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煤质抓起,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24日 04:14

[摘 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矿井采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立足田陈煤矿实际,扎实做好“源头提质、过程管控、结构优化、品牌打造”系列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是矿井的根本出路。

[關键词]源头,煤质,提高,积极效益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24-02

一、田陈煤矿基本概况

田陈煤矿位于滕南煤田,行政区划属于滕州市张汪镇、鲍沟镇和微山县欢城镇,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骨干矿井之一,始建于1983年12月,1989年12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86年。根据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公布2006年度全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结果的通知》(鲁煤规发[2007]31号),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70万吨/年。

井田总面积为48.0463平方公里,开采标高-100~-1060米,由本部与北区两部分组成。矿井采用立井盘区式多水平开拓方式,设计两个水平开拓,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矿井目前动用两个生产采区,分别为北三采区和北区七一采区。矿井地质类型和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煤炭品种主要为1 /3焦煤,发热量34.97-35.37MJ/Kg。精煤作为重要的冶金炼焦煤的配煤品种,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看好。

二、采煤工艺及掘进工艺

采煤工作面分别位于七一采区东翼与七一采区西翼,均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采煤工艺:工作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采煤机螺旋滚筒配合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装煤,支架后部放顶煤同时完成装煤。通过前、后部刮板运输机将煤外运到桥式转载机、再由胶带输送机将煤运出。

掘进工作面主要布置在北三采区、七一采区、七二采区,以北区七二开拓为主。其中北三采区、七一采区为生产采区,七二采区为开拓准备采区。迎头支护方式采取锚杆、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掘进工艺为炮掘、综掘。

三、煤质管控实施开展情况

针对田陈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煤质极不稳定的客观实际,在矿井产量无法持续增产的条件下,如何提高煤质,稳定效益的课题摆在了面前。由主要领导牵头,组织了洗煤运销部、采煤、掘进、经营、地测等部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煤质管控的重点环节,源头、流程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

1、在生产设计环节,设计之初就对影响煤质的各项因素进行超前研究论证,尽可能地避开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掘进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掘进头煤层变化,根据煤层和断层走向及时采取调向、弧形拐弯、挑顶及卧底等措施。在井下主要生产头面和特殊地质构造区域超前设计矸石分流、分运系统和装置。

2、采煤面严格控制“采高”,实行超高割矸扣款扣产。对采煤工作面超过规定采高采出的矸石,每吨处以15元罚款,连带三大员0.2元/吨罚款,并在月度产量结算中采取“纯煤计产”、“质量考核”,实行发热量标煤计量,完不成发热量考核指标的,以实际热值/考核指标×实际产量来计算产量。2016年3-4月份针对辅采工作面3上111面和3下518面断层较多和顶板破碎情况,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特殊时期强化煤质管理奖惩措施》,对超标割矸和顶矸掉落现象进行严厉处罚,并要求采煤工区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每班安排专职人员在工作面运输机头进行拣选大块矸石。

3、实施精采细采。在特殊地质构造区域超前设计矸石分流、分运装置,及时进行剥矸、掏矸,大大提高了煤质,降低了开采难度。针对7112工作面出现火成岩区域,开展掏矸助采33米,在工作面推采前进行了矸石分打分装,共掏出矸石675吨,既降低了全岩段推采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原煤质量。7111运巷开拓过程中两次调向合理避开了大落差断层,3上319向左调向避开了落差15米的全岩断层,为后续降低开采难度和提高煤质奠定了基础。

4、掘进全岩及岩超煤巷道严格实行矸石分流。保持掘进矸石分流高压态势不放松,掘进迎头出现岩超煤,煤质监督检验中心立即实施皮带加锁、迎头扒装机加锁、铅封监护锁具等监管措施,刚性促使施工单位落实好矸石分流措施。

5、在提升运输过程煤质管控方面,突出工作面配采和主井“分提配提”系统安排,打好“分配”组合拳,实现销售效益最大化,在2016年5月份结合111面内在灰分高、挥发分高的实际状况,对7112和111面产量比例进行调整,加快518面安装进度,提前进行518面优质煤生产,同时发挥井下1#、2#煤仓的分提分运作用,对7112面优质煤实行全部入洗,对111面劣质煤实行单落单存,发富源热电厂和十里泉电厂混煤。

6、强化井上下四套矸石拣选系统管理。一是要求在采面生产期间井下两套手选系统必须与强力皮带同步运行,并对拣矸量和拣矸人员上机率实行目标考核,要求北五、北三两套手选矸石每天不能少于50车,每多拣选1车对皮带工区奖励15元,每少拣选一车罚款15元。二是在地面拣选加工管理上,充分发挥重介浅槽排矸系统的作用,没有特殊原因,重介浅槽排矸系统必须与主井提升同步运行。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牢固树立“保煤质就是保吃饭”的理念,瞄准“煤质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工作定位,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生产,将产销协同推向精细化、深入化,通过精采细采、矸石拣选、严格考核管控等措施,实现了提质增效,保证了主业效益。

1.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成立煤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四个层级的煤质管理体系,推行分管副矿长目标薪酬考核,科室绩效工资考核,区队“标准煤量”考核,对关键人员实行煤质网员单独考核制度(将三大员、煤机手等关键人员列入煤质网员考核,对季度煤质完成较好,单独考核奖励),明确各层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实现煤质管理压力的层层传递。

2.采场设计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工作面开拓准备过程中,坚持每天一素描、一分析、一总结,超前对影响煤质的各项因素进行科学论证,最大限度避开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科学把握产量与煤质的平衡点。科学利用钻探孔、地质CT探测等技术手段,摸清工作面内地质变化趋势,根据煤层和断层走向及时采取调向、挑顶及卧底等措施。

3.过程考核得到进一步细化。一是采煤面严格控制“采高”,实行超高割矸扣款扣产。全年执行采面超标采矸罚款25.5万元,连带三大员罚款近3万元,扣减采掘区队结算产量近10万吨。针对辅采面3上111和3下518面断层较多和顶板破碎情况,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特殊时期强化煤质管理奖惩措施》,对超标割矸和顶矸掉落现象进行严厉处罚。二是掘进全岩及岩超煤严格实行矸石分流。保持掘进矸石分流高压态势不放松,掘进迎头出现岩超煤,立即实施皮带加锁、迎头扒装机加锁、铅封监护锁具等监管措施。全年累计分流矸石0.67万吨,提质增效280多万元。 三是在提升运输过程煤质管控上,突出工作面配采和主井“分提配提”系统安排,打好“分配”组合拳,在提升原煤仓储管理上,根据煤质情况对煤场进行“划片区分”,充分利用单提单落、分级分选、缓存调配等措施。四是在精煤产品管理上,利用1#、2#号精煤仓以及落地精煤场的调节作用,对精煤产品进行实时检测,精确掌握各个精煤仓和仓内不同层位的指标情况,进行“精确计量配售”,配制成多种不同质量的产品,满足用户“质量订单”需求。同时主动与用户对接,了解指标及使用情况,最大限度满足了客户的指标要求,促进了销售同时也减少了煤质纠纷和罚款。五是充分利用井上下四套矸石拣选系统,全年井下两套矸石手选系统共拣出矸石2.49万吨,实现提质51大卡创效1064万元,地面选矸系统共排出矸石20.93万吨,实现提质404大卡创效8368万元。

4、注重洗选加工,商品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主动对接市场与采场,大力实施“精煤战略”,确保商品煤品种齐全、可精可动、适销对路,最终实现商品煤效益最大化。一是强化洗选产品质量控制,加大对采场内在煤质指标和精煤产品质量的监控,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精煤灰分等指标,在产品结构上改变了原先的2#、3#精煤品种划分,实施更为精细的八级、九级冶炼精煤分级。二是积极发挥好洗选调灰作用,高度树立“用户要什么灰分,我们就洗什么灰分”的“订单式”生产理念。三是结合采场与洗选工艺实际,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主动引导客户需求,实现质与价的新突破。今年以来,根据井下煤质和外部市场需求,同时生产2号、3号两个精煤品种,优化了洗选产品结构,同时提升了商品煤售价,仅5月份精煤综合售价就提高了59.78元/吨,2016年在矿井产量同比减少的情况下,生产精煤160万吨,比去年增加近19万吨,增幅达13.47%,保持了高产高效的良好势头。四是在提高副产品附加值上,首先根据目前恒聚公司及富源电厂、十电混煤销售用户对质量指标要求,进行了洗矸分级,将洗矸分为块矸和末矸用于配煤或直销;其次对地面重介浅槽排矸系统进行改造,使之具备了单独生产块煤的能力,从而增加了一个高附加值煤炭产品,增加商品煤效益。

结论

面对采场的复杂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只能立足田陈煤矿實际,切实做好“源头提质、过程管控、结构优化、品牌打造”,突出经济效益中心,注重集约高效优质生产,持续推动产销深度协同,牢固树立“生产为了销售、销售为了效益”理念,实现矿井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

王凡臻,男,(1966-),山东日照,大学文化,经济师,现任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公司田陈煤矿规划发展科主任经济师。

雷达 煤质 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