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校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座谈...
刘晓平
[摘 要]近年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搞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的目标,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改革管理模式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措施,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88-01
1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其改革和创新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搞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中国共青团是中国青年的进步组织。其组织的性质在《中国共青团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从历史上来看:1919年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全国各地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成立社团,创办刊物,只在五四运动后一年中就达到400多种,介绍和宣传马列经典著作和学说。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城市一些阶层兴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贼的全国规模的最广泛的群众性革命斗争,并获得当时条件下所能取得的重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至此,中国的青年团组织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中国青年运动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心,开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从现实上来说:目前在囯家党政机关各层面的领导干部一般都在青年时代从事过共青团工作,至少也是优秀青年骨干。
可以说,共青团组织是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永动机,是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3 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的目标
3.1 教育思想先进化
教育本身就是现在国家关注的重点,高校要想成为社会竞争的主体,就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化,也必须面对市场法则下的无数机遇和挑战。同时高校也应该注重教育的发展,从高校的校风校训建设来营造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学校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3.2 基础建设可靠化
所谓基础建设,分为三种依托:组织依托、机制依托和特质依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加强基础建设,只有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将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可靠化,才能从思想上根本的发展工作,才能以开放的眼光审视工作的发展。
3.3 工作方式明确化
工作方式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途径,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了,工作方式成为了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只有调整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才能最高效、便捷的完成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注重工作的层次和策略,合理的安排工作内容。
3.4 服务体系智能化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当然也应该着重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真正做到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也就算是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树立了正确而坚定的观念。
4 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措施分析
4.1 改革管理模式,进行理念创新
4.1.1 改革高校共青团的管理模式
高校共青团的管理工作,要顺应的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向前发展,在传统的工作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模式创新。当前,各大高校正在进行教学体制上的创新,全面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团组织的管理工作必须与此相适应,高校团组织通过对团员的号召与凝聚,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当前,对共青团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全面且体统,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建设都要涉及到,积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4.1.2 顺应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理论指导实践,青年是国家与民族未来的主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希望,因此对于青年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思想政治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使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中国化的共产主义有鉴定的信仰,从根本上革新教育理念,凸显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2]。其次,满足学生们的内在需求,通过倾听与观察,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便于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4.2 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内容
4.2.1 在明确职能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共青团管理工作的职能,是随着具体实际的不断变化而进行随时调整的,但是,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军这一基本职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永恒不变的,仅仅是针对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作细节上的调整。从高校共青团的角度来看,在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团组织管理工作的重心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4.2.2 多样化的创新工作内容
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以及结合学生实际的性格特点,在高校共青团教育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讲授与技能培训的思政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共青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响应我党“以人我本”的号召,走进学生并了解学生,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文化需要,以高校共青团委为主办单位,展开丰富多彩从校园文化活动,其文化活动的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并且受到学生的认可与欢迎,最好可以从中体现时代的特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和创新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校共青团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改革和创新关键环節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付志平.略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趋势与改革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60-62.
[2] 李文阁,王振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7(0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