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碳排放补偿研究综述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01日 19:48

国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

刘娣++何仁德

[摘 要]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碳补偿”应用而生。本文采用文獻归纳法对国内外关于碳补偿的研究以及实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对国内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指出了我国未来探索方向。

[关键词]碳补偿;碳排放;碳汇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110-01

由于CO2 的排放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学术界对此引起的相关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近年来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主要包括:减少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的方法和技术,各领域碳源、碳汇的分析以及碳排放量、碳吸收量的计量等。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碳补偿研究的探索,包括碳补偿的原则、标准、模型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探索为碳补偿模式的建立和方法的确定奠定了相关基础,也为相关国家区域进行碳补偿提供了相关的思路方法。

1 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以“碳排放”为主题词能搜索到的相关文献共3944篇,这些文献根据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不同产业、领域与碳排放关系研究,二、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生态补偿”为主题词能搜索到的相关文献共3219篇,这些文献按内容划分则主要包括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相关生态、流域生态环境、与矿产资源的开发相关的生态补偿四大领域的研究以及基于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层面的研究。而当同时输入“碳排放”和“生态补偿”进行查询,仅搜集到199篇相关文献。

在碳排放方面:蒋金荷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以及对能源消费不同特点的分析,对国家、地区、行业等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测算。杨骞根据相关研究指出我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造成明显差异因素主要有能源组成、能源强度、人均GDP、产业架构等。邓吉祥等人则指出人口数量的增多带来了碳排放量小而稳的增长,而对碳排放量影响最主要是还是人均GDP,相反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量的增长则起着较大的抑制作用,而能源结构强度对碳排放量起的作用非常小,并且有正有负。

在碳汇碳补偿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匡耀求等人对广东省碳源碳汇进行评估,确定其生态固碳主要为森林、耕地农田、绿地等。李颖通过对粮食作物的研究,发现其发挥的是碳汇的作用,并指出粮农应该得到相应生态补偿,并提出碳补偿一些相关问题。孙贤斌揭示了安徽省会经济圈内各市县对碳排放的影响和区域差异,计算出安徽省会经济圈各市县的生态补偿金额。丁雨莲基于碳中和视角,指出其组成包括旅行交通、生活垃圾以及娱乐休闲能耗等,并提出供其借鉴的碳补偿措施。

2 国外研究现状

自京都协议书签订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碳补偿研究非常多研究的方位也比较全面,并且很多国家地区利用碳补偿和碳交易以达到碳平衡的目标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国外研究现状从碳补偿的理论研究、碳补偿的相关制度研究以及碳补偿的实践进展三方面进行叙述。

碳补偿理论研究方面:像森林碳补偿、碳市场这类研究在国外学术界中非常多。Dhandak. Kathy认为在消费者与碳补偿市场的紧张关系中碳中和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并总结出一套既容易理解又能满足需要的环境标准;Thompson Matthew提出设计信息量丰富且有效的森林碳补偿方案需要在核算框架中体现“反射效应”,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Lovell Heather C.对自愿碳补偿市场的治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并把其与京都议定书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碳补偿相关制度以及实践进展成果: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21世纪初先后制定关于碳中和的政策制度并予以推行。如:澳大利亚于的国家碳补偿标准、英国的碳中和指南。实践方面,进行碳补偿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和组织较多,全球比较典型的有:汇丰银行、网络公司谷歌、瑞士再保险集团等。汇丰银行通过从一些可靠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比如水电站、风力发电等来购买CO2排放权,在2005年顺利的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的大型银行,并且有数据显示汇丰在2009年购买减量额度抵消了其2008年排放的90万吨CO2的量。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目前国内碳排放补偿研究现状大部分重在研究碳排放问题和生态补偿问题,碳排放研究的主要涉及其估算、影响因素、区域特征等,生态补偿方面主要是基于流域、森林或者土地利用等进行研究,而对碳补偿研究则比较少。并且其中大部分碳补偿研究都是按不同的领域来研究,主要涉及到森林碳补偿、农业碳补偿、渔业碳补偿、旅游碳补偿等不同的产业,从区域间的角度出发考虑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协调以达到碳中立目的的研究便屈指可数了。另外国内对碳补偿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论的阐述、制度的探讨以及方法的分析上面,而对具体的补偿价值的估算涉及较少,主要原因还是目前我国既没有一套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可以用来客观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缺乏生态补偿量化所需的相关依据和统一的规范要求,因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碳补偿。要真正实现区域碳补偿以达到区域间碳中立和绿色发展的目的,则需要进行确定补偿标准对碳补偿进行价值量化甚至单位量化相关的研究。

对比国内而言,国外基于碳中立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一定的成就。理论方面,部分国家已经有了统一的碳补偿政策和标准,为国内甚至国际起着规范指导的作用;实践方面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大到国际组织、国家小到城市、大学校园,参与方从政府、企业到具体的个人,涉及的范围从国际项目到组织活动甚至是具体的个人产品,各国碳补偿标准制定与推行以及全球市场的规范将会是未来实现碳中立发展的关键。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碳补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借鉴成功案例,要真正实现碳补偿还需要制定统一的碳补偿政策与标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对碳补偿的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保障碳补偿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4): 597-604.

[2] 李颖. 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丁雨莲.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文章 休闲 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