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东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AutoCAD在机械、建筑、广告艺术等专业设计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已渐取带传统手工绘图方式,目前各中专、技工学校都开设了CAD课程。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CAD教学,在教学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中专技工学校CAD教学的技术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AutoCAD模块化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43-01
一、激发绘图兴趣
要教好一门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职校生而言,教学的内容既要有趣且容易理解,让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有实际用途,利于将来工作就业。而CAD正是一门像魔方一样有趣而实用性又很强的课程。笔者通过以下两个个途径来实现的;
1、将本课和绘图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以体现其与传统手工绘图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到AutoCAD的无穷魅力和趣味,体会到该软件的强大功能,激发其强烈的探索欲望。
2、根据教学进程,借助相关领域绘图作业,接触企事业单位,按实际需求,运用AutoCAD技术进入设计角色,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整合
目前,流行的AutoCAD中专教材繁多,如《AutoCAD中文版标准教程》、《AutoCAD入门与提高》等,但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教材由若干个完全独立的章节构成,按照命令的分类编写,如绘制二维图形章节,只讲究绘图命令:构造线命令、样条曲线和图案填充命令等;编辑命令和章节,仅介绍图形编辑命令:镜像命令、阵列命令等。这种编写教材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这种编写方法明显不利于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学生就得被动地跟着教材走,因为没有用实践来支撑理论和消化知识,学生对理论知识只能达到一知半解的程度,甚至学了后边忘了前边,云里雾里也理不出头绪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慢慢消失。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果不尽人意。
为了盘活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打破根据CAD教材按部就班的常规教学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基础知识部分、图形绘制及编辑部分、块及外部参照部分、尺寸文字和输入输出部分。实践目标明确后,学生学习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
三、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模块一:Auto基礎知识,包括界面、AutoCAD坐标、绘图环境的配置、命令的输入方法、样板文件的创建及使用
2.模块二:图形绘制和编辑模块的教学,这是CAD整个教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几步步骤来完成。
(1)先实践后理论,从感性探讨引入理性认知。
首先,从教材的基本作图命令入手,给出一些简单而又有趣的图例,带学生上机操作完成。通过这些图例的练习,然后返回课本,转入理论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学习。
(2)从理论到实践,提升会吐的难度和深度。
随着基本作图命令理论课的结束,进入第二轮的图例练习。这一轮的练习,以再一次练习理论课上学过的基本作图命令为主,但增加了图形内容的深度难度,基本命令覆盖面相对加大。
(3)从“纸上谈兵”到绘制实例图,训练实战技巧,重点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学生通过这样反复认识过程之后,对CAD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逐渐入门,对CAD的应用有了一定基础,接下来就可以采用综合案例的教学方法,将多项命令融入实例中,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过渡到真正绘出一个工作或生活中能够实用的图形,将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图1,图2)。
综合案例教学法,是围绕实例图集中制作好。制作的关键是挑选合适的实例图。实例图的来源有很多途径,可以从《机械制图习题册》上挑选,挑选实例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围绕所讲命令来选图。第二,实例图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应用新知识点的同时注意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第三,每张实例图可以用不同的命令完成,使学员举一反三,领悟autoCAD的妙处。第四实例图集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实例,一部分是练习实例。
鼓励和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模块三:块及外部参考,对这个模块采用案例式情景教学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式情景教学,结合在供电设计部门同学提供的城市乡村供电网络图,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提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块及块的属性时,许多学生对块属性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感觉比较陌生,无法理解。于是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际应用的情景任务:某村进行供电网络整改,设计部门要求绘制供电网络图,如图所示。经过这样的提醒,大家豁然开朗,思维活跃起来了,学生自然明白了块的意义和作用。
经过这样一番“实战”练习,学生们对块及块的属性的理解更深入。这次印象深刻的“特殊”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了所学的测量知识、比例知识、图块知识以及块属性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使用块属性绘图的那种如鱼得水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4.模块四:尺寸、文字和输入输出,这部分属于难点章节,笔者用演绎法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AutoCAD功能齐全、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的特点,因为尺寸是零件加工的依据,一张工程图纸无论绘制精度多高,如果没有尺寸标注都是不完整的;同时,如果不能深入掌控输入输出技术,则在高精度的图形也无法通过纸媒介表达用于实际的加工。此部分笔者采用演绎法。
演绎法本是逻辑推理思维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指由普遍结论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尺寸构成要素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中的理论部分,依托理论知识、抓住尺寸结构要素,学生就可以对应理解AutoCAD中尺寸设定的分类参数,不会有纷繁交杂的感觉;抓住半自动化的标注方法,学生就能理解先设定参数形成样式然后将其应用于尺寸标注中的特点,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形成清晰明了的思路。最后,才能通常示范教学中的具体参数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