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新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03日 11:49

邵维江

[摘 要]根据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以及长年累月大面积的勘探挖掘,已经使寻找新矿产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所以,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革新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寻找到新矿成为现实,为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提供有利条件。地球化學新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矿产勘查手段,它可以让技术人员迅速确定矿产信息,准确找到矿产所处方位。本文对地球化学新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且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重点说明了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给出了一些拙见。

[关键词]地球化学新方法;找矿新方法;实例勘察;问题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42-02

在矿产勘查时,快速准确地锁定矿产资源的所在位置是重中之重。地球化学新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矿产勘查手段,它可以让技术人员迅速确定矿产信息,准确找到矿产所处方位。在实际工作中,它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近几年,流行的找矿新方法层出不穷,例如:构造叠加晕法、热释汞化学法、电地球化学法、酶提取法、地气法以及金属活动态测量等方法在攻深找盲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种类

现如今,勘查地球化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科学分之,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对原始经验的简单积累。除了一些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法之外,一些新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接下来我们就重点介绍几种新的方法以及他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1 构造叠加晕

原生晕找矿方法,是目前最常见应用最多的找矿方法,因为它在一些隐伏矿床的寻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有另外一种叫法,即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首次被当时的前苏联科学家使用,随后在前苏联被广泛用于深部隐伏矿体体的预测,它的成功率高达84%以上。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著名地质勘探学家李惠等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原有的矿床成矿理论,将脉动叠加特点综合考虑进去,提出了新的找矿方法,并且将它命名为构造叠加晕法。与传统的原生晕方法相比较,该方法不仅仅将过去没有解释清楚的异常现象解释清楚,如原生晕轴向的反常和反分带等现象,一些无规律反常现象也被加入到现实找矿的实践活动中,如共同存在的前尾晕、地化参数轴向转折以及反分带等,这样就使得找矿更加的准确以及迅速。在实际的找矿实践工作中,矿区叠加晕特点应用一定要被考虑在内,尤其是来自于前尾晕的特征指示元素前尾晕以及在轴向变化规律中,他们浓度的变化趋势,这些都应该被考虑在内。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需要被注意,那就是研究它的成矿过程以及区别开成矿主次阶段的异常特点,这对于区分异常和非矿异常含矿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构造叠加晕的找矿方法在实践工作中证明了它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在寻找热液金属矿床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效果非常显著。

在热液金属矿床的勘查初期阶段,技术人员通过采集钻孔和坑道原生样的技术方法,进行原生晕研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一些遗漏的矿化信息进行有效的复检并且指出遗漏的矿化信息的准确方位,同时还可以对矿化的可能延伸方向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样就可以对整个的勘查勘探开采工作有了一个整体的指导以及布局,可以有效地找寻隐伏矿体床的所在区域。

1.2 热释汞化学找矿方法

热释汞化学法的前身是土壤汞气测量法,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我们国内的三位权威地质学家栾继琛、胡国廉、靳德荣筹措巨资购买了HGG-3测汞仪,这台测汞仪原产于加拿大,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测汞仪。在国内矽卡岩铜矿中勘探铜矿石的过程中,用该仪器首次发现在土壤中存在着不正常的汞蒸汽,从那以后,人们开始认可了土壤汞气测量的实际应用意义。

在传统的土壤汞气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热释汞测量法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传统的土壤汞气测量技术是直接收集野外土壤里存在的汞气,然而热释汞测量是直接收集野外土壤作为样品,运用物理化学法对样品进行特殊的处理,处理后对其进行加热保温处理,该过程全程都是由热释炉来完成。加热后土壤样品就会将土壤中的汞气的形式释放出来,在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测汞仪检测样品的含汞量以及浓度,再与剖面汞样本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矿的位置。热释汞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操作流程简单易懂,测试效果明显,多次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良好,适用范围很广泛,对一些及特殊的地形依然适用,寻找隐伏矿体的准确性很高。

1.3 酶提取找矿法

酶提取找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寻找隐伏矿体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而且容易理解,操作的工艺流程也是简单易懂,便于初学者快速的掌握。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酶提取法的基本原理。它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提取矿物颗粒表面的,非晶质锰的氧化膜寻找隐伏矿的方法。元素主要被地下水循环而直接带到地表后,被矿物颗粒表面的铁锰氧化物膜所捕获,或被地下水循环带到值物根系吸收。在植物腐烂后,堆积于地表,并被矿物颗粒表面的铁锰氧化物膜所捕获。非晶质锰的氧化物,在整个铁锰氧化物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却对金属的捕获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许多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和极性分子的有效捕获体。所以,如果能有效地提取这一部分中的元素,就可以达到寻隐伏矿的目的。酶提取法寻找隐伏矿的方法适用于冰雪覆盖的地区,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来寻找隐伏矿体。

2 地球化学新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实例分析

2.1实 例概况

以我国西南部某金矿为实例,具体阐述地球化学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该金矿的南部地区,存在着石英云母片状岩石以及石英岩的混合岩化现象。在矿区的北部存在着变质砂岩、粉砂岩以及薄层板岩。矿区主要的导矿结构之一属于F1断裂,它主要存在于矿区的北部,向南西方向倾斜,倾斜角范围在50~70°之间。

2.2 测试结果

本次测试使用的是构造叠加晕法对该金矿区进行测量,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一共有70个勘探线,样品多大20多种。测试的元素种类共有8种,具体元素种类以及含量详见表1。

2.3 构造叠加晕在本实例中实际应用效果

本实例中,从图1可以看出,在Mn所在的地区,前缘晕的指示意义以及39线Mn从中间段开始,突然发生激增,但是是否存在隐伏矿体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来判断,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在17线-120线的中间段一下应该会出现矿体。然后根据该地区的特点,它的周边金矿富集,并且中心展现出的特征是北向东测伏,倾伏角在13~34°之间,距离在220~380m之间集中分布。从图2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哪一段是矿体富集的区域。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析测试仪器的精度越来越高、灵敏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这些高尖端仪器在使用时与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进行了有机地融合,致使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发展突飞猛进,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以及新技术也随之增多,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很好的找矿效果。这些找矿方法虽然给实际找矿带来方便以及实惠,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明显缺陷,下面就这些明显存在的问题,来谈谈我们认为应该急需重视以及解决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矿致异常以及非矿异常的区别。随着对现有矿山的过度开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找矿过程中还会被各种各样的复杂因素所干擾,给勘查过程带来极大不便。化探异常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经常在勘查过程中被发现,要想准确地推测到隐伏矿体的位置,仅仅依靠简单的规模、成矿形态、矿中所含元素、含量,以及从总体元素中衍生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参数是不可行的。所以,要想从大量的化探异常中快速准确的找到矿化有利的区域,并且对隐伏矿体进行准确的定位预测,就成为了当今化探勘查中最关键的、也是急需攻克的技术难题之一。

(2)基础性问题的研讨,这些问题都与方法有关。例如元素以哪种方式存在,尤其是活动元素以及它们的迁移原理等。这些基础性理论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某种元素从地壳深层次向地表迁移的机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其他的新地质现象有可能存在,一些没有被发现的作用应力也有可能存在。所以,如果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矿产的勘查就将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这些方法本身的革新以及发展也会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一直困扰我们的矿床形成的原因也同样有着重大意义。

(3)对难识别矿种和难识别矿床的勘查。在过去的十年间,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发展迅猛,这都得益于分析仪器以及分析技术的精准度高、灵敏度高。通过高尖端仪器的使用,难识别矿种以及难识别类型矿床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贵金属矿勘查以及稀有金属矿勘查方面尤为显著。但是,当前仍然有一些难识别的矿种以及难识别的矿床类型存在,这些都需要该领域的研究者们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个难题。

4 结语

随着地质勘查找矿科技创新的大力发展,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新方法的手段越来越多,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这些新方法虽然不能完全准确的寻找到矿体,但在矿产勘查中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我们可以预测到在未来的矿产勘查中,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新方法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敬荣,邓明杰,谢永斌等.川东北地区河坝1-1D井综合治漏工艺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27(2):62-63.

[2] 李堃,汤朝阳,段其发等.扬子地台东南缘湘黔地区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分析[J].矿床地质,2012(31):447-448.

文章 地球化学 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