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北方地区河道生态治理现状及措施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23日 21:35

郭亚芬

[摘 要]本文对河道生态治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北方地区生态河道现状,并且提出了北方地区河道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河道生态治理;现状;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11-01

1、河道生态治理

河道生态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修复措施,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河道生态治理需要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河道生态治理的综合原则:要求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既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到河流生态功能、景观等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人们亲水活动的安全;河道生态治理的协调性是指河道要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要坚持以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及河岸、水下物种,以保证构建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在确保达到河道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统筹好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减少维护成本,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北方地区生态河道现状

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河流的状况影响着环境的状况与人类社会存在条件。河流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也波及人类社会,并正在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河流行洪功能的维持是保证河流健康生命的两个基本特征。北方城市河流承担调节地区水量、保持环境湿度以及提供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的功能,又因其本身具有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已成为不可再生和替代资源。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具有多泥沙、洪枯水量变化大等自身特点,其承载力比南方河流要脆弱得多。在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以后,遭受破坏的程度要远比南方地区河流严重得多,对北方地区城市发展的影响也要显著得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更多的不被关注的北方地区中小河流在人类追逐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或萎缩、或长期断流、或饱受污染,曾经最美丽的“母亲河”大多变成了干涸的荒滩,穿越城市的河道则成了天然的垃圾场、污水池。

北方地区降水量受季节影响,丰枯期水量悬殊。北方河流多数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支流多,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防洪问题十分突出。水域内外存在着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极大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河流由于上游修建水库拦蓄径流而导致下游河道萎缩至断流、河流造床作用下降或者河槽过洪能力减小,河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集中表现在河道干化、植被退化、生物种群减少,沙滩裸露,风起沙扬,成为沙尘天气的污染源,另外还引起了区域地下水降低,采补失调。再者,毗邻河流的城市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向河道内的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等不仅加大了河道防洪的负担,也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化发展。许多城市依河而建,建设发展迅速,河道两侧及河滩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状况不但加大了洪水淹没损失与防洪负担,同时城市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和垃圾倾倒、河道内的无序挖坑采沙、河道自然景观的破坏都对河道防洪、河槽疏浚、滩区生态环境及邻河城市环境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安全度低的防洪工程与恶劣的河流生态环境制约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发展的疲软又使河道防洪工程与生态环境治理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投入。

3、北方地区河道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3.1 生态防洪

防洪是河道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发挥河道防洪功能的同时,还能兼顾河道的生态维护,这就是生态防洪。

在生态防洪方面,有研究者提出建造“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抗御洪水冲刷的强度。可采用的生态驳岸基本有两种类型,即自然型驳岸和人工自然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不仅种植物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堤岸特性,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人工自然型驳岸则在自然型驳岸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堤岸具有较大的抗洪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地绿化台阶(卵石台阶、木桩台阶)、铺设植草砖、木框护坡。这些措施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使人的主观愿望与自然规律达到和谐与统一。在达到功能要求的同时,又取得了最佳的环境、經济和社会效益,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共同需求,使人类和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3.2 河道恢复

由于沿河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河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也是河道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对于“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学术界存在一些异议,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五种不同的表述,即“完全复原”、“修复”、“增强”、“创造”和“自然化”。对“完全复原” 这种目标, 一些学者提出质疑。到底恢复到什么历史时期的状况?首先因缺乏河流干扰前的地图、文字或其他图像等科学资料,加上近代社会人们在河流上建设了大量的水利设施,要弄清干扰前的河流状况十分困难。其次,对于“创造”一个新的河流生态系统,学者主张应该更多地依靠自然演替过程实现生态恢复的目标,因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成本很高。有学者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最经济可行的技术路线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这种恢复目标不是返回到某种原始状态,也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而是立足河流生态系统现状,发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并使其具有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3.3 绿道建设

“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通常含有以下几种类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这种绿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

(2)游憩型。这种类型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为主,但也包括河渠、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态型。该类型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

(4)综合型。顾名思义,综合型通常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空间的随机组合。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也具有综合性。

4、结束语

总之,河道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我国北方地区河道的生态治理更要结合其所在北方地区的特点,从生态防洪到生态河道的恢复以及生态河道的建设等各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并使其具有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真正发挥北方地区生态河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光建,赵景窥.北方地区城市生态防洪河道规划设计.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03期.

[2] 曹大为,成自勇,郭绍艾.我国北方毗邻城市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研究――以滦河迁安段生态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广东农业科学. 2008.06期.

[3] 胡梦云,何国富.我国北方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以渭河流域皂河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3.30期.

[4] 张峰.基于和谐理念的北方典型河流(滦河)综合治理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7.

河道 河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