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傲+齐君
[摘 要]水文地质问题是岩土工程不可忽视的环节,对于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安全。本文主要针对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危害性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09-01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对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观测。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岩土工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但由于我国在水文地质方面的相关研究和经验相对缺乏,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及制度管理等尚处于发展阶段, 这使得在岩土工程勘察实际中,水文地质问题经常被勘察人员忽略,导致岩土工程勘察全面性、准确性不高,因地下水引发的岩土工程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因此,为提高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和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要加强岩土工程中地下水文地质勘查,分析评估其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寻出有的放矢的解决对策,最大程度的减小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的不利影响。
一、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内容
(一)水文地质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查要根据工程项目和勘察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勘察。勘察中要把握好下列几个关键点:
1、自然地理条件勘察:对工程施工地区的水文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进行勘察;
2、地下水位情况勘察:对工程施工地区近5年内的水位变化进行勘察,给出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径流水排泄条件等相关的准确数据;
3、水层施工条件勘察:对工程施工地区的含水层分布、厚度、流向、类型、水位等进行勘察,记录水文地质参数,给出地下水质对建筑施工预埋件的腐蚀评估。
(二)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岩土工程通常是以岩石力学、土力学、地质学和基础工程为研究内容,在工程基础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保证地面工程顺利施工、施工后保障工程质量和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前提和基础。水文地质勘查的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地下水动态观测等。
1、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测绘方法通常采用布置观测点、观测线;测定井、泉等。主要任务为:(1)测绘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以及基本类型;(2)测绘区域内隔水层的分布和特征;含水带、含水层及埋藏条件;(3)测绘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4)评价测绘区域内地下水含量、特征及变化规律;(5)测绘区域内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
2、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对地下水的含水层位置进行定位,采用遥感技术、电测探、电剖面、浅层地震、自然电场、α-径迹等进行地面物探,采用电测井、放射性测井等方法进行钻井,确定含水层的水位、水量等,劃分出咸水体和淡水体界线。通过分析、研究所得的物理勘探资料,推断地质构造情况。地球物理勘探的优点为速度快、效率高、针对性强,缺点为只能作为辅助勘探,须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3、水文地质钻探。采用地质钻探的方法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方法,水文地质钻探能够查明地下水的赋予条件,通过取样测试判断地下水水质等,进一步了解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水文地质钻探优点为直观、准确,缺点为成本高、技术复杂。
4、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动态观测不仅能为地面建筑的建设方式、建设内容提供凭证,而且能够为该地区的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为了方便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经常采用单独测量静水位。静水位勘察时采用分层勘测原则,将测水管插入含水层20cm处,按时间变化,制定勘察时间表,勘察结束后对静水位重新测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测数据准确。
二、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
(一)地下水上升带来的危害
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多种多样,一般有地质状况、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等,例如,降雨量、人为灌溉、施工等因素加剧土壤沼泽化,使岩土地质结构软化,水下部分土壤天然重度变为浮重度,地基承载能力降低。地下水上升,虽然不会增加自重应力,但会增大压缩原有地下水位和变动后地下水位之间的土壤,附加沉降量。如果地下水具有腐蚀性,还易导致地面建筑物地基预埋件造成腐蚀,并容易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还会引发岩土体可能出现位移、崩塌等情况,破坏岩土体的自然结构、硬度等。由于渗透作用的提高,还会引起的粉土流砂以及管涌等问题,影响建筑基础的稳定性。
(二)地下水下降带来的危害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多由人为因素造成,例如,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地质采矿活动破坏、人工修建水库、地下水补给不够及时等。地下水位下降趋势较大时,会引起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还可能产生水源匮乏、水体污染,地表植物无法生长等恶劣影响,这对于岩土结构、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地下水流动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频繁升降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流动性所造成的岩土结构不规则膨胀或者收缩导致。地下水的流动会造成岩土层出现流沙、基坑、管涌、胶结物流失等现象,使地表土层承载力下降、工程建筑地基出现不稳定问题。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建筑物地基填料会逐渐流失,导致地基内部出现空洞,造成安全隐患。如果岩土结构的胀缩变化太大,还可能产生地裂问题,影响附近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三、降低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危害性的对策
进行工程勘察工作时,要先对基坑挖掘可能对周边土体的隔水层厚土、性质等造成的影响,并科学的确定含水层隔板的深度和承压水头的具体位置。还要以基坑实际的挖掘深度为依据,来预估进行开挖工作时含水层及隔水层受到的影响,以及是否可能出现突涌和管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案。第一,进行基坑挖掘工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实际的深度,并将基坑底部的隔水层厚度控制合理的范围内,将突涌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第二,基坑周围要设置排水孔,降低承压水头压力。施工过程中,要在基坑周边修建排水沟,强化地面硬化处理,确保基坑内及周边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地表水下渗至基坑周边土体中,导致基坑周边水位抬高等影响基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不利状况发生。第三,建筑物的四周还要留有补水设备,防止因地下水补给不足而引起地裂、地基沉降等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岩土工程勘察前期,应对工程区域进行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和水文地质,进行详细、全面、准确的勘查,以降低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减少其对岩土工程施工中的不利影响,避免引发岩土工程事故。
参考文献
[1] 王敏杰.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探微[J].智能城市,2016,(09):102.
[2] 张旭.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产生的危害探讨[J].山西建筑,2016,(2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