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川
[摘 要]笔者通过学习调研,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保障;加快职能“三转”,明确监督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增强监督手段。文章就此问题作以初浅分析。
[关键词]企业纪检 两个责任 监督
中图分类号:TH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108-01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是新常态下管党治党的必然要求。
一、煤炭企业转型迅猛发展,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近年来,铜川矿业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移转型发展,外出创业地域跨越多个区域,在新、扩建项目、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过程中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文化环境不同,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二、准确把握企业纪委监督责任基本内涵
正确把握“两个责任”内涵和辩证关系,特别是准确把握纪委监督责任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对于促进纪委正确履职,促进两个责任互动共进,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个责任”辩证关系。党委主体责任主要是党委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承担领导、指导、教育、推动、检查等职责;纪委是在党委领导下承担监督职责。因此,纪委既要承担监督责任,也要协助党委落实主体责任。
(二)企业纪委监督责任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4个方面责任:一是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二是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三是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四是查处腐败问题。王岐山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报告中把纪委监督责任简述为“监督、执纪、问责”6个字。
(三)企业纪委监督责任工作要求。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责无旁贷,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要求,作为党内执纪监督者,要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中心任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切实把监督责任履行好。
三、煤炭企业纪委履行监督责任面临困难和问题
面对新常态,企业落实好监督责任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待探索中得到全面落实.
(一)层级监督困难。由于当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存在对上级不敢监督、对同级不愿监督、对下级不想监督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纪委书记任用、提拔等话语权主要在企业书记(经理)手里,因考虑自身前途而不敢监督。二是对下级监督中,有的纪委为民主测评得高分,做老好人,认为“多栽花少种刺”,于是不想严厉监督,往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二)专业监督不力。一是通过专业技术监督不够。大部分企业纪委监督只通过眼观耳听、现场走访等形式手段来监督;在“三重一大”决策、财务资金管理、物资采购等方面力不从心、监督不力、效果不佳。二是利用群众力量不够。有的企业纪委不注重利用群众信访、党内民主生活会、职代会、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等方式,缺少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没有充分利用广大党员、职工、社会群众等监督力量。
(三)监督定位不准。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纪委主业主责分不清楚,受长期以来习惯思维影响,不自觉地把自己作为党委工作机构,代替党委直接负责抓党风廉政建设,履行了党委主体责任。有的企业纪委对组织与协调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在治本抓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局面。
四、煤炭企业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措施探索
在工作实践中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履行纪委监督责任。
(一)着力更新思想观念,把握监督方向。十八大关于企业改革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企业纪委必须用党的十八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来创新监督方式方法。
一是创新宣教方式,凝聚人心。要通过宣传教育,把纪检干部监督思想行为凝聚到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纪委全会精神上来。通过深化对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学习,真正使纪检干部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带头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二是革新监督观念,纠偏纠错。要以与时俱进思维,敢于打破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僵化思想,用发展观点及时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企业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中,找准位、认清责、履好职。
三是科学监督定位,实现双赢。要统筹全局、辩证思维,切实把监督工作放在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中来考虑和把握,处理好严格执纪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严肃党纪政纪与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关系,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创优环境、保驾护航,努力实现作风与效益双赢。
(二)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供监督保障。反腐体制机制既影响反腐成效,又决定纪委监督职能发挥。因此,要从纪检机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推进。
一是推进双重领导体制改革,解决层级监督困难问题。按照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总要求,推进双重领导体制改革在企业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进一步强化上级纪委对企业纪委领导,健全完善报告工作、定期述职、约谈汇报等制度。
二是健全协调配套机制,解决监督不力问题。深入研究探讨企业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企业门户网站、公众以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方式,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度,多方发挥社会监督力量。
三是创新干部管理制度,解决监督定位不准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纪检干部上下流动和横向交流常态化机制,从制度层面解决不敢、不能、不愿监督问题。
(三)着力加快职能“三转”,明确监督职责。按照中纪委新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三转”,努力实现企业纪委工作职能更加明确、方法更加科学、作风更加务实。
一是进一步转变监督职能。要明确职责定位,加强对干部作风建设、权力运行、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重点部位监督,强化对“三重一大”监督。
二是进一步转变监督方式。把工作切入点从参与生产经营管理转变到执纪问责上来,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对同级党委及领导班子成员监督上来。要把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作为关注点,执好纪、问好责。
三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目前存在工作泛化、主业弱化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做到有疑点就有监督,有问题就有追责。要以优良作风做到刚正不阿、秉公执纪,更加科学有效履行好企业纪委监督责任。
(四)着力强化责任追究,增強监督手段。责任追究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落实“两个责任”最有效手段。
一是健全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责任”追究保障机制、制度体系和工作程序,形成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责任完整链条,对责任落实不力的,启动问责程序,并对应追究领导干部责任。
二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一案双查”制度,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省纪委提出的“一案三查”规定,从制度上进一步夯实了监督责任,并从制度上明确了追责程序。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力度。要敢于动真碰硬,敢于问责追责,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营造不敢、不能、不想的“三不违反”规定氛围,以执纪问责形成强大震慑。
参考资料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
[2] 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