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05日 21:16

生态文明手抄报片

余沛泽

[摘 要]我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建设生态文明是化解发展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青少年学生作为一类相对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实践生态文明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能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日常生活 生态文明 认识 践行

中图分类号:TU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02-02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的发展中大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5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接近13.75亿、居世界第1位,人均GDP为7990美元、居世界第76位。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国家。虽然自然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普遍较低。例如,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河流径流量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探明矿产储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虽然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环境本底条件良好,但生态受损状况堪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例如,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资料,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294.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我国还被认为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于2013年共同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文版报告中,全球10大空间污染城市中国占据其中的7个。由于中国的独特国情,加快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主线;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党和国家及时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有效化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推动我国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1.如何认识生态文明

国内见诸于媒体的“生态文明”官方表述始于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中,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此后,国家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先后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在全国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研究制定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生态文明的提出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漫长演化进程,人类文明的每一次更替,无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历史性进步;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也愈发随心所欲和肆无忌惮。工业文明的发展已引发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已严重制约人类文明的进程。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扬弃的产物,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由于文明意味着进步、进步有赖于发展,因此生态文明的本质是发展、核心是如何发展,在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推动人类自身发展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要所在。

人类生存于地球表层,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料,向自然界排放副产品和废弃物;与此同时,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料,消纳和分解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相互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全面节约资源利用、大力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不仅要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而且要逐步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在全社会践行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成员,事关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事关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态文明就在我们周围,生态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2.如何践行生态文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青少年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理应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历史使命、发挥独特作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践行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自觉实践生态文明。现阶段,我们青少年学生主要是社会的一类消费群体,坚持日常生活的勤俭节约是我们践行生态文明主要途径。在家庭生活中,吃饭要求应以保证身体健康生长所需营养为基本标准,坚决摈弃追求奢华的不良习气,就餐过程中严格做到珍惜社会劳动成果、不浪费一粒粮食;穿衣要求应以应对天气变化、保证身体舒适为基本标准,坚决摈弃追求奢侈的不良习气,衣物穿戴不搞品牌攀比,并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平时洗漱严格做到节约用水,并尽可能进行废水循环利用。在学校生活中,一是学习用品的购买和使用严格做到按需配置,特别是笔墨纸张尽可能做到重复利用;二是其他物品的购买和使用应严格做到适度从简,特别是电子产品的配备应力求做到可有可无则无、可高可低则低;此外,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在社会生活中,外出时严格做到低碳出行,努力养成运动步行的良好习惯,坚持能步行则不骑车、能骑车则不坐(公交)车、能坐车则不打(出租)车;出门在外严禁随手乱扔垃圾,见到散布生活垃圾,应尽可能拾收并按类别分置于垃圾桶中;同学交往应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共同践行生态文明。

——积极宣传生态文明。首先,在家庭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的家庭成长时代背景,“独生子女”是我们多数学生的共同标签。由于我国“重家庭、重亲情”的固有文化传统,家长不同程度的溺爱似乎已成为我们共同享受的特权,结果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程度的家庭浪费现象。宣传生态文明应从家庭做起,一方面,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向家长宣讲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勤俭持家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日常生态文明行为影响、感染和教育家长,帮助他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一起携手共建生态文明家庭。其次,在学校中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结合地理课程和相关文化课程学习,组建生态文明兴趣小组,通过办板报、出专栏等形式,弘扬生态文化、报道生态文明政策、表扬生态文明典型;结合校园环境卫生维护,组建生态文明巡视小组,定期开展班级和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监督校园不文明行为。通过舆论宣传和行动示范,形成浓郁的校园生态文明氛围。最后,在社会上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积极走出校门,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主题宣传活动,重点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科学知识,为我国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R].2016.

[2] 王民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8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 亚洲开发银行,清华大学.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R].2013.

[4] 《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

家庭 生态 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