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丽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研究,要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同时还要注意在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在农作物栽培管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效益。
[关键词]农作物 栽培 田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TN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47-01
【引言】合理的栽培制度应该是体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农作物种植的优化方案。合理的栽培制度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关于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2、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導致农作物的生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3、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
农作物栽培管理是指是特定地域的农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种、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科学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管理应当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多种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选择品种
在品种选择时,第一,应结合当地栽培制度,品种和作物注意衔接季节和茬口。第二,应结合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选择品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方法对播种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2)从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材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3)合理搭配和布局品种需根据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栽培水平、栽培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确定相对应的品种,防止品种出现单一化。
2、轮作
轮作是农业较为传统的技术,轮作合理能促进作物的持续稳产高产,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农作物栽培管理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作物的轮作要进行科学考虑。
3、整地
整地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因此,为促进种子萌发,播前进行整地,使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有利于播种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均匀,同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4、播种期
在农作物播种的期间,病原物会因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病害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播种期的气象,经常会对作物产生直接影响。
5、水肥管理
对水肥的管理与主要病害消长有着很大的关系。科学的施肥内容包括肥料的数量、种类、时期、释放方法和比例,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根据肥料种类进行管理,配合使用磷、氮、钾,磷、钾可减轻病害。
6、中耕
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沿作物株行间进行的耕作作业称为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有多方面的作用。中耕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加速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含量、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干旱时,它能破除土壤板结,切断毛管孔隙,减少水分蒸发;水分过多时,它能加快土壤水分蒸发的速度。农民常说:“锄头下边有火又有水”就是这个道理。中耕的时间和次数因作物种类、苗情、杂草和土壤状况而异。在作物生育期间,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即作物苗期宜浅,以免伤根;生育中期应加深,以促进根系发育;生育后期作物封行前则宜浅,以破板结为主。结合中耕向植株基部壅土,或培高成垄的措施,称培土。多用于块根、块茎和高秆谷类作物。以增厚土层,提高地温、覆盖肥料和埋压杂草,有促进作物地下部分发达和防止高秆作物倒伏的作用。
7、田园卫生
大量的病原物会残留在田间病株残体上,经过越冬、越夏将其作为肥料施用到田间,容易将病原菌带到田间。因此,收获后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通过充分腐熟后施用,或通过机耕将残株深翻入土,以保持田园的卫生,有效减少病原的产生,尽可能的降低农作物经营风险。
三、农作物栽培的创新分析
1、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2、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四、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
1、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1)合理灌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水分是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分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
(2)合理施肥。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总而言之,对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与病害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干系。在选种精良品种的根本上,配套良好的种植技能,才能得到丰产和稳收,联合多年农业技能推广事业,就农作物种植办理探究如下,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引导。
参考文献
[1] 哈斯木·吐尔地,吐逊汗·巴拉提.冬小麦安全越冬的田间管理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2(S1):32.
[2] 余连香.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提升侧率[J].农业与科技,2013,33(7):143.
[3] 申智,王方青.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43.
[4] 杨翔.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3,(2):122.
[5] 河南省2010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