? 根据腾讯广点通对...
[摘 要]改变目前的稳定注采方式,实施油水井交替注采,使水线不连通,提高驱油效率。通过实际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设计不同的注采方案进行预测,确定最优的注采时机及注采强度,形成理论的交替注采模式,提高采收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交替注采;定量化;水驱油藏;开关时机
中图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15-01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非均质性强、注采关系简单的封闭小断块,水井注水容易造成油井水窜、水井停注后油井能量下降,在这种水驱模式下形成注采流线波及范围小,最终导致中间主流线区域水淹严重,边部及非主流线剩余油富集且无法动用,井区采出程度低。目前有部分井区已开始实施交替注采,油水井的开关是以区块长根据生产做出的定性化决策,这种方式难以实现油水井开关的最优化,且缺少理论依据,对采收率的提高幅度有限,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定量化注采交替研究
结合断块油藏特点,改变现有的稳定注采关系,采用油水井交替注采模式,使注采流线不连通。关油井、开水井单独注水阶段:可以防止注入水延优势通道水窜,注入水在驱替压差、渗析作用下向非主流区运移,从而扩大非主流区的注水波及体积。憋压补充地层能量;关闭水井、开油井单独生产阶段:油井复产,驱替压差升高,优势通道处压力首先下降,非主流区的原油在压差作用下流向优势通道,提高驱油效率。
以营8沙二7(7)为研究对象,该层为弱边水岩性小砂体,含油面积0.23Km2,地质储量10.6×104t,渗透率500mD。以营8沙二7(7)的储层及生产状况建立实际模型,进行拟合。为了使拟合更符合实际,在模型中加入毛管力滞后,从而获得精度较高的实际模型,进行定量化交替注采研究。
根据井区的实际生产情况,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拟合预测。
1、确定交替注采模式。
选择营8沙二7(7)井区做实际模型,对强注强采、强注弱采、弱注强采、弱注弱采四种不同的注采方式下的开发效果进行探索,(设定:强注为日注250方;弱注为日注30方;强采为日液40方;弱采为日液10方),得出最优的交替注采方式。
(1)在相同的累油情况下,强采弱注累水最少;
(2)在相同的周期下,强采弱注波及面积最大;
(3)交替注采中,强采强注水淹最严重;
在进行交替注采时,应选择强采弱注的模式,水井缓慢注水,不易造成窜进,有利于高、低渗透区间的油水交渗,使高渗透层中的水更多的流向低渗透层,低渗透层的油流向高渗透层并流至井筒,更好地提高了波及效果,改善了开发效果。
2、确定注采交替时机。
以不实施交替注采作为基本方案,以油井不同的流压系数作为油水井交替注采时机为对比方案实现4种预测方案(1、不实施交替注采;2、流压系数分别为0.85、0.75、0.6时实施油水井开关)(如图1)。通过各方案的结果得出最优的交替注采时机:
(1)实施交替注采的含水上升速度比不实施明显减缓;
(2)交替注采初级阶段,流压系数0.85时关油开水,效果最好,随着交替注采周期的增加,0.75跟0.85的压力系数下关油开水,采出程度与含水趋于一致;
(3)相同的累油情况下,流压系数为0.85与0.75时累水最少,未实施交替注采的累水最多。
(4)考虑采液、注水的用电量,折算出吨油成本在压力系数为0.85及0.75时最低,但压力系数越高,则开井时间越短,选择0.75作为交替注采周期界限。
3、确定复合提液条件井。
对联通性相对好与差的井分别建立预测方案,得出提液效果:
(1)上调联通性相对差的井的参数后,该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同时连通性差的井含水也存在趋势,井区整体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加大;
(2)上调联通性相对好的井的参数后,该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但连通性好的井含水有下降趋势,井区整体采出程度提高,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减缓;
通过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得出定量化交替注采方式:以强采弱注为交替注采模式,选择流压系数为0.75时进行水井开井注水,油井停井,待压力系数升至1.1时进行油井生产,水井关井,同时适当提升联通性相对差的油井参数,已达到最优开发效果。
三、应用效果
根据定量化理论指导,选择在营8沙二7(7)小断块内实施定量化交替注采。该井区含油面积0.23Km2,地质储量10.6×104吨。井区内3油1水,历史油水井同步注采,导致物性好的营12斜263方向水窜严重,形成单向水线。通过实施定量化交替注采改善水驱,水井营12-126在地层压力降至0.75时实施开注停采,压力恢复系数恢复至1.2时停注开采,并根据理论的采液强度及注水强度进行交替注采,由于波及面积扩大,油井含水由82.5%下降至55.6%,随着生产开发,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日增油3吨,三个月累增油270吨,同时由于油水井的间关节省了电量。
四、结论
通过对定量化交替注采的研究,为开关井的时机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根据地层压力恢复值确定油井开关时机,并优化各井的采液强度及注水强度,不仅降低了井区的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了采收率,同时由于油水井的间关节省了电量。
定量化交替注采模式适应水驱小井区油藏,油井开关时机相对确定,简单、经济、易操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隋春艳等.不动管柱交替注采耦合技术的试验.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9):279-281
[2] 洪世 主编.《油藏物理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三版,1985.
作者简介
曹秋莉,女,32岁,河南柘城人,石油工程,工程师,目前在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工作,负责油气藏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