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设招投标存在问题及治理
孙蕾
[摘 要]本文就当前建筑工程招投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同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招投标 存在问题 表现形式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U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161-01
引言
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目前我国招投标市场受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制建设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建筑市场的管理者应当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方能使招投标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从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1、当前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督管理不力。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以立法的形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建筑行业,对招投标做出了非常严谨、细致的规划,促使我国社会对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的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招投标监察工作、仲裁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受到多重领导,很多时候很难顺利的开展工作,进而导致我国招投标监督工作缺乏一定的力度,一些监督单位只是将监督工作当成形式,并不会深入的进行监督。另外,由于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操作十分的隐蔽,不容易被察觉,即便发现了,处罚也是比较轻的。
1.2 串标现象严峻。串标主要是指投标单位之间相互串通来骗取中标的行为,一些投标人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在项目投标前的相互串通,抬高报价或压低报价,从而达到中标的目的,排挤了其他投标人,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串标行为严重的扰乱了我国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导致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形象受损。串标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投标者之间相互串标,其主要就是指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好,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的方法。其二,一方投标人给其他投标人一定的经济补偿,无论是谁中标,将来都会由其来进行承包。
1.3 承包单位分包转包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建筑主体部分必须由投标单位单独完成,但是在实际招投标中普遍存在分包、转包现象,对于可以分包的非主体工程,存在着层层分包的现象,或将主体部分非法转包出去。由于转包容易使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者进行工程建设,往往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等问题,最终会造成承包单位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一味的压缩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以致造成工程质量低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1.4 评标专家委员会成员的监管无法有效到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评标委员会必须要由招标人或者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为代表,并且其主要成员由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必须要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业不能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并且专家评委是由中心专家库当中随机产生。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内的评标专家数目十分的有限,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各个专家之间比较熟悉,如果投标单位与几个专家之间取得协作,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可能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进而会从根本上失去投标的公正、公平性,所以,评标专家委员会成员的监管工作必须要做到位,避免与投标单位之间的私下接触,减少违规操作现象的出现。
2、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
2.1 招标阶段。在招标阶段主要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规避招标,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会规避招标,将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邀请招标,进而制定施工队伍直接进行发包。其二,虚假招标,主要就是指内定好承包单位,然后将招标走个形式,选择和自身关系比较亲近的施工队伍来进行围标和陪标。其三,项目化整为零,进而达到招标建设工程项目无法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而可以对其进行直接发包。
2.2 评标阶段。評标阶段依然存在着诸多违规操作,其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参与评标委员是固定的,由于委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就会导致诸多弊端的发生,比如权钱交易等违规操作。业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收买评委,促使评委为其打高分,左右评标的结果,最终导致招标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其二,建设方与招标代理机构达成一定协议,招标代理机构往往会通过预审文件将其往建设方意向方向发展,比如抬高标准或者降低条件等,从而达到操纵评标结果的目的。
2.3 定标阶段。在定标阶段,往往会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果建设单位意向投标单位并没有中标,在办理相关手续和签订合同的时候,往往会设置诸多障碍,排斥中标人。在签订合同时,经常会提出诸多不合理条件,比如指定购买材料、设备等,强迫中标单位承诺签订其他不平等条约,逼迫中标单位将部分工程承包给其他单位,进而出现层层分包或违法转包现象。
3、招投标改进措施
3.1 建立诚信档案。必须要结合招标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招标文件、合同以及业主满意度评价来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进而可以通过诚信档案来及时的了解招标机构的实际情况,提高我国招投标环境和氛围。
3.2 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在进行招标文件编制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编制规范,其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评标办法、废标条件、投标承诺、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款等诸多内容,尤其要重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措施费用,将其单独列项报价,多措并举,以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保障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展。
3.3 严格招标文件合同管理。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合同管理,保护双方的切身利益。合同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本协议约定的其他合同文件组成的各项约定都是严格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形成的合法成果,不存在其他不合法的内容,如果存在一些类似的条款,也不是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并不能形成合同或者法律约束力。
3.4 规范评标专家管理。必须要加强评标专家管理,保证评标专家持证上岗,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实行评标专家行为测评管理。每次评标完成之后,应该由相应的监督部门对评标专家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纳入到评标专家的诚信档案,不仅有利于规范我国评标行业,还有利于提高评标专家的职业操守。
3.5 进一步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建筑市场体系,尤其是在招投标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违规操作,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充分的利用资源并且对其进行配置,另外由于地域限制,政府部门可能会通过权力进行干预,限制外地企业的进入,这也是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招投标过程中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体系,结合先进的市场管理理念,打破行业、政府以及地域保护主义,政府应该积极的为招投标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彻底杜绝招投标过程中各种违规操作的出现。
3.6 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了能够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不仅需要最为直接的管理以及监督工作,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其主要面向的对象就是监督管理部门及建设单位相关责任人、评标专家以及项目法人等诸多核心成员,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职业操守,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从根本上杜绝贪污受贿、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出现,为我国建筑行业打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相关人员能自觉遵守招投标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依法办事。
4、结语
一个完整的招投标市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打造和建设,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不断探索招投标管理的新方法,推动我国的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晓鸥.济钢建设工程招投标评标的实践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6,06.
[2] 陈佩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价值工程,2011(3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