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试验研究与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30日 06:36

制动管路,商用车制动系统匹配试验论文范文参考

李柱

[摘 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以及车速的不断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一直是汽车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课题。文章通过将两种制动总泵与多种管径的制动管路组合匹配,采用搭载整车的方式进行制动性能试验,以验证制动气压和制动总泵对于整车制动性能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制动总泵及制动管路匹配的影响因素,可为制动系统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商用车制动性能制动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35-01

1 制动系统概况

1.1 行车制动

行车制动采用双回路制动系统,分别控制汽车前轴和后桥制动回路。当其中一条回路失效时,另一回路不受影响,使整车仍保持一定制动效能。双回路制动总阀一般安装在驾驶室内部或前围上。

1.2 驻车制动

驻车制动一般通过弹簧制动气室(一般安装在后桥上)断气制动而实现的,由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手制动阀操纵。手制动阀具有随动功能,其输出气压随手柄转动角度而变化,制动力也就随之不同。因此驻车制动兼有应急制动功能。

1.3 辅助制动

国产商用车辅助制动装置一般为简单的发动机排气制动。通过排气制动碟阀关闭发动机排气管,汽车驱动桥反向驱动发动机,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以达到减速的目的。

2 整车制动性能试验的方法

整车制动性能试验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静态试验,另一个是整车道路试验。静态试验主要测量车辆的制动反应时间,制动踏板力及制动踏板行程。制动反应时间是指随着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踏板克服自由行程、制动器间隙所需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制动气室的气压从零开始逐渐上升至稳态气压。所以测量制动反应时间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前后的制动气室上安装压力传感器,通过踩下制动踏板触发记录,监测制动气室气压的状态。整车进行道路试验主要进行空载、重载状态下发动機脱开、结合,前、后回路失效,驻车制动以及重载状态热态效能试验,以达到试验结果客观全面,对比完善的目的。对比项目分为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平均制动减速度三个重要性能指标。在设计与布置制动系统时,选取性能较好的制动总泵及合理的管路布局,对于提高汽车制动性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制动总泵与制动管路匹配试验——制动性能

制动性能试验选择在平坦的水泥路面上进行。对比项目分别为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平均制动减速度(MFDD)三个技术指标,以便从不同角度反应制动性能的变化。制动性能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试验结果对比如图1~3所示。同样,设定方案同上。

从图1中可看出,使用制动总泵A时,制动管路每种方案下整车制动距离均比使用制动总泵B短,均在3.5m以上。在不改变制动总泵进气管路的情况下,将其出气管路直径减小,制动距离无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增大制动总泵进气管路直径,制动距离明显缩短,均在3.8m以上。选用制动总泵A,制动管路为方案3时,整车制动距离最短。以制动时间为指标进行比较时(如图2),使用制动总泵A且制动管路为方案1时,整车制动时间略小于同样制动管路方案的制动总泵B,时间差为0.11s;使用制动总泵A且制动管路为方案2时,整车制动时间大于同样制动管路方案的制动总泵B,时间差为0.28s;使用制动总泵A且制动管路为方案3时,整车制动时间小于同样制动管路方案的制动总泵B,时间差为0.5s。故选用制动总泵A的制动管路为方案3时,整车制动时间最短。以平均制动减速度为指标进行比较时(如图3),使用制动总泵A且制动管路为方案1时,整车平均制动减速度小于同样制动管路方案的制动总泵B;使用制动总泵A且制动管路为方案2时,整车平均制动减速度大于同样制动管路方案的制动总泵B;使用制动总泵A且制动管路为方案3时,整车平均制动减速度最大,能够大幅度提升整车制动性能。故选用制动总泵A的制动管路为方案3时,整车平均制动减速度最大。经过将制动总泵单独进行试验以及结合制动管路匹配不同的方案进行制动反应时间试验、制动性能试验,针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挑选出最佳方案,即该车使用制动总泵A且制动总泵进气管为Φ12mm、出气管为Φ8mm时,该车的制动反应时间和整体的制动性能(整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平均制动减速度)均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和论述制动总泵和制动管路的匹配,以制动反应时间和整车平均减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作为试验结果的评判标准。因此在设计与布置制动系统时,选取性能较好的制动总泵及合理的管路布局,对于提高汽车制动性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立军.汽车试验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文章 管路 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