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广东省产业结构及区域差异分析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07月12日 04:13

白雪 宣琳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2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8.2%,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825.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393.7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5.0:48.8:46.2。但是,目前广东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按照 “钱纳里标准”来看,广东省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但是按产值结构比例来看,该省还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与其经济发展格局和在国内的经济排名及示范效应不太吻合。其次,产业层次总体不高,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创新能力略显不足,第三,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化成熟期的典型特点,而其他区域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区域具备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协调行业部门间的关系。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是研究产业结构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在研究区域和城市产业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以全国经济指标为参照体系,以广东省2003—2012年间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为数据来源,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该省产业结构演进、竞争力及空间差异等,为目前我国第一经济大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SSM分析方法是将某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以上一级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作为参照系,将该区域在某一时期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区域份额偏离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来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状态,评价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在时间[0,t]内,研究区域初始期经济规模和末期经济规模为b0 和bt;更高一级区域初始期经济规模和末期经济规模为B0和Bt。同时,把该区域经济划分成j(j=1,2,3…,n)个产业部门,分别用bj,0、bj,t和Bj,0、Bj,t表示该区域和更高一级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的初始期与末期规模。

则该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内的变化率和更高一级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内的变化率为:

■ (j=1,2,3, …,n)

■ (j=1,2,3, …,n) (1)

将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

■(j=1,2,3, …,n) (2)

各偏离分量为:Nj= bj'×Rj为区域份额偏离分量,指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果按高一级区域的平均增长率发展应产生的变化量;Pj= (bj,0-bj')×Rj 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指区域第j产业部门比重与高一级区域相应产业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增长相对于高一级区域标准产生的偏差;Dj=bj,0×(rj-Rj)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指区域第j产业部门增长速度与高一级区域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Gj=Nj+Pj+Dj 为该区域在计算期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总量;PDj=Pj+Dj为区域总偏离分量。计算结果分解如下:若用Kj,0 =bj,0/Bj,0,Kj,t = bj,t/Bj,t分别表示区域第j产业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高一级区域相应产业部门的比重,则相对增长率为: L=W×U。其中,W表示结构效果指数,U表示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3)

■ (4)

(二)数据来源

本文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年鉴(2004)》、《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区位及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把广东省分为珠三角、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四个区域。珠三角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东翼含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西翼含湛江、茂名和阳江;粤北山区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

三、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一)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指标分析

2003—2012年广东省与全国GDP数值及构成带入上述公式,得到2003—2012年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表,见表1。

1、从2003年到2012年,广东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和全国水平基本持平。2003年全国三次产业比例为15∶52∶33,广东省三次产业比例为8∶54∶38;2012年全国三次产业比例为10∶45∶45,广东省三次产业比例为5∶49∶46。广东省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的原因在于该省第三产业发展较早,其所占比例在2003年就达到了38%,而当时全国第三产业比例仅为33%。十年来,全国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基本上呈现大幅量变的过程,而广东省第三产业已经进入到了结构升级和质量提升的阶段。从整体上看,目前广东省第二、三产业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产业结构比较高级化。

2、从区域份额偏离分量来看,三次产业的份额偏离分量均为正,说明都是全国性的增长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19764.84亿元。三次产业的份额偏离分量分别为329.08亿元、10846.39亿元和8589.37亿元,排列顺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说明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大,增长优势最明显。

3、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来看,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9147.38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分别为1928.39亿元、9908.87亿元和17310.13亿元,大小顺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说明广东省产业结构素质较好,有一定优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其中第三产业的偏离分量最大,结构优势明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

4、从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来看,广东省的竞争偏离分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470.17亿元,说明广东省的产业竞争力较低。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分量皆为负值,分别是-502.07亿元、-237.04亿元和-4731.06亿元,大小顺序: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说明它们在全国缺乏竞争力。

5、广东省三次产业的总偏离分量值是23677.21亿元,其中由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为29147.38亿元,由区域竞争力带来的为-5470.17亿元。说明广东省对全国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大部分由结构优势带来,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将表1简化并计算结构效果指数W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标U后,得到各指数和分量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看出:首先,总经济增长量数值较大,但L<1,说明广东省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其次,总结构偏离分量数值较大,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且W>1,说明广东省朝阳产业、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总体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再次,总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且U<1,说明广东省总体经济增长势头趋于降低,竞争能力减弱,经济地位将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二)广东省产业结构的Shift-share分析图

以广东省各产业部门的竞争偏离分量Dj为横坐标,结构偏离分量Pj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绘制部门偏离分量图,见图1,第一、二、三产业皆位于IV扇区。以区域部门优势PDj为横轴,以份额偏离分量N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绘制部门优势分析图,见图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位于I、II、I扇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较大,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且其绝对值小于结构偏离分量,说明该产业基础较好,但缺乏竞争力。图中其位置离坐标原点较近,说明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最小。第二产业基础好,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说明其经济增长是由结构优势带来的。其份额偏离分量和总偏离分量都为正值,说明经济发展前景更好。图1中其位置离坐标原点相对较远,说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于第一产业。图2中其离坐标原点较远,份额偏离分量最大。第三产业基础较好,其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但较弱的竞争力造成了负贡献。总偏离分量和份额偏离分量都为正值,说明发展前景和增长优势都较好,总增长优势更为突出。

四、广东省四大区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反映和分析四大区域产业结构对广东省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计算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指标,见表3。

为进一步反应四大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影响的差异,计算广东省四大区域三次产业明细偏离—份额分析表,见表4。

就各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来看:1、珠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均处于优势地位,合计使区域经济总量上升19316.23亿元。第一产业处于竞争劣势,第二、三产业均处于竞争优势。就其内部来说,第三产业最具有结构效益和竞争优势。2、东翼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合计使区域经济总量上升2280.52亿元。东翼地区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负值,不具有竞争力优势。3、西翼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均处于优势地位,合计使区域经济总量上升2164.33亿元,略低于东翼地区。西翼地区的第一产业处于竞争优势,第二、三产业处于竞争劣势。4、粤北山区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合计使区域经济总量上升1571.66亿元,是四大区域中最低的。

就各产业的区域比较来看:1、第一产业:珠三角的结构偏离分量最大,其次是西翼地区,略高于东翼和粤北;但是西翼地区的竞争力偏离分量最大,粤北次之,珠三角和东翼地区的竞争力分量则为负值。说明珠三角地区的第一产业和其他地区相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但是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应把资源从第一产业适当转移至第二、三产业。西翼和粤北地区应大力发展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就结构偏离分量来看,珠三角>东翼>西翼>粤北;就竞争力偏离分量来看,珠三角和粤北为正值,东翼和西翼为负值。这与珠三角地区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粤北地区近几年有较好的产业支持政策有关。3、第三产业:珠三角地区的结构偏离分量远大于其他三地,就竞争力分量来说,也只有珠三角地区的数值为正,说明广东省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绝大部分是由珠三角地区贡献的。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广东省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大,虽然第一产业基础较好,但是所占比例较小,且增长速度慢,竞争力差,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缺乏优势,以区域外输入为主。第二产业的基础好,且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在三次产业中增长份额最高,相对竞争力较强。第三产业的总偏离分量最大,结构优势也最明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但是竞争力不尽如人意。就广东省内的四大区域来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数量多、经济规模大,和其他三地相比具有明显的结构效益和竞争优势。应继续巩固已有的成果,第一产业尽量向西翼和粤北地区转移。东翼地区的第二产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西翼地区则以第一产业为主,粤北地区除已有的农业基础之外,也展示出第二产业的发展潜力。基于此提出下列建议:

(一)以技术为支撑转变工业增长方式

工业仍然是广东省的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应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技术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技术进步,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增量带动产业质量和产品结构的升级,鼓励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和高盈利率的上下游延伸,向产业的高端化发展。目前,广东省最主要的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的转变,促进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深化第三产业体制和机制改革

作为广东省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第三产业应把其内部结构优化和体制改革作为着力点。改造和升级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意识、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深化产业内部体制革新,鼓励各类民间资本全面进入第三产业领域,营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督体系和调控体系,以第三产业的高质量稳步发展推动广东省经济快速增长和素质提升。

(三)促进产业升级与增进就业的协调发展

广东省不仅是第一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人口第一大省,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广东省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拓宽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增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使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两个方面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推进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和区域分工

对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现状来说,一方面应推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以珠三角区域的发展带动东西北三地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加大对东西北三地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支持。只有珠三角地区迅猛发展,才能增强广东省整体经济实力,参与更大范围区域与国际竞争,进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通过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调整与升级,把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促进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着力推进东西北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给予三地更多的项目支持与资金扶持,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南方日报,2013—2—27(A07—08)

[2]H.B.Chenery.Structural C-

hange and Development Policy. 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

ess,1979

[3]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Dunn E S.A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J].Papers of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60(6): 97—11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基于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培养的土地资源管理特色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JK003)阶段性成果〕

(白雪,1981年生,辽宁抚顺人,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宣琳,1992年生,广东珠海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三)促进产业升级与增进就业的协调发展

广东省不仅是第一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人口第一大省,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广东省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拓宽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增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使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两个方面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推进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和区域分工

对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现状来说,一方面应推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以珠三角区域的发展带动东西北三地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加大对东西北三地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支持。只有珠三角地区迅猛发展,才能增强广东省整体经济实力,参与更大范围区域与国际竞争,进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通过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调整与升级,把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促进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着力推进东西北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给予三地更多的项目支持与资金扶持,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南方日报,2013—2—27(A07—08)

[2]H.B.Chenery.Structural C-

hange and Development Policy. 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

ess,1979

[3]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Dunn E S.A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J].Papers of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60(6): 97—11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基于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培养的土地资源管理特色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JK003)阶段性成果〕

(白雪,1981年生,辽宁抚顺人,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宣琳,1992年生,广东珠海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三)促进产业升级与增进就业的协调发展

广东省不仅是第一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人口第一大省,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广东省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拓宽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增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使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两个方面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推进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和区域分工

对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现状来说,一方面应推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以珠三角区域的发展带动东西北三地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加大对东西北三地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支持。只有珠三角地区迅猛发展,才能增强广东省整体经济实力,参与更大范围区域与国际竞争,进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通过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调整与升级,把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促进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着力推进东西北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给予三地更多的项目支持与资金扶持,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南方日报,2013—2—27(A07—08)

[2]H.B.Chenery.Structural C-

hange and Development Policy. 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

ess,1979

[3]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Dunn E S.A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J].Papers of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60(6): 97—11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基于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培养的土地资源管理特色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JK003)阶段性成果〕

(白雪,1981年生,辽宁抚顺人,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宣琳,1992年生,广东珠海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东西 产业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