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水处理设备纯净水设备无法启动原因及解决方案
徐顺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电力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电力设备能否安全运行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否正常运转,更关系到我国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简单分析影响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各个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TM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36-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及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电力生产企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则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能否正常运行。因而相应的电力企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工作,针对影响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解决,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1 影响电力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
1.1 没有充分落实安全职责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很多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可是部分单位在设备的安全运行责任方面并没有落实到位,仅仅是一种纸上谈兵。负责生产的管理者整天忙于事务方面的工作,对相应的状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所以不太了解本单位电力设备在安全运行方面的问题,即便了解一些主要问题,也没有采取科学的整改措施;对那些事故通报的内容不能详细掌握,语言比较模糊,不能清楚的介绍相应安全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不能明确划分相应责任人的责任,无法有效吸取相应教训;还有部分单位仅仅通报上级转发的一些事故,不能进行认真的分析,更提不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不能达到心中有数,对于必要的规程制度更是只知道皮毛,没有熟练的掌握,从而无法对基层班组工作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
1.2 普遍存在违章作业现象
所谓的违章作业也就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工作当中常常会发生的、人们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通常包含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等。对于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尤其是相应的配电修理工作极容易出现无证作业。例如某名配电修理工作人员,如果没有特殊工作上岗证就进行有关工作,很容易造成触电死亡安全事故。还有一些必须进行停电的作业,在没有进行相应的停电、验电和挂地线的状况下就开始工作,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一些伤亡事故,主要原因为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的时候,因为没有对相应的台变进行停电、验电,或者没有挂地线造成的。
1.3 电力安全设备的质量较差
目前,很多使用当中的安全设备的质量状况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偏远地区基层农村的供电所,或者供电线路检修部门的登高作业工具及小型的起重器材等等,安全施工设备都无法保证较高的质量合格率。另外,相应的管理部门及人员在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报废管理更是流于形式。一些已经明显受到损伤的设备依然进行超期服役,从而为电力安全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4 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大型作业的管理,却忽视了对日常工作的管理。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很多都是进行分散的、小型作业的时候产生的。此外,相应设备的试验报告、检修记录、设备档案记录方面也不够准确、及时和规范,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认真管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为,一些领导干部过于强调经济建设,重点抓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并没有充分认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没有意识到运用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利用事前控制有效预防安全事故。
1.5 不注重日常维护
很多电力生产企业都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追求的是结果,因而对电力设备的日常维修不能有效落实。只是在相应的设备出现问题之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从而造成很多电力设备损伤现象严重,无法达到相应的使用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设备成本。
1.6 不可避免的外力作用
很多电力设备都是在室外的,因而会受到种种外力因素的影响,如雷电、暴雨、大风、碰撞等等,都会造成相应设备的损坏,从而无法正常安全运行。
2 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
2.1 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生产企业从上到下必须人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电力生产企业的领导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管理重于泰山”的意识,起到带头模范作用,遵守相应电力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有效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网络。另外,还要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相互保护的意识。
2.2 积极增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
根据电力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及不断创新,从而有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首先,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同市场运作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其次,一定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所谓的制度创新主要指可以让创新者获取较大利益的一种变革,是在相应的经营管理、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发明的结果;最后,必须进行管理上的创新,重点为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的改革,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管理知识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适应电力企业进行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最后,必须进行科技创新,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2.3 认真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有效落实相应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就是对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要求一线工作人员,从而逐步形成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的习惯,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安全作业的
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班组管理,因而相应的领导一定要重视对班组的管理,抓实抓细。很多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现场的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一时的疏忽大意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部分工作人员贪图省事,就怀有侥幸的心理,有的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从而为自身及家庭造成了灾难或者不幸,并为企业及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总结那些重复性及多发性事故的根源,然后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制定合理的规定及制度,重点整治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详尽简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熟练掌握从事工作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2.4 提高安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
1)应认真执行安全设备报废制度,对于那些已经到期的设备,或者已经损坏的、在定期试用检查中不合格的设备强制性报废、破坏到不能再次试用。严格禁止通过任何方式把已经报废的电力设备转让给其他的个人或者企业使用。2)认真落实外包施工队资质审查的制度。相应的监理单位及发包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安全监督权利的行使。最后,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电力安全设备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对于使用当中的电力安全设备,详细规定修试记录、所需材料、验收记录等等,从而实现有据可查,将责任有效落实到相应的个人。
3 结论
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我国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相应的电力管理及生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科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从而不断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以使得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换的新设备、新技术、新规定,保障安全。
参考文献
[1] 郑文勇.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8,12.
[2] 李玲玲.简析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