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6#矿体采矿方法、系统优化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12日 10:23

6月13日小米6 小米Max 2开启预售

张杨++李义

[摘 要]本文介绍13-2-5#矿体采矿方法及系统优化,提出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确保坑口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采矿方法优化;系统工程;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04-01

前言

13-2-5#矿体1650-1700m中段05'-11'分布于老厂分矿竹叶山坑生产区域内,以Cu元素为主,地质储量212380,Cu金属:3358t,品位1.581%,其中1650中段以上矿石量177110,金属2707t,品位1.528%。此为此次分析探讨的目标区域。

一、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项目类别:采矿工程设计

项目名称:13-2-5#矿体采矿设计及优化调整

二、项目来源

项目源自老厂分公司地质部门提供的该矿体1650-1700米间地质勘探资料及周边相关资料。

三、项目立项技术

根据《矿山安全生产法》、《采矿设计手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等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结合现有设备和生产条件进行。

四、项目的主要设计

本此设计的技术关鍵为:探采结合,采充结合。

探采结合:解决空间变化较大的两块矿块在工程布置上的合理衔接以达到探采结合,灵活适应变化的问题。

采充结合:探寻实现采充结合,绿色采矿的方法及实践应用。

1、地质概况

区内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卡房段地层(T2g1/2~T2g6/2),其中T2g4/2主要为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互层组成。

2、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属原生矿石。按元素组合可分为含铜硫化矿石和含铜锡硫化矿石两类。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黄铜矿,次为锡石、辉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有透辉石、阳起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石英、萤石、绿泥石、金云母等。

3、地质储量

3-2-6#矿体Ⅰ块主元素Cu矿石量143500吨,金属量:1945吨,品位:1.356%;13-2-6#Ⅱ块主元素Cu矿石量68890吨,金属量:1413吨,品位:2.051%。

4、开采技术条件

4.1、该矿体埋藏较深,13-2-5矿体1700m上部矿体开采已近尾声,矿体上部及地表允许陷落。

4.2、该矿体1650中段开拓运输出矿系统已经形成,1653平巷位于该矿体下部,上部1700回风系统完善。

5、采矿方法的选择

5.1、根据该矿体的赋存条件初步可以选择以下方法进行开采:分层崩落采矿法、全面采矿法。

5.2、采矿方法的确定

由于该矿体空间形态变化较大,采用分层崩落采矿法不易适应变化,同时贫化损失率高,而全面采矿法方便灵活适应性强,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本着探采结合的原则,选择全面采矿法进行该矿体的开采。

6、采场结构参数

6.1、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其长度一般为50-60m,沿倾向长度一般不大于60m;

6.2、矿房间距8-12m;矿房长度20-65m;

6.3、运输巷道规格2.4×2.6m2;人行材料井规格1.8×1.8m2;溜矿井规格1.5×1.5m2;电耙巷道规格2.0×2.0m2;矿柱规格大于3×3m2。

7、采场工程布置

7.1、1653平巷延伸至6位置,开设1653-1运输平巷至6位置,以形成整体的进风、探矿、运输系统。

7.2、Ⅰ块:于1653运输平巷和1653-1平巷中开凿1、2、4溜矿井、1、2、4人行材料井、布置1、2、4电耙道延矿体掘进,并通过分支电耙道控制矿体边界,形成整体的人行、材料、进风、出矿系统。

7.3、Ⅱ块:于1653平巷开凿3溜矿井、3人行材料井、布置3电耙道延矿体掘进,用2-7支西延矿体倾向方向进行控制并用回风平巷联通,于南端通过回风井联通1700m中段;于4电耙道可设5溜矿井、5人行材料井联通1690m中段,通过5电耙道联通2-7支东,以形成整体的人行通风出矿系统。

8、进度要求及回采顺序

8.1、进度要求

因可以同时施工两个作业面,一个作业面每班1.5m,两个作业面日掘进9m,四个月后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约5年生产时间。

8.2、回采顺序

整体回采顺序为由高向低进行回采。

9、落矿、出矿和充填

9.1、落矿

(1)采用YT-28型气腿凿岩机进行浅眼落矿,孔径32-35mm,最小抵抗线1m,2#岩石硝铵炸药,非电导爆管激发器一次起爆,回采步距3-5m;

(2)矿体厚度小于3米时,全厚一次回采;矿体厚度大于3米时,采用上向阶梯工作面分层进行回采,分层高度2米,阶梯间超前距离为3~5米;

(3)采场内留不规则矿柱,矿柱的回采视矿体品位的情况进行,品位好的矿柱在采场回采5~8米后及时进行收;

(4)矿石合格块度为350mm,个别大块在采场内二次爆破。

9.2、出矿:

矿石经2JDP--30电动耙矿绞车耙矿至1650中段1.2m2矿车,经卸矿平巷运输至溜矿井,放矿后经箕斗斜井提升至1800中段运出。

9.3、充填:

采空區设置1#、2#充填井对Ⅰ块1675-1700高程空区进行废石回填。使用30KW电耙进行耙渣回填,预计采空区17500m3,1700中段45#矿体重点工程废石松散系数1.4,充填空区30%可解决2.4×2.6m2规格625m掘进废石。

10、顶板管理

11、通风安全

12、降低贫损的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全员对降低贫化损失意义的认识;

2)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及回采工艺,合理选择矿体的开采顺序,及时回采矿柱,处理空场,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并确保施工按质按量完成;

3)电耙道应沿着矿体底板接触面布置;若矿体底板起伏不平,可适当低于接触面;

4)加强施工管理,力求达到均匀放矿,矿岩分开,分采分运;提高装药质量,确保爆破效果;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

14、工程量

采矿设计采切工程量为2341米。

五、优化调整内容

1、生产实施现状

13-2-5#矿体现施工开拓工程1653平巷88m;采准工程151m,共完成239m工程;同时根据1653平巷钻探新成果对07-07、136A-136A剖面进行了修改。

2、地质变化情况

2.1、通过1#电耙道揭露情况显示原M剖和设计情况变化较大。

2.2、07-07剖南部地质情况不变,北部新增部分硫化矿;136A-136A剖西北部新增部分硫化矿。

3、优化调整结果评估

新增矿体变化情况并不影响原采矿设计方案,经局部优化调整后继续按原采矿设计方案进行开采。

六、结论

对13-2-5#矿体Ⅱ块M剖,以及Ⅰ块07剖面设计工程以及136A剖作相应优化调整后,并不影响原采矿设计方案,局部的工程调整解决了因工程揭露后矿体地质变化而面临的工程施工问题,保障了原设计方案的顺利进行,促进13-2-5#矿体早日达产达标,服务坑口生产。

矿体 文章 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