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7月31日 23:52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才能保证党在当前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图分类号:D26;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312-01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

首先,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因为缺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其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是直接的、严峻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必须改变一些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此外还要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一直在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这也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

第三,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还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

二、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系统、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

首先,从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来看,有这样几个方面:

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执政首先是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党选派自己的人才和骨干,通过合法的程序,执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是党执政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这些组织和人员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体现者,他们的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如何。

增强全体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往往不但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来为人民做事的本领如何,而且更多的是看身边党员的本领如何。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作为一个整体,党的执政能力并非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干部个体素质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却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其中当然有个人的因素,但更关键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在起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其次,从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来看,有这样几个方面:

就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执政能力意味着对全局的驾驭和把握,意味着具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专门列举了各级领导干部应努力具备的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在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上下功夫。

就整个党而言,执政能力是和党的根本任务相联系的。我们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在能不能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上。这就要求我们党具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等等。

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是根本前提。一个党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的本领强不强,执政的水平高不高,说到底,就看它是不是对执政规律有科学的认识,能不能尊重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来执政。

三、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如果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应该坚持和把握一些基本的方面:

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的问题,就是把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如何配置得更科学、如何运作得更有效的问题。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者要真正做到科学执政,离不开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地位和权力的支持与拥护,离不开公众对政党执政行为的认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权力运行的民主性越来越成为增强执政基础的重要来源。这就把如何从体制和机制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问题,迫切地摆到了我们党面前。

客观评估党的执政能力。评价党的执政能力是强还是弱,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判定是客观标准。目前,由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进行评判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较多的是执政者的自我评估。这种自我评估是必要的,但容易带有主观性、随意性。要增强执政党的权威,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就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由人民群众来给执政党的政绩“打分”的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共博山区委党校 王雪)

文章 能力 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