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及使用说明汇编
刘渝艳
[摘 要]劳动定员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普通的一项工作,但是它看似普通,但是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和考核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定期组织劳动定员测算、核定、分解、考核以及标准的修订,有效发挥定员管理在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用工效率;人员配置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63-01
1 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存在问题
1.1 激励机制作用弱化的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财税政策、会计准则的变化对职工薪酬管理带来影响,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已日渐降低,向高端人才、一线生产岗位倾斜力度不够,加剧了结构性缺员,不利于劳动用工的科学合理配置。
1.2 集体企业长期职工回归的问题
集体企业人员回归主业后大部分将增加到主营业务岗位,造成定员范围内人多岗少、收入降低,给劳动定员贯标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1.3 电力服务队用工配置的劳动定员问题
随着优质服务的持续深入开展,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涌现出了“二保服务队”、“古城亮丽使者”、“立足深山、服务三农”等一批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电力服务品牌,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同时也对电力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对于城区配电和电力营销的定员标准而言,其定员水平是基于正常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条件下的人员配备标准,仅考虑了工作范围的一般性特征,而没有考虑电力服务品牌队伍工作的特殊性。由于定员标准和实际用工在工作范围方面的不对称,目前供电企业城区配电和电力营销的实际用工呈超员现象,从而掩盖了工作中人员相对紧缺的实际状况。
1.4 劳动定员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
1.4.1 岗位设置缺乏更的科学评估,岗位划分与工作职责的界定不够明确。岗位分析是“三定”管理的基础,是准确分析用人水平、科学配置劳动用工的前提条件。加强岗位管理,理顺供电企业典型岗位序列,逐步实现岗位管理科学化,已成为目前各供电企业做好“三定”管理有待解决的问题。
1.4.2 设备台帐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单位设备台帐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不高,设备台帐的日常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劳动定员动态管理审核机制不够完善。
1.4.3 定员管理工作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形成各职能部门整体联动的定员管理协调机制。
2 劳动定员管理的实践与应用
2.1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台账管理信息化
建立动态的定员台账动态管理工作机制,与专业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按季度、年度定期更新数据,建立定员台账电子数据库,对台账的增减变动进行统计,分析设备变动与各专业定员水平变化的内在关联因素。加强对劳动定员台账的管理和考核,开展劳动定员台账的监督检查,省公司专业部门参与劳动定员台账审核,所属单位专业部门提供台账前,须经省公司对口专业部门审核后报送本单位人力资源部,省公司专业部门将审核后的结果提供省人力资源部作为台账审核依据,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地市公司人力资源部上报的台账进行二次审核,确保基础数据的有效性。
2.2 自主开发测算程序,提高定员测算准确性
以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作为测算和核定各层面、各专业定员编制的主要依据,理解每项标准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明确省、市、县各层面的定员项目及业务,准确把握标准的实质和应用方法。为确保测算数据的一致性、有效性,自主开发编程测算程序,极大提高了测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为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采取手动计算验证测算结果,各地市公司互审测算结果,互相监督,为定员测算工作奠定基础。
2.3 开展职责流程分析,科学核定分解定员
确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定员核定工作机制,明确各层级定员核定分解管理职责,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省公司负责核定所属单位的定员总量,核定所属单位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编制总量,核定所属单位部门负责人编制;地市公司根据省公司核定定员将定员二次分解到职能部门、支撑实施机构和班组。开展职责、流程分析,确保定员核定分解有的放矢。一是流程分析法,分析生产各专业业务流程,不同区域生产业务开展情况,生产班组工作量等情况,主要用于核定不同班组及支撑机构的业务定员;二是职责分析法,分析各层级、各部门的责权范围,认真梳理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职责不交叉、无空白,通过分析岗位职责,确定岗位业务量,从而确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总量。
2.4 严格落实定员,实现定员与用工计划联动
严格落实定员编制,严谨私自调整编制数量。将落实定员指标逐步向所属专业主管部门分解,如生产定员指标运维检修部、营销部与人力资源部共同负责落实,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技术开发,生产方式调整,逐步实现人员精简。省公司实施机构生产业务定员编制依据劳动定员标准确定,每年底统一组织各单位开展定员测算工作,经省公司核定,国网公司核准后下达新增定员,指导制定各类用工计划。实现定员与人力资源规划联动,结合定员编制制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通过各专业用工与定员的比较,分析用工与定员差异及影响因素,确定各专业用工规划,合理引进急缺专业员工。优化调整用工策略,严格按岗位需求实施补员计划,将岗位缺员需求作为编制增员计划的主要依据,新人职员工全部充实到生产一线岗位。制定贯彻新版定员标准三年规划,通过清理社会化用工、推广业务委托用工以及新业务拓展等措施,逐步消纳超编人员。
3 结束语
劳动定员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电网装备技术进步、专业分工協作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用人水平和劳动效率也在持续提升,加强劳动定员管理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强化管理,创新发展,不断改进劳动组织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适应集团化运作的劳动用工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公司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长彪.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经贸,2015(19):50-51.
[2] 李赵阳.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与实践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19):23.
[3] 王文静.供电所劳动定员管理探讨与对策[J].工业c,2016(6):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