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高层建筑
于卫海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天际线与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天际线;高层建筑顶部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17-01
高层建筑顶部对外部空间形态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突出城市轮廓线的重要性。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性峡谷,是城市的远景景观。它的视觉感染力来源于其自身的构成方式,而高层建筑顶部正是构成中的关键因素。高层建筑顶部不仅是构成城市优美天际线的物质实体,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而且作为城市制高空间的高层建筑顶部空间也是供人们观赏城市景观的观景台和眺望点。因此高层建筑顶部设计应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
1.城市天际线的概念
城市的实体形态由大量的建筑物及特定的地貌组成。当人們的视点远离被观察物时,往往更容易注意到他们的轮廓,这种以天空为背景的城市剪影被称作天际轮廓线。197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字典》中,天际线被定义为“以天空为背景的建筑、建筑群或其他物体的轮廓或剪影。”
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特色构成的积极因素,它可以是从某一开敞空间(如高山顶峰、城区外的高速路及高架桥等)所看到的城市全图像;也可以是从城市若干个高层建筑的窗口所看到的城市建筑群的轮廓线;更为完整的可能是从江河对岸、海湖水面上所看到的城市建筑群体的天际轮廓线。城市天际线也是城市总体形象和宏观艺术效果的高度概括,它综合体现了城市功能和文化上的内涵,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美国纽约市中心在高层建筑出现以后,城市在竖直方向的生长曾一度失去控制,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呈现无序的发展态势,1950年后才在市中心对城市天际线进行有计划地建设,形成了现在的面貌,使曼哈顿成为世界公认的城市设计典范。
2.城市天际线的构成与特点
城市天际线由山体、水体、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小品及绿化等实体元素和这些实体元素之间的空隙——虚体元素构成。城市天际线的个性特征是由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两部分组成。通常前景天际线主要以水平构图为主、强调适宜的尺度和亲切性,主要由多低层建筑和较矮的绿化元素构成,这样避免了对背景的遮挡,如悉尼城市天际线。背景天际线是以竖向构图为主,在体量和尺度上一般应当突出其挺拔、宏伟的气势,主要由高层建筑物、高层构筑物及较高大的山体构成。
3.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天际线现状分析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理论指导相对滞后,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许多城市天际线存在着混乱、无序的现象,破坏了城市整体风貌,影响着城市的景观。究其原因,除了规划不当,还有高层建筑及其顶部设计等的问题。首先,许多城市的天际线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结合各自的城市地理环境,可识别性差。尤其是构成现代城市天际线的主体——高层建筑布局散乱,风格上千篇一律,造成城市总体形象流于平庸,丧失了作为城市标志和象征的作用。
此外,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相互关系混沌,缺乏协调性。许多城市的前景天际线中出现连续的板式高层建筑,形成视墙效应,造成对背景天际线的严重遮挡,使城市天际线混沌无序,丧失了其基本结构和层次。
4.构成城市天际轮廓线的高层建筑顶部形态设计
(1)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多样变化
建筑物的顶部对天际线的影响最为显著,注重顶部形态,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顶部形态是创作城市天际线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构成丰富多变的城市天际线,则应对城市的高层建筑顶部形态进行更多的思考。
高层建筑物对天际线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建筑物的主体墙身和顶部。墙身主要提供城市天际线“实体”部分的竖向边界和水平对角线的宽度。顶部则提供天际线水平部分的变化,墙身的轮廓基本上是竖直线,变化余地相对较小,天际线的变化主要集中于屋顶部分。“与其说是建筑构成城市天际线的变化,不如说是建筑的顶部形态,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顶部形态使之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较强的可识别性。”构成城市天际线的标志性建筑的特殊顶部形态,往往加强其城市天际线的特征,甚至本身己成为城市的象征。
(2)强调高层建筑顶部特征
凯文·林奇指出:“一个有效的印象首要的是目标的可识别性,与其它事物不同,因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而被认出。”如同曼哈顿的林立接踵的摩天巨厦群体,以其无双的气势和巨大尺度成为纽约市的象征;人们看见泰晤士桥和市政厅的哥特式钟塔就会识别出这是伦敦的标志,由此可见,高层
建筑顶部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塑造城市天际线的首要原则。造型独特的高层建筑物和高层构筑物(如电视塔)是构成天际线独特性的重要手段。即使天际线的其它组成部分并不突出,一个别具特色的高层建筑顶部也能使天际线生动,具有可识别性。
通过各高层建筑顶部与多、低层建筑顶部特殊的排列组合,诸如从高度、体量上的强烈对比和起伏,间距上的疏密相间的韵律变化和方位上的特殊组合等等,都可以塑造个性鲜明的天际线形象,较典型的有新加坡的城市天际线。
(3)以高层建筑顶部建立视觉中心
城市的建筑可以分类为背景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从人的视线活动角度看,背景建筑总体上宜保持某种共同因素,使视线持续延伸并有所期待。而标志性建筑则需较宽裕空间,以便有近、中、远距离的观赏点。其造型应突出于背景,成为视觉焦点与高潮。富于特色的上海外滩天际线就是由若干视觉中心的变化组成。过去,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外滩天际线北部的第一个重点和高潮,向南经过外白渡桥,经过一系列轻微的起伏,在中国银行和和平饭店建筑顶部处形成第二个高潮再向南到达最后一个视觉高潮一天文台塔楼,在此处,高层建筑顶部起着重音和强烈的符号作用,吸引和凝聚人们的注意力,成为天际线中的最强音。
(4)高层建筑顶部群集效应
在城市天际轮廓线中,集中或成簇出现的高层建筑群体顶部较之于其散乱布局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松散的单体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作用,而集中出现的群体组合,其各元素之间联系紧密,形成整体力场,整体效果远胜于单体的机械相加,更富于力量和凝聚力,此即群集效应”。上海浦东天际线的“一波三峰”体现了高层建筑集中出现的群集效应。
(5)顶部色彩的搭配
高层建筑顶部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天际线的视觉效果。构成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高层建筑顶部色彩的对比搭配可以进一步突出天际线的生动变化和层次感。一般认为,明度浅和暖色具有凸出感,而明度深和冷色有凹进感。因此,当构成前景天际线的建筑顶部明度浅于背景天际线,或二者为前暖后冷的关系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天际线的层次感。当然,构成天际线的各建筑顶部在保证整体色彩的统一协调的一前提下,应有适当的变化。群体顶部色彩处理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以形成具有视觉吸引力的、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另外,城市夜景灯光的广泛应用,对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塑造也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城市夜空不再漆黑一片,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使得城市建筑在夜晚展现出另种风情,形成了城市新的景观。
5.结语
高层建筑顶部由于其高度的优势和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自身的造型形象,对城市空间的辐射场大,影响范围广,对城市空间环境景观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因此高层建筑顶部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注重城市标志的塑造和视觉导向的形成,应在城市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从城市街道、广场和人的观赏视线及造型、色彩等为出发点来设计。
参考文献
[1] 柳澈淞、鲍继峰、徐永战.高层建筑顶部形式的设计方法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
[2] 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