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亮
[摘 要]飞机系统装配时,装配协调问题比较普遍。本文通过对位置锁调整余量超差案例的装配流程分析、理论间隙仿真运动分析、误差分析,找出影响位置锁调整余量的因素,总结出该装配协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及指导方法。
[关键词]飞机 系统装配 协调 间隙 调整余量
中图分类号:V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059-02
飞机的起落架收放是通过执行部件和锁定部件来实现的,执行部件是作动筒,锁定部件就是位置锁,起落架位置锁的作用将起落架支柱锁定在收上或放下状态。起落架是飞机的关键部件,起落架收放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设计有一定的裕度。生产中出现位置锁锁钩与支柱锁环间隙小、位置锁调整余量超差问题,影响了产品质量,因此应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
1 问题描述
某型飞机起落架收上时,作动筒无压力,将齿牙调整到极限位置,位置锁锁钩与支柱锁环间隙仍然不满足设计要求(3±1) mm(图1)。间隙为1.2 mm~1.8 mm,该故障出现的比率为30%。该问题原因不查清,无法进行后续工作。
2 原因分析
2.1 装配流程及安装要求
相关零、组件装配流程如图2所示。
(1)位置锁装配
位置锁装配时,通过选取垫圈厚度在闭锁位置,保证锁体与钩形件偏心距e=2.5+0.4 0mm。
(2)位置锁支座和起落架交点的安装
位置锁支座和起落架交点在结构壁板总装型架上利用定位器安装,工装以基准孔定位,位置锁支座和起落架交点孔满销定位安装。
(3)锁环在起落架上的安装
锁环安装在起落架外筒的支座上,锁环上开有长圆孔,通过四个螺栓与起落架外筒相连,锁环上有齿牙调整面。锁环(见图3)中心线距齿牙起始位置为16 mm,公差为±0.21 mm。齿尖距边误差为半个齿,即1.5/2=±0.75 mm。
锁环的位置通过齿牙相对位置锁上下、左右均可调整。
(4)位置锁安装
位置锁通过两个螺栓装到结构支座上。
(5)起落架安装
在飞机用液压千斤顶支撑的状态下,飞机通常上交点装3 mm选配垫片、下交点装7 mm选配垫片。理论位置为上下均为5 mm。起落架处于放下位置且收放作动筒无压力,保证垫片与起落架上交点衬套的间隙0.15~0.3 mm。同时还应保证在起落架收放过程中与结构、舱门等的间隙。
2.2 影响因素
通过对装配流程的梳理分析,认为间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设计理论间隙是否合理;
(2)零件制造和装配容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3 对理论间隙的仿真分析
将起落架从理论位置移到上交点装3 mm垫片、下交点装7 mm垫片位置,将起落架按理论图进行运动到收上位置,将位置锁置于关锁位置。仿真结果为支座调整到极限位置,起落架落架收上时,锁钩与锁环间隙为3.1 mm(见图4)。向“(3±1)mm”间隙增大方向的设计补偿量只有1.1 mm的调整量。齿牙调整的齿距为1.5mm。调整量小于一个齿距。
2.4 误差分析
(1)位置锁的横向装配误差对锁钩与锁环间隙有影响,横向装配误差包含孔位公差、偏心距公差、锁钩孔横向边距,为±0.1(图5)++0.15 0-+0.4 0=+0.25 -0.5 mm(以“3±1”数值减小为正)。
(2)结构上的位置锁交点和起落架上交点装配误差可忽略。
(3)起落架交点相对锁环支座的距离,在起落架长度方向制造误差约为±0.7 mm。
(4)起落架上下方向的安装误差0.15~0.3 mm。考虑到交点衬套的安装误差可达0.5 mm。
(5)锁环的齿牙起始误差±0.75 mm。锁环边距误差±0.21 mm,总和为±0.96 mm。
总误差+0.25 -0.5+(±0.7)+0.5+(±0.96) =+2.41 -1.96 mm(以间隙减小为正)。
由于总误差+2.41 -1.96 mm,理论值为3.1 mm。换算成间隙0.69~5.26 mm。因此理论计算就有不合格的可能。超差单间隙为1.3~1.8 mm,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
2.5 实测结果
以基准孔作为测量基准,实测起落架交点、位置锁交点,测量结果均有0.5 mm的偏差,由于基准孔留余量1 mm在后续工序进行精加工,因此该误差是允许的。该误差不计入容差计算。
2.6 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认为造成位置锁锁钩锁环间隙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设计理论位置,是将支座调整到极限位置,不在齿牙垫的中间调整位置。设计理论值(位置)不合理,支座长圆孔未起到补偿作用。
3 解决措施
针对问题原因,制定了以下措施:增加补偿,考虑零件边距和强度因素,将锁环调整量增加1.5 mm,向“(3±1)mm”间隙增大方向的设计调整量增加到2.6mm。将锁环主视图中尺寸 “ 10.6” 改为 “12.1”,“ 29±0.5” 改为 “27.5±0.5”,“ 69±0.5” 改为 “67.5±0.5”,更改前见图6,更改后见图7。
在锁钩锁环间隙超差的3架飞机上更换更改后状态的锁环后,位置锁锁钩锁环间隙均满足图纸要求见表1。
4 结束语
该问题解决措施实施后,位置锁锁钩锁环间隙均满足图纸要求。位置锁调整余量超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随着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飞机采用三维数字化建模设计,因此在进行间隙理论值计算时,可直接在数模中进行测量,在需要进行运动仿真时,应将装配中的经验数据带入后,再按运动的理论轨迹进行仿真运动约束。在进行容差分析[1]时,应统计所有参与装配的零件的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并将影响的因素进行甄别,将无关因素摒弃。
参考文献:
[1]程宝蕖.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