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陇南市农业浅山丘陵地机械化的模式与效益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18日 00:03

李竹林 马芙琴

[摘 要]本文从陇南的概况和气候特征入手,对陇南浅山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程度和效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西部地区 丘陵地带 农业机械化 发展模式 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TH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71-01

一、 陇南的概况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公里,宽不过1公里。周边山峰: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之大拉梁和岷峨山,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二、陇南的气候特征

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二是垂直分带显著。东南部高山峡谷区,从河谷到山顶,随着地势逐步升高,气温热量急剧递减,气候由亚热带递变到暖温带、温带及寒温带,降水量则随海拔的递升而增加,地势愈高,降水量愈多。同时在纬度和地势均低处,气温一般皆高而降水量则有高有低,与局部地形紧密相关。之辈与农作物分布亦呈现错综复杂的状态。当地群众群众总结的“高一丈,不一样”和“旱收山,涝收川,不旱不涝收半山”的谚语,即是对陇南地形变化与水热分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规律的形象概括。

三、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因素探析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走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以及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分考虑本国国情,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见图1)

根据陇南市土壤坡度大,平整度较低,水资源相对缺乏,探讨浅山丘陵地机械化模式和效益分析,是当务之急。其影响机械化程度的因素挺多的,归结起来就是如下:?1.农民本身文化不够,对农业机械的不认可,又无法发挥出机械本身的效能;?2.农民还是有很强的小农意识,觉得手工劳作比机器靠谱;?3.舍得下本购买机械的农民依然贪图小便宜,购买廉价机械。4.小农耕作的分散性使得机械很难发挥出其作用。

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益预测分析

通过对陇南市自然、社会条件的调查分析,认真考察农业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操作的可行性和减工潜力,与科研单位一起研发和引进了系列适宜机械,促进了烟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实在必行。目前研发的适宜、陇南市农业区的农用机械包括育苗机械中的自动装盘播种一体化机、轨道式剪叶消毒一体机,大田机械中的深耕机、小型机电一体起垄施肥机、中耕培土揭膜机、移栽施肥注水机、植保机、拔烟杆机等。目前在现代化示范园和1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80%以上不同程度地在生產主要环节采用机械操作。为了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我们积极探索与当今农业经营方式相适应的综合型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为主体的农机服务模式。(见图2)

为了进一步明确实行以机械化为主的现代种植方式的省工降本效果,对生产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得到传统种植方式与机械化种植方式用工情况对比表。在目前机械化水平下,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累计用工每亩20.5-21.2个,比传统作业的每亩30个累计每亩减工9.5-10.2个,按每个工值60元计算,可降低劳动成本570-618元。在各个环节中,育苗、整地、起垄、培土、编烟、烘烤等环节减工效果极为显著,但在移栽、采收、打顶抹杈分级扎把等环节由于尚不具备机械化条件,用工没有减少,这也是进一步减工的潜力所在。(见图3)

当前,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农耕时代,人们与牛结伴生产,丰衣足食的生活条件都难以保证。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均已把机械化建设提升到重要的生产要素上来研究。如:卫星遥感测试;用无人飞机播散农药、种子以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人工造雨等等新技术、新设施的灵活应用,不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产品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操作必将被机械化操作所取代,人类对地球的改造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刘晓越;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与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4.02

2、 张雪梅;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张彦东;西部地区投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文章 陇南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