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28日 13:00

徐小珲

[摘 要]对于林业建设而言,林业种苗虽然属于一项较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但是却在林业建设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加强对于林业种苗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实现林业种苗的高效管理工作需要在林业建设中设立专门的管理结构,组织一支具有专业素质且具奉献精神的队伍,这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帮助这支队伍成长,帮助林业建设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苗;林业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300-01

在整个林业建设过程中,林木种苗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国家政府机关已经重视林业的建设问题,林业局对林业建設的实施战略进行积极的调整工作。培育林木种苗是进行林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优质的林木种苗能够促进造林工程的完成。林业建设自身具有较长的周期,质量差的树苗不利于树木的成活率,并为林业造成较大损失。

一、简要分析在林业建设中林业种苗的重要性以及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浅谈在林业建设中林业种苗的重要性

对于林业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生产建设资源是林业种苗,它能够促进造林绿化的进度,使营林的质量得以提高,资源迅速增长,同时它也是林业建设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整个林业建设中属于一项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的基础林业建设工作。林业建设可以通过科技兴林的方法实现,这要求林业种苗的质量必须符合林业建设的基本标准,重视林业的建设理念,利用优良的林业种苗能够促进林业建设的发展,实现林业建设的生态与经济双效益的和谐发展。

(二)在林业建设中林业种苗的基本建设思路

在新时代下林业的种苗工作需要以林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科学技术手段为实现方法,将林业建设战略分为两种,即分类经营战略与分区突破战略,以提高林业种苗的质量,同时把林业种苗作为基本的核心,根据科技兴种苗的基本原则,强化林业种苗的基础建设,使林业建设基地形成一种采种基地或是良种基地。利用国有苗圃,对林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实现高产的种苗生产体系,在林业建设初期实现林业种苗生产的区域化,实现林业种苗的生产质量符合标准化要求,在林业建设中应用多样化的种苗生产品种,在基地中为林业种苗提供生产供应条件,使我国造林实现良种化。

二、发挥林业种苗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受树木最终的生长发育特性影响,从树木的种苗开始投入至产出,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对于林业种苗的优选,区域试验以及建园等多个工序,需要经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进行培育。实际的林业建设需要提前做好林业建设规划,树种以及各种树苗数量的确定工作,做好这些前期工作的准备,这些均是因为林业种苗的培育工作需要从林木种子的采集工作开始一直到种苗培育,最少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最多甚至是三至五年的时间。对于林业种苗的生产建设效益方面而言,种苗的生产成本投入往往大于产出,这需要各地方政府对于林业建设中的林业种苗培育工作加以扶持。

(二)科学问题

林业建设中的种苗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不论哪一个品种的种苗在某地区得到优良的生长,当其置身于另一个地区时它不会保持原来的优良生长状态,甚至有一部分树苗会出现不开花不成长的现象。具体原因在于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理性质差异,种苗换地区生长时,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对树苗的生长造成影响,简而言之,这些是由自然地理差异所导致。

(三)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问题

就现代的林业建设现状而言,有一部分的林业建设中存在实际的林木种苗生产与造林技术之间不符的情况,造林计划没有根据实际的种苗生产管理问题进行编制。受种苗生产自身的盲目性与造林任务的计划性影响,种苗生产的波动性较大。同时造林计划不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种苗的生产与管理发生脱离现象,对于种苗的科研成果不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对于林业种苗的社会化管理以及服务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林业种苗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相关措施

(一)提高对于林业种苗种植过程的认知程度

对于林业种苗的培育需要较长的过程,而且涉及到林业育种,资金投入与生长管理等内容,对于林业种苗的培育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例如试验,建园等,因此这决定着种苗的培育过程所需时间较长。相关林业建设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整个林业种苗的培育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有详细的了解,以便进行后续工作。林业种苗的培育过程需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种子的采集,加工处理与培育。在正式投入种植以前需要做好种苗的设计规划工作,确定林业的发展规模,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计划的制定工作。种苗作用在林业建设中发挥需要种植者提高认识。

(二)提高林业种苗的科学化发展

在进行实际的采种育苗工作时需要考察两地之间的地理环境差异,坚持以由北向南与就近就地原则引进林业种苗,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并使林业有较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在建设林业的过程中第一步是进行林木种苗选育,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较多,它对于技术的要求也较高,这要林业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坚持统筹规划、科学以及因地制宜等原则。结合林业生产自身的规划与设计,发展乡土树种,使林业种苗能够就地栽植与育苗,尽可能的防止长途运苗或是远距离调苗。如果在建设林业的工作中必须从外省调进种苗,则需要坚持由北向南的原则进行引进种苗的工作,需要在小面积内做好种苗试验,试验成功后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工作。

(三)加强林业建设的管理制度建设

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可以依靠优质的林木种苗解决,处理好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能够为林木种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改善林业建设的生产现状,使林业种苗能够健康发展。加强林业建设的管理制度建设可以先执行造林育苗计划,同时育苗计划要早于造林计划,落实好种苗的物质基础。根据造林规划设计,对种苗进行培育,然后再进行造林,同林木种苗的生产者之间签署种苗的使用合同,进行定单育苗,有利于保证用于林业建设的种苗质量。

(四)为种苗作用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林业建设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是林木种质资源,同时种质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它能够保障林业中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林木的种质资源也被称为遗传资源,因为它是繁育林木良种的原始材料,能够促进林地的生产力。林木种植资源对于林木良种的保护利用工作,关系着整个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全局问题,需要地区政府能够为其建立长期的扶持制度。林木种苗的相关机构可以利用林业的建设工作,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在财政方面予以林业建设一定支持,有利于林业建设物质基础的持续积累。

四、结束语

做好林业建设中种苗的管理工作。需要在林业单位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组建一支精英队伍,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在财政方面对其做好扶持工作,使种苗作用在实际的林业建设中完全发挥出来。除此之外林业种苗对于生态平衡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重视种苗的培育工作,可以实现日后林业建设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马梓源.曲靖市林业生态建设浅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3):75-79.

[2] 陈剑英,曾德贤.“森林云南”建设种苗发展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4(6):24-27.

林业 种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