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铖++周佳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116-02
我国实施专利制度已经30余年,专利制度已日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规则之一,相应的就要求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根据专利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就是企业专利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专利工作
1.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守规则
我国的专利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颁布实施的,可以说我国的专利制度是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诞生的。这是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竞争,从理念上要求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为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政府必须通过法律营造出适宜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等等。只有把各市场利益主体的活动都纳入到法律的框架内,才能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和正常运行。知识产权法律是市场经济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如商标法、著作权法——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实施的。
2.不了解、不遵守就可能受到惩罚
有些企业存在“我没有创新,没有专利申请,就不需要了解专利制度”的想法,这是一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的落后观念。专利制度不仅仅是当起夜有了发明创造才会发生作用,他是维持市场竞争中技术的公权和私权平衡的重要制度,其是否会对企业发生作用与企业自身有无发明创造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一个企业不了解专利制度,在参与市场的过程轻则会因没有及时维护自身权利造成正当权益的损失,重则会因侵犯他人的权利而担负赔偿等法律责任。
3.运用得当就可能从中获益
专利制度不仅仅是专利申请,而是针对发明创造成果的确认、保护、实施、转让、运营等工作的一整套的制度。在发达国家,这套制度业已成为了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这一特点也日渐突出。企业自身无论技术水平高低,无论有没有专利,只要合理运用专利制度,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如何利用专利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展
1.了解专利制度的内容
利用专利制度,必须首先了解制度的内容。专利制度的通行定义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的制度。具体来说,专利制度就是指各国自己制定的与专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以及签署的与专利相关的国际条约,如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
企业要充分所在国家(地区)和目标市场国家(地区)的专利法律和相关法律规定。更进一步地,还应该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
2.了解专利制度通过哪些途径发生作用以及如何发生作用
专利制度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同时因为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还产生了专利权、专利信息等相关资源,因此专利制度发挥作用的途径是多种的,而且也是是双向的,即主动运用和被动参与。我们在此主要讨论主动运用的情况。
(1)法律途径
法律途径就是指通过直接运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也是专利制度发挥作用最基础的途径。
1)专利诉讼。专利诉讼是最直接的行使专利权的方式,即专利权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要求第三方停止侵权行为、做出赔偿等。这是一种最显而易见的执行自身权利的方式,但是由于法律程序的复杂性,导致专利诉讼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诉讼方式行使权力前应当经过谨慎调查和评估。与专利诉讼近似的还有仲裁、行政保护等准司法保护的方式,根据各国法律规定的不同,这些方式可能在管辖权、操作流程、成本等方面相比诉讼更灵活、简便和节省,专利权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2)边境保护。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是指边境执法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实施的旨在制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境的行为。通常,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由海关执行,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形,如德国工业产权办公室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是知识产权边境执法机关。边境保护是一种有效阻止侵权商品流入或流出的手段,也是专利诉讼前取证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规定,商标、专利、著作权的权利人可以向海关申请扣留侵权货物,同时可以预先进行海关备案,以便海關能够主动发现侵权货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展会维权。展会是一个行业的一次集中展示,一些重要展会会云集业内的经营企业,既是展示更是同行间的一次比试。因此,展会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知识产权竞争的重要场所。目前各国关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在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一旦发现某展品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或疑似侵权,则立即责令其撤展。实际操作中,由于展会上判断展品是否侵权时受到时间和专业水平的限制,被撤展的货物大部分是由于应对不当而被认定为侵权的,我国的企业在参加海外展会时这种情况最为普遍。因此,展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关键在于提前的准备和对展会所在国相关法律程序的了解。
(2)信息途径
专利制度的本质属性就是以公开换保护,公开的形式就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再经分解、加工、标引、统计、分析、整合和转化等信息化手段处理,并通过各种信息化方式传播而形成的与专利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就是专利信息。专利信息是专利制度的一个重要衍生物,是信息资源中重要的一种,其同时具备技术、经济和法律三种属性。据WIPO统计表明,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95%能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有70%的技术内容未在其他非专利文献中发表过。
1)技术信息挖掘。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因此,专利文献本身就天然具备了完整性和实用性,这既是与一般科技论文的明显区别,更是专利文献技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2)竞争对手跟踪和行业发展监测。专利申请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跃度、研发方向、目标市场等各种经营活动的情况,是重要的竞争情报来源。通过跟踪一个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放弃、纠纷等其他相关信息,可以了解到其真实的技术实力、保护情况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将调查、分析的对象从一个企业扩大到一个行业,就可以对该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
3)侵权风险侦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以及各专利权人和市场参与者对专利制度运用的娴熟,一个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被提出专利侵权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被提出侵权并不可怕,这在专利制度发达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企业间竞争的一种常规手段,只要合理应对,就能顺利度过,甚至化危机为机遇。合理应对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及早发现、提前预防,这就需要对相关的专利进行持续调查,及时发现自身技术和产品可能侵权的情况,需要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权状态进行及时跟踪,及时发现对手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动。这项工作也可以使侵权风险规避工作更有针对性。
总的来说,通过分析专利信息,可以为申请专利、立项研发、处理纠纷、开拓市场等各项相关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提供情报支持,提高这些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分析专利信息,可以全面、快速、真实的了解某个国家、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公司的与技术创新、市场经营、战略方向等相关的情报。另外,通过向市场和竞争对手释放信息,也是我方争取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和迷惑对手的重要手段。
(3)金融途径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经被广泛认可,专利权也不例外。当今,专利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在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以外的领域。专利权以资产方式运作的一般形式有专利许可和专利转让,近年来又产生了专利质押融资、专利入股等新的运作方式。总之,将专利作为一项资产后,可以充分结合资本和金融运作的手段,更进一步地使专利发挥更大的作用。
3.研究不同途径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
每个行业的专利竞争规律和激烈程度是不同的,这与行业的技术特点、规模、发展阶段等密切相关,每个国家的专利竞争情况也是不同的,是由该国的专利法律、执行情况、诉讼文化等决定的。这些是外部环境、外部因素,是企业开展自身专利工作时必须考察、了解的,是企业开展专利工作的大背景。外部环境、外部因素的调查核心内容就是专利信息的采集、分析,这里的专利信息不仅仅指专利文献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还要包括与专利相关的全部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比如某一公司的专利活动情况、本行业的专利纠纷情况、相关的专利政策情况等等。
内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是指企业的现状、发展战略、专利基础等情况,是企业自身实力、潜力和愿景的评估。
外部和内部的问题都调查清楚了,才能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专利工作方针、目标和规划,才能使专利工作的投入、产出与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相适应,既能够支撑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又不会形成企业运转中的负担。
4.制定工作方案并实施
在内外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自身的专利工作方案,实质上就是构建专利工作的管理体系,并对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做出规划。從实践操作的经验看,专利工作的管理体系可以从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考虑,同时对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进行管理。
管理体系首先应明确专利工作的组织架构,包括领导机制、主责部门、辅助部门、人员配置。要在领导、部门和岗位职责中明确专利工作的内容,这是保证体系实质运转的基础。管理体系还应明确各项具体工作的分工、流程和基本要求。一般地,主要工作内容有专利获取、维护、运用、保护的基础管理,人力资源、合同、保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工作中的专利管理。
发展规划主要是对专利工作未来发展的目标、预期效果、重点工作等方面加以明确。可以说,管理体系是当前情况的反应,是静态,发展规划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是动态。二者结合,就能够保证企业的专利工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对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支撑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敏友,廖丽,褚童.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法学评论(双月刊).2010,1:20-28.
[2] 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