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28日 07:30

齐明

[摘 要]我国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我国整体呈现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并以东南部沿海、京津冀地区为主要需水缺水地区。虽然通过南水北调等资源调度工程使得我国南北建水资源处于相对均衡平稳的状态,但却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仍然无法摆脱、解决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实际问题。众所周知,农业是水资源消耗的重要环节,每年我国农业水资源消耗占到水资源整体消耗的70%以上,构建节水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摆脱贫水的现状。因而我国从20世纪末便开始了对节水型农业的理论探索与实际研究。

[关键词]节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376-01

前言:水资源匮乏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演变,各生产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当前水资源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水资源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水资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度不均,加剧了水资源匮乏的影响,水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给人们带来性命之忧。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我国必须进行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变革。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生产使用水资源在各类生产生活中占比最大,因此,通过研究找到新的农业种植结构,降低生产经营使用的水资源总量成为节约用水的有效方式。

1.我国当前农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 当前主流种植作物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谷物小麦棉花、油料玉米)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并且基本形成了北麦南稻的大局面。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种植产出比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来看,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主要以小麦、稻米、棉花、玉米、花生等油料作物为主。其中,稻米、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而花生、玉米等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相对而言较小。在我国水资源总体欠缺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推行稻米、小麦的种植会加大水资源的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前我国农业种植往往存在拍脑门子决策的现象,也即不根据各地区具体实际,而只依领导决策层的喜好选择农作物进行种植。在缺乏有效跟进手段的前提下,盲目种植农作物会使得地区水资源短期内严重不足。并且在农作物补水灌溉过程中,各地区往往也不具备完善的灌溉给水系统,多依靠人力或简单机械方式进行补水,较低的给水效率既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也极大的限制了农作物的发育生长。

1.2 對农业结构优化研究不够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虽然农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观念使得年轻人往往不愿投身于农业生产这一支柱产业中。古人有云“学而优则仕”,近代又鼓励人们从事商业发展经济,这些传统观念一方面阻碍了新一代人投身农业生产的步伐,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研究的进行。我国当前投身于农业科学研究的人员少之又少,农业发展大部分仍以粗放型经营方式为主。国家虽然大力鼓励发展农业经济,当相比于建筑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则相形见绌,大为不足。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最终就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种植结构优化不到位。大量的耕地被用作耕种性价比较低的作物。忽视了投入与产出比,最终发展农业却得不到让人满意的结果。

1.3 从业人员缺乏节水意识,致使节水设备得不到有效利用

我国农业生产工作者大多坚持传统的生产观念,也即只要做到精耕细作、施肥除草即可收获颇丰,赚取巨大的利润。然而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做到集约化、精细化,水资源在其中的作用更被重点强调。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差异较大,如果千篇一律对它们提供同样的水资源供给,一方面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一方面也会导致部分作物溺死、枯死。当前从业人员必须树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坚持集约化经营模式,对水资源的使用做到精确无误,从而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又能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节水设备不够先进,对不同的作物生产使用相同的节水放水设备必然不会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

2.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2.1 改善传统作物种植比例,降低单位作物种植耗水量

应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农业结构畸形问题,应当积极的予以改正,适度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与产业结构。对消耗水资源较多的小麦、水稻适当减少种植比重与种植面积,对无法满足国民需要的部分通过国际贸易予以补平。对消耗水资源较少的农作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调研的情况下适当扩大耕种面积。要积极引导农村生产经营者树立节水农业的观念。积极种植产出比较大的作物,诸如花生、玉米等,对棉花、水稻等作物因地制宜调整种植比例。要适当减低整体耗水量。要改变传统观念,也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形成科学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科学技术降低农作物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2.2 加大对相关领域的资源投入,重视农业理论研究

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要适度公平的分配到农业生产领域,要加大关于农业生产经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力度,适度利用财政杠杆的平衡性作用,加大经济支持。要积极培养农业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与研究意识,勇于攻克相关领域的难题。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农业科研工作者关于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意见与建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速率与步骤。重点完成对各地的水资源总量预估与总结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农作物种植优化变革,对水资源较为充沛的地区暂缓优化调整,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做到轻重缓急,不骄不躁。

2.3 提高专业人员节水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节水设备

首先要逐步提高各地方农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在日常教育学习工作中要强调节水的意义,提高其节水意识。通过深化节水教育活动带动整个农业生产部门形成节约用水的大观念,用大环境带动个体形成规范性意识。通过宣传片、演讲会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节约用水的目的与意义,从被动节水转化为群众自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基层开展节约用水工程。要加快节水设备的更新换代,充分利用与国际间、国内科技公司的相关合作,引进新进的节水设备。定期派遣优秀人才学习先进节水手段与设备使用方法。在推动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充分利用设备硬件辅之达成节水目的。

结语

农业用水向来是我国水资源使用中的主要环节,由于农业用水总量大,使用方式相对粗放,其中有较多可以进行调整、规范的环节。加快农业作物种植优化调整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关键手段。通过合理规范种植比重与种植类别,能够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形成节约用水的农业生产观念。本文从农业种植结构角度入手,具体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潜在的节水隐患,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与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节水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迟兴臣:《关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的思考》,[J],《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

[2] 李贵臣:《中国农业政策》,[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水资源 文章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