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04日 00:17

中学生审美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兴趣爱好 ...

戴志俊

[摘  要]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两方面来进行的。一方面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认识、记忆、训练、理解等普通学习方法,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达到对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审美;普通;艺术;色彩;形体;透视;流派;风格;规律;创造;想象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69-01

美术教育是学校对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都有爱美的天性,但是对美的欣赏和理解的能力会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本能的喜欢一些颜色或者音乐,但是他可能不会喜欢中国的水墨画,因为这些作品与作者的经历、感情和风格息息相关,其所蕴藏的深厚的思想内容及丰富的艺术形式是儿童所不能理解的。但是当这些儿童长大了以后,随着社会经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感情的磨砺,他就能够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并且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启迪。因此,审美能力的提高要经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和完善。这种训练不是短期内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受教育者对自然和艺术的长期的接触和体验,并且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它。

那么怎样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一般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认识、记忆、训练、理解等普通学习方法,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达到对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 通过普通理论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1、对各种美术知识及表现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如美术包含的范围和类别,形体结构知识、透视和色彩知识、构图知识、各种流派和风格等。

2、对有关历史背景及各种美术符号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欣赏罗丹的《思想者》,在不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这尊雕像,那么欣赏者眼里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体格健壮的男人,那么罗丹为什么要用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来创造《思想者》,并准备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顶上,不妨用罗丹自己的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另外,在美术中,一些特殊的形态、线条、色彩等符号,往往都赋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梅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正直、红色象征庄严、绿色象征生命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在审美活动中就可以容易获得审美感受。

3、民族文化、哲学思想、历史沉淀,还有很多东西,都会包含在一副艺术作品当中。也就是说,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要涉及文学、政治、宗教、哲学、历史、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件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 运用艺术的规律达到对审美能力的提高。

审美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审美者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结果和感受,这和一个人的经历、情感、人生观、所掌握的知识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如梵高的《向日葵》,有人领略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有人感受的是对生命的压抑和呐喊。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

1、摒弃一般认识规律,倡导艺术规律。在普通学习教育中,接触的更多的是普通基础知识课程,因此,会不知不觉的将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带到美术教学课中,就会偏重美术常识的解释。比如讲到色彩,就只讲色彩形成的原因以及名称,讲到树木的画法,会大谈植物学知识,等等,当然,增加科学知识对提高审美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当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时,他们就已经忽视了审美中最重要的内容:——对色彩、形体、光影、线条、肌理等因素的把握和感受,从而得到是一种肤浅的理论的认识,而没有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事物的艺术性得不到体现和认识,梅花不仅是植物中的哪科哪类,而是高洁、清雅的象征;青松翠柏显得那么庄重伟岸;风中的杨柳如在轻歌曼舞……

2、情感的驱动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既然是以审美的心态面对自然事物和艺术品,必须有情感的投入。在对审美对象客观的认识的同时,审美主体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 。情感的驱动,想象力的发挥,使得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会超越现实主体,在这种情况下,高山变成了巨人,流水似乎是某种心情的体现;一副简单的剪纸能体现一个民风的淳朴;一个简单的泥塑,让你感受到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

3、提倡对审美意识理解的多意性和丰富性。这一点是由审美活动的规律及特点所决定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观察和体验,每个人得出不同的审美意味,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识和情感,感受截然不同。在夜深月明的夜晚,会唤起思乡的情怀,也可能会感受到幽雅浪漫的情调,可以使你心情很平静,也可以使你内心寂寞和孤独;秋天的风景既可以让你感受到色彩的灿烂,又能让你感受到时光流逝,倍感凄凉……

所以美学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也说过:“《红楼梦》……单是命题,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正是审美的这种多义性和丰富性,满足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审美需要,得到不同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感受,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所以在美术教学当中,应该鼓励大胆创新和发挥想象力,而不应该要求学生去对对象的统一理解。也只有鼓励这种创新和大胆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在审美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美双.论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术评论, 2006(S1):38-41.

记忆 文章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