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铁路运输组织化发展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08日 16:54

我国铁路运输组织理论发展与创新详细版摘要.ppt

张旭林

[摘 要]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在铁路运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铁路运输的时效性和计划性较差,效益较低,在新时期下,研究适合我国铁路发展的新的组织模式,优化现有的铁路运输组织,使我国铁路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优化运输组织铁路运输改革铁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U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07-01

1 中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以实现运输效率和运输总量最大化为核心,而非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日常运作主要通过部、局、站段三级调度及相关人员制定和执行日(班)计划来完成,而计划的制定缺少高效、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支持,科学性和准确性不高导致生产运输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计划的执行情况不可能实时掌握,无法根据现实情况对计划进行及时的跟踪和调整。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各业务部门、作业单位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有时造成作业过程存在扯皮、推托的现象。由于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存在差异,造成运输组织管理不够统一,生产过程不够严密。

1.1 中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现状

铁路运输组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的运输组织仍然是粗放的计划模式,即组织型狭义的“按图行车”,运输生产以货物编组计划为基础、运输组织效率为核心,按日班计划组织运输工作,靠一系列的计划和制定来完成。将运输全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列车运行区段,按编组计划规定的列车种类组织满轴编组,选择列车运行图相应的运行线组织列车运行、货物输送。尽管在日班计划中已经根据列车基本运行图确定了列车的出发时刻,由于在满轴集结方式中,列车重量或换长的要求是绝对的,时间的要求是相对的,常常会造成因某一去向的车流集结辆数到列车编组前达不到运行图所规定的长度或重量,从而导致列车不能正点出发,货车在不同列车运行区段的不同列车间车流接续不可避免地缺乏统一的安排。货车在发到站间输送全过程选择的编挂车次、在技术站的车流衔接都是随机的,亦即反映为铁路货物运输全過程组织的计划性差。这种计划性差将导致货主托运时无法具体掌握货物运到时限,也使得铁路企业没有条件向货主承诺货物运输时间,而且会进一步影响技术站的作业效率和列车在区间的运行秩序。

1.2 中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存在问题

1.2.1 没有统一的部门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在运输过程中,铁路相关部门不能对某一批或某个货主的货物进行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监控和跟踪,各级部门只负责整个过程中的某个侧面或单个环节,协调联动能力欠缺,责任分工不突出,条块分割明显,从而制约了运输系统的合力的发挥。

1.2.2 运输需求和现实能力的矛盾。由于路网结构和干线能力之间的不平衡,运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在市场经济运作的大环境下,运输需求和现实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表现为列车到发的不平衡程度加剧,检修、施工、维护作业的增多和现有设备的不足。

2 中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如何改革

铁路运输组织模式改革的总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货运产品时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因素的不同侧重,针对不同的地区、客户、品类等多样化运输需求,开发以重载运输、快捷运输、多式联运产品为核心的运输组织模式。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货源、货流的集中化管理。针对客货运站数量众多,货源分散,空车、重车来源去向分散,运量小的货运站大量存在,通过对货源、货流的结构和分布进行科学评估,对重点物资、时效性要求较强的货物及其他一般物资采取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全面掌握货流的流向,有效的提高货运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率,改进运输组织。“大站做强做大,小站逐步萎缩”,逐步关闭货运量小的小型货运站,大站根据地理位置、吸引地区的经济环境和已经形成的运输生产联系,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和运输作业组织的变革。通过这一改革实现铁路货运集中化,体现铁路货运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②建立完善铁路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货运首先要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进行精确的评估,实时掌握车辆、机车、线路、设备状态、设备性能、作业人员的状态等信息;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再次,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面的跟踪,实时、准确的了解生产过程,并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调整,改进生产方式,创新生产方式,优化作业过程。

③运输计划的编制方法。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是车流组织的具体体现,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同时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承诺。列车编组计划是运输计划和列车运行图之间的重要联系环节,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基础。因此,在列车编组计划和运行图编制过程中必须注意二者的合理匹配,加强流线结合,以提高编组计划和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实现运输生产过程组织管理的整体优化。

3 运输组织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运输组织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运输系统的供给能力首先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应该是可持续运输发展的最基本目标。现代运输的发展不仅直接参与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活动,更是始终伴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②运输发展要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实现运输系统自身在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③可持续运输的目标在于使运输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运输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长期的动态的协调。

3.1 可持续运输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运输发展的焦点就在于,如何按照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实现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运输组织模式自身的发展。由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可持续运输的基本内容:①运输的经济可持续性。它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运输与国民经济关系的角度,要求运输应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运输资源的需求,即运输体系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从运输系统内部角度,要求遵循运输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追求运输经济效益,实现运输资产的良性循环。②运输的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即要求运输与环境、生态保持协调与相容的关系,运输发展对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生活与健康的负面影响要满足最小化原则。③运输的社会可持续性。即要充分运用运输对消除贫困以及对落后地区的拉动等功能,充分发挥运输对社会公平的调节与改善作用,同时,运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应在社会的所有成员间公平分享。

3.2 可持续运输与运输组织的模式的关系

可持续运输包括运输的经济可持续性、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可持续性,而运输组织模式的变革要和可持续运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应综合把握俩者的关系。其中,运输的经济可持续性在运输组织的模式的变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它是运输体系得以持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运输组织变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长远看来,运输的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可持续性又是实现运输组织变革的有力保证。可见,运输组织变革就是既要使运输体系在动态上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使运输体系自身满足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慧,王凯,倪少权.基于产销协同的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04).

[2] 郭素洁.浅析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

文章 组织 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