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改革.ppt
章晓春++饶瑞南++李露++张伟++程静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促使企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和具体的改革措施,在改革的思路上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将来的发展思路,希望能够为今后国有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带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65-01
前言
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同时也关乎国家的经济大局,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国家经济更加平稳的发展,一定要做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从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来判别改革的方向,提高改革的质量。
1 国有企业的改革概述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热点,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改革的研究部分集中于社会制度、经济政治制度、市场机制转型等宏观层次上进行探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可行的理论。部分学者就企业经营管理结构、组织制度等微观层次上具体探讨国有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能否从产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表现,从而说明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特色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将越来越突出,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为我们从产业角度思考国企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到我国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制度,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对国企改革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即公有制主体的不变性,第二就是利用市场机制激活国有企业。
2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策
2.1 积极寻求符合全球化经济实际的企业模式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进而寻求出适合自己也适应全球化经济形势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国有企业应该从全球化经济环境来考虑改革的方向,积极的探索、精心的策划,对企业内部的组织领导进行强化。国有企业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经营范围,对改革的总体思想进行设计,对综合的配套体系进行精心统筹,将稳步推进改革步骤,并采取多渠道的思维方式来破解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不忘在改革中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利用信息、资源全球化这一有利因素,积极借鉴其它企业的改革经验,吸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努力推进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转投,确定新型的劳动关系,选择科学的激励制度和獎罚体系。进而完善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的各项机制。
2.2 坚持市场导向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企业来说市场是其竞争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世界性,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大并不等于强,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企业要强大,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求体系,在改革和持续创新过程中,借助全球化经济的大舞台,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是否有能力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是衡量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深入和成功的重要标准。因为市场竞争的根本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竞争也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没有竞争企业就不会产生动力和活力,没有竞争企业的经济实力就不能充分体现。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参与竞争的企业,是以公平参与为前提的,它不能继续在政府的保护下作为特殊的群体来参与竞争,那么国有企业就必须创造条件,尽快的完成体制改革和自身的定位,尽快的寻求一种科学发展之路,保证自身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2.3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定位
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当的借鉴国际上各政府处理政企关系的经验。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应该朝国际看齐,企业应该独立于政府,实现政企分开,这样不但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活力,也不影响政府职能的体现。虽然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政企分开内容早已明确,但是在实际动作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新角色定位。政府是国有企业的监督者和拥有者,也是宏观调控的主导者,是企业改革过程中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者,也是企业沿着正确发展路线前进的保障者,但是政府不应该直接参与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政府可以实行有效的稽查制度,并不断加强和自身的宏观管理职能,只有政府的职责明确了,国有企业才能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才能真正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才能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实现国有企业的深度改革和全面发展。
3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创新理念
一是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官员型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二是从单一生产意识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否则企业的效益就无从谈起。三是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和用户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经营目标多元化已成为趋势。据相关资料透露,在美国国际性评选优秀企业时,采取九项指标,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中占了相当分量,所以在经营目标上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维,超前发展。四是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转向竞争与合作和统一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其实,这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改革工作就极为必要,而且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国有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改革的方向,带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迪.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6,07:45-47.
[2] 王玉玲.浅谈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16,0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