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佃英++李江海
[摘 要]近年來,国内石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尤其是面对低油价的情形,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显得更加急迫和必要,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的手段,并对合同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对策;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82-02
1 行业发展现状
尽管受经济形势和低油价的不利影响,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地位并没有改变,2015年石油消费量为5.43亿吨,同比增长4.4%;进口量为3.28亿吨,同比增长6.4%。受油价影响,提升管理,降本增效成为石油企业目前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这其中提升合同管理水平成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合同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合同选商不严肃、不严谨
合同选商很重要,但各企业在合同选商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随意性、人情关系或干预,让一些资质、信誉不良的企业进入或者是让挂靠的单位进入,最终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对方履约能力差,使合同管理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2.1.2 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合同执行不严格、管理粗放
近年来虽然合同参与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仍存很大不足。其主要表现在:合同文本不规范;少数合同有失公正,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口头委托;合同履约程度低,执行合同不严格,不按照已签订的合同开展工作,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情况也时有存在。例如,在任何实质性条款都未谈定的情况下,一方口头委托另一方开展某项工作,待后期补签合同,后来双方因为工程量、工程费用等问题,一直无法达成一致,导致合同迟迟不能补签,款项无法支付,双方为解决这个问题都额外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
2.1.3 不注重书面资料与证据的记录与保留
合同签订后,合同执行部门和人员不注重对签证、函件、纪要等书面资料与证据的记录、索要与保留,需要书面资料进行纠纷处理、费用、工期索赔、结算或追究对方违约时,找不到书面证据。例如:某合同验收单据签字不全,存在代签现象,整个验收单未出现一个“验收合格”的字样,整个单据中没有一个日期,等到最后结算付款才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有效单据,费尽周折才在补签完验收单后办理结算,比原结算时间整整延迟3个月。
2.1.4 忽略合同变更与索赔
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感觉合同工作执行完毕后一起变更,可以省时省事省力,结果最终导致损失。某采购合同,在出现变更事项后,合同采购方(甲方)与供货方简单电话沟通且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既没及时提出变更要求,也未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导致合同严重超期而不接收货物,遭到供货方的大额索赔,最后经过后期大量的艰苦谈判工作,仍然付出了较大代价。
2.1.5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首先是合同管理人员技能素质普遍不高。懂法律的不懂现场,不了解费用,管现场的又对法律和费用一无所知,很难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其次是个别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不强,和合同相对人交“朋友”,对对方的违约行为不严格执行合同规定,以至于己方利益得不到保障。
2.2 原因分析
2.2.1 合同法律意识不强
依法签约意识不强,该签订书面合同的不签订,该审核签约人签约资格的不审核,合同内容违背法律法规,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从而无法达到合同目的。依法履约意识不高,不能依法或合同规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有瑕疵,擅自变更合同或解除合同,导致合同行为无效。依法保护意识不足,不能及时运用法律规定保护自己在合同项下的权利,不能及时认识到显失公平,不能及时发觉对方丧失履约能力,不能及时有效运用抗辩权等。
2.2.2 履约缺乏诚信
诚信是合同订立、履行和最终实现合同目的最根本原则,缺乏诚信,合同就很难正常履行完毕或实现最初合同目的。在实际的合同管理中往往存在为了一方或双方各自私利而放弃诚信的做法,如不履行合同随附义务,不考虑情事变更,不履行后合同义务,歪曲解释合同等等,这些缺乏诚信的做法最终只能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或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2.2.3 规则和制度意识不强
主要体现在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工作,不能做好工作的记录,不能及时提出变更,不执行规范要求,不及时根据约定解决出现的问题,拖延问题,试图通过“人情”、“关系”逾越制度与规则,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2.2.4 合同管理与执行人员素质不高
在业务素质方面合同管理人员普遍的只懂法律或费用,但是不懂现场施工和技术,导致合同人员制定的合同条款不完备,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存疑。
3 相应对策
3.1 提高合同管理和执行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是通过内外培训的方式,提升技能素质,培养一批懂法律、懂技术、懂现场、熟悉费用的综合管理人才。其次是提升职业素质,树立严格履约的责任意识,培养维护己方合法权益的大局意识,建立良好的风险意识。
3.2 及时办理合同变更与索赔
对出现的变更要及时提出变更申请,避免变更遗漏或遗忘,避免累计最后一次性变更。变更中既要考虑费用的变更也要重视工期的变更,还要确保变更的时效,及时、准确、完整,以便现场合同管理和执行人员“有规可依”,从而更好的减少争议和纠纷,保护好己方的权益。
3.3 加强书面资料、证据的记录、索取与保留
合同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负责合同管理和执行的人员,需及时、完整、准确地做好相关通知、纪要、签证等的索取与保留,以便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如现场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执行的口头指令,施工方应在口头指令发出后规定时间内,找监理签字确认,并保留好证据。
3.4 加强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首先选好合同管理的专职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要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于造成损失的要给予处罚,做到奖罚分明。通过考核与奖惩制度,端正合同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3.5 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要明确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参与人员或企业所有合同执行人员的事情,每个参与人或执行人都是合同管理的一部分,要做到全员参与,才能确保合同管理的完整。
合同管理应该是从制定招标文件、选定承包商开始到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终止的全过程系统管理。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存在缺失都会造成整体合同管理的缺陷,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如图1
3.6 严格遵守已有的合同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规定
合同管理规定是所有合同管理人員开展工作的准则,是企业实现整体合同管理目的的方法和途径,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已有的合同管理规定,任何的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都应该禁止。
合同条款是实现合同目的的条款依据和保证,签约各方都应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的规定,否则可能会“双输”。例如:业主付款不及时或未足额付款,可能会导致承包人履约困难、消极履约,业主本身也承担违约风险,最终会是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3.7 诚信履约
合同各方要深刻认识诚信履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认识到诚信是合同成立或履行的基础,是实现合同目的保障。合同各方应忠实、勤勉、尽职和全面的履行合同义务,正确解读和执行合同,以最终实现合同目的。
4 合同管理发展趋势展望
4.1 合同管理制度化。责任明确、程序清晰、要求具体的合同管理制度是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的制度保证。
4.2 合同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是合同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管理效率、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4.3 合同文本标准化。合同文本标准化是提升合同条款完备性、合法性,提高合同管理效率,减少问题发生,提升企业合同管理能力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保持定期和不定期的标准化文本的修订,以更好的应对实际市场变化,更好的防控风险。
上述合同的“三化”是合同管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提升合同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石油企业目前正在推进合同“三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孙新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208.
[2] 李小慧.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