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岚岚
[摘 要]提升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方能做好营林管理工作,调节和美化乡镇森林的生长环境,保持森林的绿色、持续发展,合理经营林业资源。本文将综合探究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乡镇造林;绿化;林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12-01
一般情况下,乡镇造林所选树种为材林,这种树木不同于果树和观赏植物,大多可以用于制作家具与其他器具的材料。实现乡镇造林绿化目标并非只简单地完成种树工作,而是必须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发挥森林资源的应有价值。但是,当前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工作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林业管理创新不足等,本文将简析提升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的意义,论述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工作问题;并从做好林业护理工作,提高林木成活率;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创新林业管理经营模式等三个方面来探索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
一、提升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的意义
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是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与林业保护工作的基础,有助于推动乡镇林业转向集约型体制,合理分配林业资源,发挥林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绿色生态平衡的作用;为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业、造纸业以及部分建筑材料提供充足的制造原料,促进乡镇林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二、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工作问题
(一)管理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林木生长区域的土壤养分不充足,杂草未能得以妥善清除,林业病虫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部分林木质量较低,抵抗病变与虫害能力较弱。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缺乏完整、统一而科学的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制度,没有对林木的砍伐与种植进行综合管理,滥砍滥伐和盲目栽种现象并存,严重影响林业资源的正常发展,破坏了森林系统的生态功能。
(三)林业管理创新不足
林业管理创新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林木的修剪、嫁接技术过于传统、落后;未能充分利用林业资源;林业管理体制落后等。部分乡镇林业管理局在执行木修剪工作时依然使用传统剪刀盲目修剪枝干,在嫁接树木时,没有精选最优砧木,不能保证嫁接品种质量;此外,林业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很多林木管理人员虽然在尽心做好林木保护工作,却没有开发林木资源的经济效益;林业管理体制落后则是指林业经营模式守旧,缺乏创新,林业发展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撑。
三、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
(一)做好林业护理工作,提高林木成活率
提高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首先要做好林业护理工作,提高林木成活率,定期清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疏松土质,清除杂物与杂草,施入必要的肥料以增强土壤肥力。在除草时,可以通过使用推土机、割草机和切碎机等机械来清除小灌木,翻松土地,除掉草根以防止杂草再生。此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除草剂,从作用方式来区分,除草剂分为两类,第一类像五氯酚钠和百草枯等可以毒杀一切杂草,在使用这两种除草剂时应根据苗木播种和杂草生长的时间差异,或者依据树木播种坑穴和杂草的位置差异对杂草施用药剂,这样可以确保树木不受到除草剂的危害。另一类对杂草具有选择性,例如2,4-滴只毒杀双子叶杂草,对单子叶植物没有影响,可以用于清除林地中的马齿苋和鸭舌草。而且,在进行营林整地工作时,应注意根据地形特征进行翻垦与修整。另一方面,要做好林木的除虫、灭虫工作,为林木喷洒无公害农药,或者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安装太阳能灭虫灯时应注意组装具有自动调节光波和色光功能的太阳能灭虫灯,开发多方面供电技术,如林木供电。除此之外,需要在森林中分配不同的树种,因为同一树种过于单一,生态系统抵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病虫害,可能就会大量树木死亡现象,所以必须合理调整林业布置结构,在林区植入各种优秀树种。
(二)完善林业管理体制
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则必须建立完整、统一的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制度,设计科学的林木种植方案,规范林木砍伐工作,合理划分林木的砍伐面积、指标和规模等,而且需要根据树木的年龄制定砍伐制度,坚持“一手砍一手栽”的原则,避免砍伐过度。其次,要树立建设林业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林业生态文明知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建设林业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另外,要全面开展林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做好生态建设工作,优化林地建设规划,革新林业管理制度,优化林业管理结构体系,实现林业管理规划工作的集约化,建立科学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也可以通过实施林业管理责任制和分包制,让林地管理者制定科学的林业规划建设,不断改林地土壤条件,选择高品质的树种,做好播种育苗和防治病虫工作,使林业建设规划步入精细化与科学化。
(三)创新林业管理经营模式
创新林业管理经营模式,首先要做好三步工作,第一,要提高林木修剪技术与嫁接技术,修建林木时要做好冬剪和夏剪工作,所谓的冬剪是冬季的修剪,可以采用疏剪、破芽、开张角度、曲枝、留桩等修剪技术以促进树体的生长,调整树枝之间的疏密度。夏剪则需要采用摘心、剪梢、抹芽、拿枝、环剥、刻伤、倒贴皮、疏叶和疏花等方式。在嫁接树木时,需要结合树种生长要求来挑选砧木,保护好接穗与砧木的对接处与芽眼;第二,要注意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营造乡镇造林绿化保护区,在丰产林时期,使用适量的林木加工纸浆、家具材料、建筑材料和纤维板等;第三,借助高新技术促进林业建设,扩大林地面积,定期为林木施肥、蓄水、输入营养液,可以通过饲养益兽和益鸟的方式来减少病虫害问题,维护林木物种多样性。
除此之外,要注重优化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经营模式,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必要的优惠政策,设计林业经营与发展目标,定期更新林木的品种,提供林木质量,增强林木的抗病害能力,为林业技术管理人员做专业讲座,普及必要的科学知识,引导他们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和开发工作。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来提升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将中国当前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工作现状、问题和所需要的科学技术输入数据库,运用电子技术监管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如果树木出现异常状况,电子技术就会自动“报警”,通知计算机林业管理系统,随后立即做出相应的分析,總结导致树木出现异常状况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从而全面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完善管理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工作尚且存在管理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林业管理创新不足等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必须重视做好林业护理工作,提高林木成活率;不断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建立完整、统一的乡镇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理制度,设计科学的林木种植方案,规范林木砍伐工作,合理划分林木的砍伐面积、指标和规模;全面创新林业管理经营模式,以此促进乡镇林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柏英.浅谈加强林地资源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江西农业大学,2012(10).
[2] 曹兰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2014(5).
[3] 冉陆荣.浅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加强林地资源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沈阳农业大学,2011(5).
[4] 肖春田.解析现代林业营林问题及改进方法[J].福建省将乐县林业总公司楼杉国有林场,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