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才
[摘 要]指出了营林生产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阐述了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林业发展现状,针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营林生产 林业生态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89-01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类社会的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于社会经济建设有着巨大帮助,同时也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工业化的发展也对当前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雾霾、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沙尘暴、山体滑坡、洪涝、水土流失等都是因为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保障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提出,并且在当前已经为各国共识。而要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水平,那么就需要重点关注营林生产工作。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保护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二者之间不仅是互相制约的关系,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营林生产来加强林业生态的保护工作,是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和人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质量,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从那个时候开始,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并逐渐完善。对于林业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需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保障行业的正常发展。而要想提高经济效益,那么首先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投入产出比,要对投入产出比进行充分的分析,才能确保通过经济活动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营林生产的过程中,林业的工作人员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也就是获得更大的经济报酬,而通过这样直观直接的报酬能够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确保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因此,对于林业工作人员来说,经济效益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对于整个林业行业来说,除了要保障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外,同时还要确保营林生产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实现,也就是通过营林生产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因此,在营林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有着巨大帮助。这是因为,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营林生产质量,推动林业建设,提高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营林生产与林业的生态保护工作当中,一定要确保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及内部联系,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二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二、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营林生产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经济效益,采取的方法就是针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或者是通过对部分资源进行再加工和生产,以此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相比其他产业来说,在林业产业中,生产的对象是较为特殊的,是林业资源。不过,要想确保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生产以及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开始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并且针对过度开发以及过度利用的行为进行了依法管治。从我国当前的营林生产情况来看,我国的营林生产工作已经开始逐渐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向着集约型生产模式进行转变。在针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再仅仅强调生产和造林,同时对于林区管理以及人员组织构成也有了极大的重视。而之所以要将管理模式也进行转变,是因为在营林生产当中,仅仅是有先进的技术以及热枕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营林生产的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林业资源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营林生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确保营林生产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以及生态效益。
三、林业生态和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的决不是单一的发展,而是社会、生态以及经济这三者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确保人类社会更加长远的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的体制、人口总量以及人口素质;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则包括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复原能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则包含了可利用能源、其他资源、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等。
2、林业生态与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关系
对于营林生产来说,经济效益的获取是保障有充足的资源以及足够的人力投入到营林生产当中。因此,一定要保障营林生产能够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确保营林生产的良好持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营林生产绝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同时还应当保障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林区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而要做到这一步,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同时推动营林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这样一来,就能够在稳定营林生产的同时,还能够保障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强生产管理通过合理制定营林生产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营林生产的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从目前的营林生产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营林生产方式依然处于工程化集約生产和集中连片式。这样的生产方式并不成熟,导致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管理问题而影响到营林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营林生产管理。
2、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在营林生产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帮助营林生产进一步的发展,确保其产业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强关于营林生产以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在实践的活动当中积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理念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才能帮助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就是要积极引入不同的高品质植被产品到林区当中,不断完善并调整林区的种植结构。最后,就是要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营林生产以及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新技术以及新理念应用到营林生产当中,从而进行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营林生产的质量,那么就必须要重视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于书礼.探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