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生产中的化学控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06日 01:01

...导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宋智慧

[摘 要]笔者在文中主要探讨如何应用作物化学控制措施解决玉米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目前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已经具备较广泛的理论和试验基础,且效果比较突出。应用较多的领域主要是玉米防倒伏,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仍然较少。主要原因是推广力度小,投入产出比较低。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同时要强化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持,确保正确、有效地应用化学控制技术生产优质农产品,使农民尽早受益。

[关键词]玉米生产 化学控制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TV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400-01

作物化学控制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而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体系。玉米既是传统食品,又是工业、畜牧业的重要原料,其用途已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的各个部分,玉米生产的好坏对国民经济构成了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和非生物逆境频繁发生等问题,如何在栽培学的范畴内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作物栽培学科的首要任务。

1.玉米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1.1 玉米容易出现倒伏

玉米倒伏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因风雨或管理不当使玉米植株倾斜或着地的一种生产灾害。玉米抽雄之后,植株过高,容易出现倒伏,特别是7、8月份雨季尤为严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上升,玉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着玉米生产。玉米倒伏受品种、人为、天气因素影响。品种方面:植株过高,穗位过高,秆细秆弱,或次生根少;人为方面:密度过大,施肥不合理等;天气方面:拔节期的阴雨寡照和灌浆期的暴风骤雨。

1.2 存在营养生产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遇有环境条件不适,玉米顶部的小花或受精胚常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发生败育。秃尖发生的很大部分原因是栽植过密,肥料供不应求,或干旱,或遭受雹灾,或遇到连阴雨天气,叶片光合作用减弱,致果穗顶部的受精胚得不到足够的养料,不能发育成籽粒。尤其是抽穗前,若雄穗茎秆伸长过长而耗费过多营养,则雌穗就会因为养料不足而产生“秃尖现象”

1.3 在密植情况下空秆率增加

先天性不育空秆,也称“公玉米”。主要是种子内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失调,以及体内输导组织障碍,导致茎秆养分输送不到果穗,使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而停滞等。不稳定性空秆。植株上虽有幼穗雏型,但不抽花丝,不结籽粒。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拔节和果穗分化期干旱或雨水过多;品种质量差;病虫危害。

2.玉米生产中化学控制措施

2.1 防止倒伏

玉米生产中,多数高产优良玉米品种往往具有抗倒性能差的缺点。种植密度高的条件下,倒伏问题尤为突出。就目前而言,在育种领域普遍缺乏耐密抗倒伏品种,而且这种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彻底改观,需要育种工作者长期积累和改进。在这种状况下,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化学防控等栽培管理措施对玉米抗倒伏显得尤为重要。防止倒伏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种植管理,针对性地改善相关生产条件。采用化学调控措施可以作到降低株高和穗位,使玉米植株的重心下降及受风面积减小,增强茎秆的抗倒能力。如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金得乐、玉黄金、吨田宝等,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以用来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防止玉米的倒伏。使用化学激素对玉米植株进行调控,能有效地降低株高,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倒能力和产量但是,玉米密植化和高水肥的栽培管理措施是玉米高产的基础,是玉米发展的趋势,因而化学调控成为增强玉米抗倒伏性的最可行手段之一。国内外还有利用乙烯利和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通过降低株高,促进根系发育来防止倒伏的研究。

2.2 杂交制种,提高种子质量

玉米杂交制种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的杂交种子,以保证玉米生产的正常进行。在这方面,作物化学控制技术能起到增强杂种优势、克服花期不遇、化学去雄等作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母本去雄难以彻底,严重影响杂交纯度。除采取改变播期调节花期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含赤霉素、乙烯利等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物质。有报道,研发的玉米促雄剂Ⅱ号和V号具有明显的促雄效果,使雌雄分期,便于集中彻底去掉母本雄穗。另有试验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对玉米当代可直接产生化学调节作用,对配制的单交种的杂种优势也发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植株优势、产量优势和适应类型。这种技术由于对操作要求较高,尚不够成熟,未见推广报道。

2.3 应用化学控制技术提高玉米作物质量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协调、个体生长与群体结构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是作物生产管理的总体目标。水肥运筹、株行配置等传统栽培措施重在改善水分、养分、光照等环境因素,为作物生产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而作物化学控制的技术原理在于主动调节作物自身的生育过程,不仅使其能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调方面更为有效。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作物化学控制的物化载体,是指那些从外部施加给植物、能引起植物生长发育变化的物质。我国防止玉米倒伏的调节剂多为乙烯利与其他生长促进剂的复配产品,其作用机理在于乙烯利可以缩短节间、降低株高,从而起到防倒伏作用,而促进剂(如CTK、BRs、DTA-6等)则可以克服乙烯利减少穗粒数、降低穗粒重等副作用。在防止秃尖、促进种子萌发和壮苗、提早成熟、提高抗性等方面,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缩节胺等可以减少秃尖,多效唑等可以促进杂交种子发芽率,提高壮苗率。遇到以下情况,应当暂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玉米苗非常弱小,营养生长严重不良的地块;土壤瘠薄、肥力严重不足的地块;玉米苗期遭受除草剂药害的地塊;播种很晚、生长期很短的玉米品种;持续干旱、玉米苗停止生长,基本处于保命的地块。

3.结语

化学控制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虽然已经较多,但多停留在试验研究阶段,成规模的推广仍较少见。数十年来,人们合成、筛选、试验的化合物成千上万,但最终投入生产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却很少,用于大田作物的更少,只有赤霉素、乙烯利、缩节安、多效唑等几种,其他物质要么不具有针对性,要么效果不稳定,要么产投比太低。调节剂原药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瓶颈阶段,成功的新产品匮乏,这对作物化学控制的发展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技术措施,应该由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推广能力,充分搞好技术培训,使农民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优点,并会使用,乐意使用,从而使这项技术应用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恒亮,吴仁海,朱昆等.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1-5.DOI:10.3969/j.issn.1004-3268.2011.10.001.

[2] 朱元浩,杨培岭,廖人宽等.化学联合调控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1):193-200.DOT:10.7606/j.issn.1000-7601.2016.01.30.

[3] 孔高原,王黎,朱一明等.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64-1465.DOT:10.3969/j.issn.0517-6611.2013.04.020.

玉米 文章 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