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赛日前举行了赛前培训,曾经是上海申花的门将虞伟亮也出现在1...
王文
[摘 要]网球运动员良好的赛前心理素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赛前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网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状态、训练及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给网球教练员、运动员赛前训练与准备提供理论参考,对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竞赛成绩和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球 赛前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O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27-01
赛前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由于对竞赛的认识,并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性变化。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赛前情绪体验相当复杂,心理状态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情绪体验包括焦虑、兴奋、怯场;成绩影响因素包括赛前紧张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竞技状态;赛前心理障碍包括心理能量障碍、情绪障碍、心理耐性障碍、动机障碍、激活障碍、意志力障碍等。良好的赛前心理素质对比赛取得胜利至关重要。赛前心理素质分析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和竞技水平发挥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个性方面比较稳定的品质。心理素质不是一种遗传素质,而是在脑和神经系统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同环境与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品质。
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
2.1 心境分析
1971年麦克纳尔最早编制了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测量运动员紧张、抑郁、愤怒、活力、疲劳和混乱6种心境状态,其中,只有活力是表现积极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境状态主要表现在赛前焦虑、兴奋、怯场等,都是由于过度紧张、质疑自我、动机模糊、意志疲惫、缺乏自信、过于激动等多因素决定。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比赛成绩和技能发挥。
2.2 赛前情绪状态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比赛前情绪复杂多变,对运动员比赛成绩产生影响,主要因素包括:赛前过分紧张状态。即对将到来的比赛表现为兴奋过度、焦急、信心不足等,生理上表现为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四肢颤抖、面色苍白、口渴或尿频等,运动员在赛前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赛成绩达不到预期水平;赛前淡漠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与过分紧张状态相反,运动员表现情绪低落,心理过程进行非常缓慢,没有比赛欲望,有时甚至不想参加比赛,从而影响比赛成绩;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表现对即来临的比赛复杂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水平,产生盲目的自信,相信能轻易取胜,对所面临的困难产生消极的态度,结果导致比赛成績下降;赛前竞技状态。表现对面临的比赛有清楚的认识、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比赛和争取胜利的愿望,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比赛成绩达到或超出预期水平。
2.3 赛前心理障碍
赛前心理能量障碍。网球运动员要使自己的运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保持赛前精神振奋、信心十足、力量倍增等心理能量。焦虑、紧张、慌乱等赛前心理表现,说明赛前心理能量障碍时刻存在;赛前心理耐性障碍。耐性即是忍受疲劳、艰苦的能力。当运动员每日连续比赛积累下疲劳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疲劳状态,逃避参加比赛或厌倦网球运动;激活障碍。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运动机能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抑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他动机状态,动机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比赛的发挥,只有中等动机才能提高比赛效率;意志力障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激烈紧张的竞赛中如何去战胜困难,挑战极限,战胜对手,意志力赛前培养则意义重大。意志力是与客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高级而复杂的心理现象。意志力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过程中逐渐锻炼而形成的,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意志力重要的时期。所以意志品质的培养应成为赛前训练过程的固定内容。
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调节方法
3.1 自我暗示调节法。这是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赛前自我暗示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默念”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暗示方法,它能使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赛前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状态。
3.2 表情调节法。即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面部表情和姿态。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赛前可通过改变外部表情的方法而相应地改变情绪状态。
3.3 鼓励调节法。这是领队或者教练员用称赞或者忠告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此法如果运用得当,能使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从紧张和不安中解脱出来。
3.4 注意调节法。即有意识地改变和调节注意的指向性,使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到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去。教练员应特别注意在赛前训练中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成功率和把握性,这对稳定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表象重现法。当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之前,通过回忆重现过去获得成功时的比赛或表演,运用联想尽可能回想起过去获得成功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这对提高运动成绩和心理调节是有帮助的。
3.6 实践模拟法。赛前为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组织一次在各方面尽可能接近于比赛实际情况的训练,以解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培养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产生“身历其境”的感觉。
4.建议
4.1.赛前应培养运动员的正确的比赛动机,不要过多考虑比赛后果,以免造成心理负担,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要在身体上、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4.2.赛前要具有自我暗示和自我调整的放松能力,要使运动员的注意力始终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比赛就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
4.3.赛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能疲劳,造成注意力的分散,要使肌体正好在赛中出现最佳状态。
4.4.克服赛前思维惰性,消除赛前不良情绪。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赛前容易出现情绪紧张、过度焦虑等情绪体验,应积极进行调整,要有灵活的思维方式,防止懒于思考问题,一味机械模仿与适应。要对比赛充满信心和决心。
5.结论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为赛前的心理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比赛取得好成绩做好充足心理准备。赛前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条件之一,也是科学训练与教学的发展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网球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运动员成为我国网球主力军,注重赛前心理素质对于培养青少年优秀网球运动员至关重要。只有注重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强化,注意运动员的思想作风建设,长期系统进行心理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43
[2] 姚艳平,杨萌,张根生.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致因及解决办法[J].搏击(体育论坛),2011,3(1):65-66,89.
[3] 朱富明.对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探讨[J].争鸣与探究,2007(12):16-19.
[4] 李龙.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训练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92.
[5] 张兴国,何明昊.探析网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因素及训练对策[J].体育时空,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