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常见问题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21日 06:55

周铸+周天珺

[摘 要]回弹法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计算方法不当等问题,从而造成了较大的测试误差,给工程质量准确评定造成了一定的失误。因此,对回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精确应用进行研究和总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回弹法 检测 混凝土抗压强度 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88-01

一.概述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我国使用已达四十余年,因其简便、灵活、准确、可靠、快速、经济等特点而倍受工程检测人员的青睐,是我国目前工程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仪器之一。当在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或者对工程结构质量有怀疑时,均可运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但回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计算方法不当等问题,造成了较大的测试误差。如何保证检测精度,使其在监督检验结构工程和混凝土质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为众多工程建设者所关注的话题。

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抽样数量的确定

在按批量检测时,《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以下简称规程)中规定:按批量进行检测的同类构件应随机抽取,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少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2.回弹法检测的适用条件

回弹法是通过回弹仪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从而推算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当出现标准养护试件数量不足或未按规定制作试件;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有怀疑;或对试件的检验结果有怀疑时,可按规程进行检测。必须注意回弹法的使用前题是要求被测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基本一致,当混凝土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时,不能直接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3.测试前应进行回弹仪的率定试验

回弹仪的质量及测试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推定的准确性,只有性能良好的回弹仪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测定回弹值时,应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的平均值。率定应分四个方向进行,弹击杆每次应旋转90度,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应为80±2。

对于数字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统且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1。

4.测区选择要正确

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米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米以及用回弹-取芯法进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时,测区数可为5个。检测构件布置测区时,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 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 5 m且不宜小于0. 2 m;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并宜选在对称的两个可测面上,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选在同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分布均匀,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当遇到薄壁、小型构件时,则应进行固定后方可检测。

5.检测过程要规范化

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回弹法本身是一种科学的操作方法,国家也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规程,不容许操作人员随意操作。回弹的精度也取决于操作人员用力是否合适和均匀,是否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表面,是否规范操作。

6.要消除测试面因素影响

《规程》规定:用于回弹检测的混凝土构件,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蜂窝、麻面。我们在检测时经常遇到麻面或有浮浆的构件,回弹前必须用砂轮磨平,否则结果偏低。在测试面达到清洁、平整的前提下,还需注意混凝土表层是否干燥,混凝土的含水率会影响其表面的硬度,混凝土在水泡之后會导致其表面硬度降低。

7.注意碳化深度的测试取值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准确与否与回弹值一样,直接影响推定混凝土强度的精度。在碳化深度的测试中,注意其深度值应为垂直距离,而非孔洞中呈现的非垂直距离。孔洞内的粉末和碎屑一定要清除干净之后再测量,否则将难以区分已碳化和未碳化的界线,造成较大的测试误差。测量碳化深度值时最好用专用测量仪器,不能采用目测方法。

8.注意回弹值的修正

在运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必须要事先了解到施工单位浇注混凝土的方式,并注意修正。测试时回弹仪应始终与测面相直垂,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另外,当检测非泵送混凝土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侧面时,一定要先按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进行修正,然后再按角度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进行修正,这种先后修正的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用分别修正后的值直接与原始值相加或相减,否则将造成计算错误,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对于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此时该回弹规程不存在底面或者表面修正问题,这时可参照地方性标准进行检测。

9. 龄期问题

规程规定自然养护且龄期为14~1000天,而GB50204-2015中明确规定混凝土强度检验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C.d时所对应的龄期,且不应小于14d。日平均温度为摄氏零度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10.结果评定问题

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1) 当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

式中 ——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2).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

(3).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4).当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式计算:

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推定:

(a)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

(b)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不大于60MPa时:

对于采用回弹-取芯法检验混凝土强度,当所取芯样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值的88%,芯样抗压强度的最小值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值80%时,该批混凝土强度可判定为合格。

三.建立本地区的专用测强曲线

国家标准虽给出了全国通用回弹法检测的测强曲线并由此得到测定混凝土强度值换算表,但全国统一曲线仅综合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原材料使用情况,没有把碎、卵石普通混凝土区分开来,而实际上回弹法检测碎、卵石普通混凝土强度是有很大差异的。而地区测强曲线正是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混凝土原材料、气候条件和成型养护工艺,通过试验、校核、修正所建立的曲线,与通用测强曲线相比较,该曲线比通用测强曲线更接近实验数据,能更好的推算本地区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因此,建立本地区的专用测强曲线,能有效地提高回弹法的检测精度。

修正 混凝土 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