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压油箱胶囊制造新工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29日 10:50

宋喆慧++付月

[摘 要]新蓄压油箱胶囊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形式,引起材料体系及成型工艺方法的改变。本文对制造新胶囊工艺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表明用新工艺制造的蓄压油箱胶囊,满足设计要求的环境霉菌试验以及疲劳寿命考核指标,满足飞机的使用要求。积累了用胶液制造零件的工艺技术经验,对同类零件的制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胶囊,胶液,刷涂,粘接

中图分类号:TB43;V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399-02

0 引言

航空器装配蓄压油箱[1],在航空器特殊飞行狀态时使用。蓄压油箱内装配可变形的柔性胶囊,将油箱分隔为气腔和油腔,需要时,靠气腔内的压缩气体将油腔内的燃油输出。蓄压油箱胶囊早期采用混炼胶通过模压方法制造,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蓄压油箱胶囊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引起了胶囊结构的变化。新蓄压油箱胶囊简称为胶囊,其结构见图1,属于囊状结构件,其组成为:胶囊载体为某种锦丝绸布;在锦丝绸布上双面制备耐油橡胶,硫化后成为蓄压油箱胶囊嚢体;最后将用橡胶制成的密封垫片,用胶粘剂粘接在胶囊嚢体一面边缘即成为蓄压油箱胶囊。胶囊使用时,是将两件胶囊对合在一起,粘接密封垫一侧在外,胶囊上要与油箱壳体对应制出七十个φ5.2的孔,通过螺栓连接将胶囊装配在蓄压油箱之内。

1 工艺分析

从胶囊的结构看到,胶囊的载体是一种锦丝绸布,双面要组合橡胶层才能成为胶囊。如采用整体模压方法,在高温条件下将使锦丝绸布力学性能降低,影响胶囊承载能力。经试验,将橡胶层转化为胶液,用刷涂的方法制造胶囊,并且采用室温硫化,使胶层与锦丝绸布之间粘接和胶层硫化同步进行,减少粘接应力,使胶囊更接近于整体化。

2 胶液配制

按橡胶粘接的要求,在橡胶与锦丝绸布粘合之前需配备粘合层胶料[2],我们习惯称为底胶(即增粘系统),以提高橡胶与锦丝绸布之间的粘接质量。由于是刷涂成型,橡胶材料应转化成胶液。

2.1 底胶配制

底胶由一种丁腈橡胶(A甲)、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硫磺、固化剂2号膏以及溶剂醋酸乙酯组成,配制比例按(1)式确定:

(1)

式中:X——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加入量(kg),Y——硫磺加入量(kg),Z——固化剂2号膏加入量(kg),D——A甲胶液的实际使用量(kg),C——A甲胶液的不挥发物含量(%),E——树脂的不挥发物含量(%)。

配制过程为,按胶液需求量并通过(1)式求得各组分用量,先将不易溶解的硫磺和2号膏加入到乙酸乙酯中充分搅拌进行溶解,然后向溶解液中加入A甲胶液和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将混合胶液充分搅拌均匀(混合胶液至少要搅拌3~5分钟),用120目的金属滤网将配制好的胶液过滤1~2次,消除杂质。最后用溶剂醋酸乙酯将胶液粘度调整到50s~70s(涂4粘度计)。

2.2 面胶配制

面胶由另一种丁腈橡胶(B甲)、促进剂M、促进剂D、硫磺以及溶剂醋酸乙酯组成,配制比例按(2)式确定:

(2)

式中:X——硫磺加入量(kg),Y——促进剂M加入量(kg),Z——促进剂D加入量(kg),C——B甲胶液的不挥发物含量(%),D——B甲胶液的实际使用量(kg)。

配制过程为,按配胶量称取硫磺,加入到醋酸乙酯中充分搅拌,使硫磺完全溶解;随后向硫磺的溶解液中加入B甲胶液、促进剂M和D,将混合胶液充分搅拌均匀(混合胶液至少要搅拌3~5分钟),用120目的金属滤网将配制好的胶液过滤1~2次,消除杂质。最后用溶剂醋酸乙酯将胶液粘度调整到70s~90s。

3 制造工艺过程

3.1 生产准备

准备生产胶囊的模胎,表面清理干净;按表1比例配制脱模剂。脱模剂的用量按生产需要确定。

脱模剂配制方法:向容器中加入水,再加入乙醇和聚乙烯醇。将混合液加热至60℃~70℃,并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最后加入甘油,搅拌均匀即可。

用刷子将脱模剂刷涂在模胎表面上,脱模剂涂层应均匀,无漏涂,室温晾置至干燥。

3.2 锦丝绸布定位

将锦丝绸布铺到模胎上,要求锦丝绸布纬度线相对模胎纵轴线成35°~45°角。在模胎底部用钉子固定已铺好的锦丝绸布,两直边布料在绷制时每点受力方向与直段边线垂直,两端半圆弧上的每点受力方向都沿法线方向(指向圆心),且保证锦丝绸布受力均匀,产生的皱褶尽可能少且小;考虑到胶囊成型后的收缩,锦丝绸布在模胎上定位时在Hmm的尺寸范围内不允许有褶皱。见图2所示。

锦丝绸布定位后,用棉纱布蘸取少量汽油擦拭表面2次,每次擦拭后晾置20~30分钟。

3.3 底胶刷涂

在准备好的锦丝绸布表面刷涂两遍底胶作为增粘层,每遍涂胶后应晾置20~30分钟。涂刷要均匀,不允许有漏涂处。底胶总用量按(1)式中“D”项A甲胶液的实际使用量控制,每个胶囊用量0.17~0.19(kg)。

3.4 面胶刷涂

在底胶增粘层表面刷涂8遍~10遍面胶,每遍涂胶后应晾置20~30分钟。涂刷时要保证胶层均匀,不允许有漏涂处,不允许有胶瘤及杂质。面胶总用量按(2)式中“D”项B甲胶液的实际使用量控制,每个胶囊用量0.7~0.85(kg)。

3.5 翻面制造

锦丝绸布一侧面胶刷涂完成后,室温晾置24~36小时,将锦丝绸布从模胎上取下,进行翻面制造。重复3.1~3.4各步骤,对锦丝绸布未涂胶面依次完成底胶、面胶的刷涂。室温晾置24~36小时。

3.6 密封垫片粘接

密封垫片是用橡胶模压的薄片,厚度0.8~1.0mm。密封垫片粘接到胶囊体上,使胶囊边缘强度提高,在将胶囊装配到蓄压油箱后,有效提高油箱整体的密封性能。粘接工序在模胎上进行。

密封垫片打磨:密封垫片分四段制造,将粘接面打磨到无光泽,在距端头30~40mm处做“斜面”便于搭接,打磨后,清除表面的橡胶碎屑。

粘接面清理:参照图3在胶囊体上划密封垫片粘接高度位置线,应考虑胶囊收缩余量,具体数值在生产过程中确定。在胶囊粘接区及密封垫片粘接面,用蘸少量醋酸乙酯的棉纱布擦拭2~3次,每次晾置时间20~30分钟。

涂胶:在胶囊粘接区及密封垫片粘接面分别涂三遍某种胶黏剂,每遍晾置时间20~30分钟。

粘接:由于胶囊使用时,是将两件胶囊对合在一起,粘接密封垫片一侧在外,为防止密封垫片搭接处凸起变厚对油箱密封性能的影响,按图3所示密封垫片的粘接位置,依次将密封垫片粘接到胶囊体上[3],贴合后,用滚轮压实,不能损伤胶囊表面。在模胎上停放不少于7天进行硫化。

硫化后将胶囊从模胎上取下,清理胶囊表面,修边,置于特制骨架上放置。

4 产品检验

生产的蓄压油箱胶囊应进行100%的内外观、尺寸、气密性检查、耐霉菌试验和寿命试验。

霉菌试驗按某霉菌试验方法标准执行,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寿命试验工作介质为燃油和空气,将胶囊装配到蓄压油箱内,按设计给定的环境温度、工作压力条件及循环次数进行。试验结束后,检查油箱与胶囊密封垫片连接处的密封性,应完全密封;分解油箱,检查胶囊密封性及表面状态,不允许泄漏,不允许胶囊表面损伤。

5 结论

使用新的材料,并且用胶液刷涂的新工艺方法制造的蓄压油箱胶囊,经过寿命试验及环境霉菌试验考核,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飞机的使用要求。通过用新工艺方法制造蓄压油箱胶囊,积累了用胶液制造零件的生产经验,为类似产品的开发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天,阴中炜,王冰,等.航天用气瓶、储箱分类及制造技术[J].宇航材料工艺,2015(5),14-18.

[2] 韩忠民,荆玉琪,房自力,等.氢化丁腈橡胶胶囊的研制[J].特种橡胶制品,2014(4),54-57.

[3] 王志强.胶囊装配孔裂纹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新技术新工艺,2015(4),129-131.

作者简介

宋喆慧(1980—),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非金属工艺工作。

胶囊 文章 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