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缺点及变革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23日 17:31

吴春宏

[摘 要]在今天这个快速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21世纪,我国船舶修造企业面对着满是挑战和机遇的全球市场竞争的大环境,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实力,重铸国家与民族工业的辉煌,增加在市场的占比,就必须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战略计划,以强化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企业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对船舶修造企业加强整体管理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缺点进行了剖析,同时介绍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方向。

[关键词]船舶;生产管理模式;缺点;变革

中图分类号:F42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079-03

一、国内外船舶修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船舶修造生产管理现状

船舶的修造是一项庞大又繁琐的工程,对于整个制造业的领域而言,船舶的修造工程,有效时间之长、相关方面之广、参加生产技术员的数量之多都实属罕见。船舶是由不计其数的零部件和纷杂的配套设备产品所构成,最后由船体提供的平台将数十个不同功能的操作环节有效的组合拼接成整个船体。

如今国外船舶修造生产管理模式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成长和改革,由最开始的以单功效系统的生产模式转化成为以不同区段或类型进行一体化组织的生产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生产管理和生产计划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思维和技术,像RERT评审技术[1]、专业项目管理等。目前,已经处于第四阶段的船舶修造模式,随着越发成熟的成组技术和大量应用的相似原理,对于船舶的壳舾涂一体化,船舶修造企业已准备以中间产品为导向,以相似性原理和成组技术为基础,以总装制造为前提的新型生产管理修造船舶模式。

2.国内船舶修造业生产管理现状

在国内,船舶修造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计划在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国船舶修造业从1987年进入到世界相关行业,现在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船舶修造业的年产量已从世界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但与世界船舶修造业领先的日韩等国家相比较而言,国内的船舶修造业不只在工艺技术上存在巨大差距,还在生产效率上有明显的劣势。

其原因就是没有一套科学而系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和以生产计划为依据的船舶修造的指导方向,没有对船舶修造业的特色工程进行更加纵向的探究。如果仅仅单从应用项目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生产管理模式,就难以完全发挥优势方面的作用,以致于生产管理模式和生产计划的不科学、不精确,最终影响到我国国内船舶修造的直接生产效率。

3.国内外生产管理模式现状对比分析

通过上文对国内外的船舶修造生产管理模式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今我国船舶修造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生产计划,已完全限制住了船舶工业的成长,想要快速改变目前的局面,不仅要进行正确的改革,变成与以往不同的生产管理模式,还要进行深刻的沟通交流和理解相关项目的管理模式,找到我国船舶修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症结所在,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推动我国船舶修造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

二、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缺点

如今,国内的船舶制造业与修理业面临的困境是:首先资金投入高,生产消耗大,设备不能有效使用;其次生产品质参差不齐,更新迭代缓慢[2],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低下,竞争力弱;再次就是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质量低下,生产耗时极长,难以在交货期前完成相应生产;最后信息滞后,反馈延迟,计划完成期延长,对市场的预估能力差等。

形成以上这些困境的原因是来自多方多面的,其中生产管理模式的不成熟一定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尽管近些年船舶企业不单在管理模式上有改变,还在生产制度方面上进行更新,但国内船舶业落后于国外的生产管理模式还约束着船舶修造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这种落后模式的特点是:

1.以生产调度为基准来对生产进行调控

对于不同的修造车间的生产操作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有着不同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关系,导致每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差异性不同,而且厂级的生产计划都是以所生产的产品为基本单位而编制的,对各各车间以零部件为基本单位的生产作业基准而言,难以起到调节控制的作用。导致调节整个厂区的车间生产,对整个厂区组织零部件配套生产计划的任务就落在了企业一级生产管理调度部门的肩上。由此可见正确的生产管理对整个生产厂区的组织和控制有着尤为重要的调度能力。但是船舶修造业生产环节复杂,生产交流广,生产技术高,还有复杂多变的其他影响因素,在规定基本生产作业计划的同时,有以下两点:第一难以预料到投入生产以后的变量,第二不能预先构想到生产中会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像有关设备故障,室外实验环境变化,原材料的运输不确定因素等[3]。所以船舶修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的调度工作更多的是以零部件配套进行的有关“临时抱佛脚”式的補救工作,在现场全都依靠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临场的调度方法来进行弥补。

2.零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当今,我国许多的船舶修造企业都还没有建造起完整的、整体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对生产管理经营活动中,不同信息的收集、储存、使用有着明显的短板,在计算机信息化集成制造的技术运用中很不成熟,包括产品的研发、生产计划的管理和相关车间的生产制造,还有企业的相关人员职业素养不够,导致生产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提高与发展,同时也干扰了优秀生产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实施。

3.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进行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限制,在我国还有许多船舶修造企业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作业计划的标准性、定额的规范性上表现的相当随意,这种普及度极高的现象集中表现在非制度化、非程序化、非标准化等方面上。

4.面对市场的变化没有应变能力,反应时间拖长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慢慢确定建立,船舶修造企业的外环境和内环境变化越来越频繁和迅速,不同种类、小批量的生产慢慢成为新型稳定的发展方面,生产的产品使用寿命慢慢缩小,技术的创新不断加快,所以以往的陈旧生产管理模式的缺点慢慢的暴露出来。面临这竞争愈演愈烈的国际市场,国内不计其数的船舶修造企业正在慢慢被压垮,渡过困难的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遭到严峻的考验。

5.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

船舶修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物流信息量都是以产品为单位相互流通和传导的,但在各个阶段内物流和信息更多是以零件为单位传递的,这就造成了各生产阶段不同的单位标准内部交流口径不一致,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三、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展望

伴随国际船舶修造业已经慢慢从成本较高的国家转向了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迁移,目前我国船舶修造业发展惊人,修造所占份额业链接占据世界总体的第三名。如我国想要持续推动高新技术,新型管理模式与船舶修造技术相结合,必须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船舶修造业在国际市场的领军的宏大目标。但近年来,国内的船舶修造行业的企业,对于船舶修造生产管理项目完整性建造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创造还没有完全进行开发工具的信息化,仅仅只在生产管理领域的财务管理、库存整理等个别管理项目上面有少部分应用,并没有在最关键和最精尖的管理区域运用,如生产计划、成本规划和调度控制等方面进行相关信息化管理,仍处在以简单的人工进行操控管理的环境。这已经成为限制企业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如今国际船舶修造业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所需要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生产成长性在企业生存发展中更加具有重要性。所以企业改变自身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我国船舶修造业的关键走向。

纵览当今国内船舶修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变化,具有以下形势:

江南造船于2003年已着手开发了一款名为eJN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外高桥船厂在2004年引进的由韩国HANA公司开发的一套融入了完整先进专业船厂经验的GSI-SCIMS系统;广船国际公司在2005年起开始自主研发且实施以SPDM为核心的GSI-SCIMS系统;沪东中华已开始启用其自主研发的企业信息化名为HZS-CIMS的系统,并仍在继续开发后续的管理模块[4]。

再看国际上,已经在韩国船舶修造业取得巨大成功的HANA-CIMS系统,已经在韩国修造业普遍运用。日本三菱重工、长崎造船等修造企业联合开发的ACIM系统也有着不错的生产管理效益[5]。

以上表示在船舶修造生产设计数字化和船舶修造生产管理信息化这两方面国内有所引入,但核心技术只在国外有着深入研究,且我国这两方面的结合少之又少。不能将船舶建造生产设计和船舶建造维修生产管理割裂开来,通过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的平台,将实现船舶修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管理系统是我国船舶修理和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大方向。

四、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时效性变革

在二十世纪的中期以后,新技术革命席卷了整个国际市场,在多样化的市场、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要求下,船舶修造业内的公司之间的较量不仅仅存在于国内了。目前单从国内市场看,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转变,使得生产固定供应到需求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化成需求控制生产计划的买方市场,企业渐渐从为供应而生产的生产型转向现代化的生产经营化生产。对于品种众多、生产批量较小或单件生产为特点的船舶维修和制造的企业来说,能否快速的提高生产质量,优化生产效率,服务态度的转变,决定着它们的生产和发展。所以,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上,如何能使多样化需求与生产效益良性结合,怎样让企业的生产模式有着高效率还对市场的多变能做出快速有效的高柔性响应,已经成为船舶修造企业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已经行成的缺点,我国船舶修造企业应加强自身实力,开拓创新,积极学习国际市场先进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

1.形成管理系统的集成性,生产与经营的一致性

在船舶维修和制造的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已经广泛运用了现代制造技术,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产(JIT)、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等都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系统集成度,让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益都提升一个档次。MRPⅡ是以生产计划作为核心,围绕经营目标,调控物资提供量、生产制造量、财务成本等资源的相互平衡,增加不同职能系统的配合协作作用,来提高管理模式的操作与应变能力。JIT是以订单为驱动,通过看板,以需求来拉动的方式实现供销产一体化的模式。CIM把工艺技术,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都放到信息化的平台上,使每个阶段的信息集成处理,并将每个环节紧密的衔接起来,让船舶设计、制造、维修等的操作周期大大缩短,从实质上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力[6]。

船舶修造企业行成管理系统的集成性,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材料的提供、生产制造与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以往彼此相互独立的阶段,成为相互联系,紧密沟通的生产经营统一体。进而让管理指挥更加高效、决定更加快速,新管理模式效率显著提高。

在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及时调整自身生產经营计划,各各职能部门需围绕企业的计划目标快速调整,相互协作,尽可能的缩短应变时间,让企业经营系统不产生脱节状况,维持正常运转。

2.锻炼生产系统的应变能力,适应多品种生产

船舶修造企业必须适应多品种的生产,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在国内许多船舶修造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基本应变能力不足,基本上是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上得到的。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专业划分工艺生产单位进行组织生产,一般使用的都是通用加工设备与万能工装。而现代船舶修造企业要求在有高应变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有高生产能力,需要采用成组的生产单位、高适应性制造系统等高柔性的生产组织方式。在生产计划和调控方法上采取灵活的计划编排方式和拥有高速应变能力的反馈与监控系统,例如弹性计划、滚动计划、以需求为核心的计划系统和非静态调节平衡控制反馈系统。

3.积极应用当代科技成果,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方法

现代船舶制造与维修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活动都与业务决策不可分割。无数的实验证明了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难以给船舶修造企业的领导班子予以及时的正确决策依据,所以不同的决定往往更加依赖决策者的个人经历和管理经验,很容易由于个人原因进行主管判断,进行冲动的或随意性决断,还会因信息的滞后性,未给予决策者足够的思考时间而贻误战机。这种情况对正处于竞争狂潮中的国内船舶修造企业也许是致命的错误。

积极应用现代科技的成果,更新传统腐化的管理模式是当代国内船舶修造企业的生存与成长基本要求。以信息化、系统化为基本发展方向,运用数理统计学、计划统筹学、计算机模拟预测等多种多方式的科学方法,使很多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在定量分析的帮助下快速得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的最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不仅对企业的原材料、资金、信息进行流量规划与调控,还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构建与实行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内船舶制造与维修的企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类先进工具的辅助支持下,我国船舶修造企业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生存。

总结: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船舶制造工业有了明显的成长。但与国际船舶工业领先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国船舶在产量上很难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而船舶制造的生产耗时仍然很长。在如今竞争颇为激烈的国际船舶市场,船舶造价、造船周期已是竞争条件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国船舶修造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急需进行有效的变革,抛弃落后的固化思维、以仅依赖增加设备与生产网点的方法,改变为做大做精的延展性生产模式。务必要精细化管理,加强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步缩短船舶修造的周期,以品质不变为前提降低生产成本,把中间产品作为计划导向,以区为单位组织生产创新设计,在空间上将壳舾涂作业划分开来,最终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三位一体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祥继,周俊.探讨船舶建造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模式[J].科技展望,2016(29):169.

[2] 杨海荣.船舶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施的研究[D].東南大学,2016.

[3] 陈进.船舶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186.

[4] 于军生.我国船舶制造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5] 诸克贵.论船舶制造企业对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J].装备制造,2010(04):145.

[6] 武冬冬.船舶制造生产计划管理技术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船舶 企业 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