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02日 18:47

赵晶

[摘  要]通过对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分析,阐述了减缓水分胁迫的抗逆性栽培技术。依据多年田间试验结果和大田生产表现,针对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的不同形式提出了同类生态条件和种植模式下的适宜品种、适宜播期、保苗密度、种植规格、施肥水平等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玉米  全地面地膜覆盖  节水高效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42-01

玉米制种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地面地膜覆盖(简称全膜覆盖)是与条膜覆盖相比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其增产作用显著高于条膜覆盖,极显著高于裸地栽培。现依据有关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田间试验和大田生产数据,结合我区不同自然生态条件和耕作模式,总结生产上成功的玉米全膜覆盖栽培形式和种植技术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因子有保苗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及其时期。全膜玉米品种经过筛选试验:参试品种为凉单一号、凉单三号、凉单四号、四密25、豫玉22、辉玉三号、平安18、遵玉三号、沈单16、中单二号(ck) 。通过对比分析,豫玉22产量最高,其次是沈单16,再次为中单二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0.5%和6.7%。经方差分析,豫玉22、沈单16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准。为取得高产优质,本试验选择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抗倒伏、生势强的优良品种:中单2号。选择地势较平坦、日丢深厚疏松、肥力较高的四种植,采取宽窄行种植,宽行距80cm,窄行距40 cm。

不同品种、密度、肥料栽培技术试验:考察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参试因子的主次顺序为密度-品种-纯氮用量。其最优处理组合为:保苗密度为82500株/hm2、纯氮用量450kg/hm2、品种为豫玉22。

化学除草剂采用膜草净胶悬剂,其防效可达49.9%。可有效防除灰黎、野荞麦、稗草、马齿苋、狗尾草、大棘、龙葵等多种杂草。处理利用化学除草剂,本文还利用黑色膜生态除草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设三个处理分别为黑色、白色膜全膜覆盖、露地栽培。试验表明黑色膜除草效果十分显著,可防除田间90%以上的杂草种类和数量,其不足之处是黑色膜的前期增温效果比白色膜差。

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全膜覆盖和条膜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带幅120cm,全膜覆盖采用宽幅140cm地膜,覆盖度100%;条膜覆盖采用宽幅80cm地膜,覆盖度50%。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在整地时用药剂加细沙土30kg制成毒土撒施。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在整地前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mL/667m2兑水30kg喷洒地表。副处理设4个灌水定额,即3750、4500、5250、6000m3/hm2亩共4个灌溉定额水平,全生育期灌水4次,分别于母本拔节、抽雄前、授粉后、灌浆中期进行。各次灌水量分别占灌溉定额的2070, 3070, 3070, 2070,小区四周起埂,采用畦灌方式,用水表控制灌溉水定额,各处理施肥水平相同。施肥每hm2施用优质农家肥4.5万~6.0万kg,纯N 405~450kg, P2O5 180~210kg,K2O 90~120kg,ZnSO4 22.5~30kg。氮肥的30%和全部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作基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氮肥的70%作追肥。氮磷肥的施用分配时间和比例为:全生育期施纯P2O5 225~270 kg/hm2,全做底肥;施纯N 375~450kg/hm2,其中15%做底肥、35%随头水追施、50%在大喇叭口期到开花期追施。

1.3 观察与测量

本研究主要于每天8:00时,14:00时和18:00时用曲杆地温计测定0-25 cm土层地温,播种前和收获后用中子仪和烘干法测定0-120 cm土壤含水量,成熟期每分区随机抽取20株进行常规考种并按小区单收计产。

2.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采用地膜覆盖,其增产效果明显高于露地,尤以全膜覆盖增产最为显著。同时,地膜覆盖也有明显的增温保墒、防止水土流失、防虫灭草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产增收、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副处理间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全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灌溉定额增加玉米产量呈现依次增加的趋势,其中以灌溉定额5250-6000m3/hm2亩的处理产量高于其它处理。从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覆盖方式与灌溉定额互作对制种玉米的产量有重要影响。其中灌溉定额为3750、4500 m3 /hm2时全膜覆盖与条膜覆盖产量之间差异极显著,而灌溉定额为5250m3/hm2时全膜覆盖与条膜覆盖产量之间差异显著。但是,在灌溉定额为6000 m3 /hm2,全膜覆盖较条膜覆盖仅增产183.0 kg /hm2,二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处理间的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全膜覆盖可有效的提高玉米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从灌水量上看,灌水量范围内,随灌水量增加,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制种玉米千粒重的增加,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商品性,增强种子在销售市场上的商业竞争力。

玉米苗期地温受覆盖方式的影响,试验表明全膜覆盖具有较好的增温作用。在相同测深条件下,全膜覆盖地温均高于条膜覆盖,全膜覆盖的地温较条膜覆盖增加1.55-1.79℃ ,全膜覆盖5-25 cm的土层日均地温较条膜高1.66℃,而且地温的提高对制种玉米的前期发育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由于土壤温度的改变对制种玉米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同覆盖方式对制种玉米生育期有相关影响。试验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地温,缩短了制种玉米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加快了制种玉米的生育进程,缩短了生育期。由于成熟期提前为玉米种子收获后的自然晾晒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保证了种子的商品质量。

3.制种玉米在生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1 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关键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特别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乏,且水质较差,分布不均,加上干旱少雨,年蒸发量大,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不能同步,造成粮食生产起伏波动,严重阻碍了干旱农业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规范种植,合理施肥灌水。为便于田间管理和达到良好的通风透光的目的,可采用宽窄行(80×40cm)或一膜3-4行的种植形式,亩保苗可根据不同的品种要求而有所调整,一般控制在5500左右。

3.2 新品种选育技术滞后,条件设施不配套

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相对较封闭,缺乏国际合作与交流,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薄弱,统计学技术应用不普遍不深入,与国外差距呈扩大趋势,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标基因,尚未建立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平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缓慢。现有设施和科技项目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未能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现代育种技术平台;布局有待优化,装备水平急需提升。

总体来讲,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是一项突破性的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生产方式,是一项新的节水增产栽培技术,是现代科学与传统精耕细作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全膜覆盖还可明显提高地温,缩短制种玉米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加快制种玉米的生育进程,缩短生育期,扩大制种玉米的适种范围,是新型玉米种子生产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文章 玉米 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