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水淹解释资料在钻关恢复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08日 23:44

[摘 要]2015年底S中区水驱实施层系井网调整,补钻新井。在钻关过程中,针对钻关区的地层特点和钻关降压前后各层系的生产动态变化,在借鉴其他区块以往钻关及恢复注水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区块的不同开展了个性化调整,结合新井水淹解释资料和动态监测成果进行钻关恢复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钻关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有效地减少了钻关期间产量的损失,控制了含水上升,避免了高低压井区间地层压力恢复不均匀造成的套损,取得了较好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水淹解释;钻关;层系井网调整

中图分类号:TE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81-01

1 钻关区基本概况

钻关区位于S中部,钻关区共有水井144口,开井124口,钻关前日注水11150m3,计划影响注水138×104m3,水驱钻关区共有油井220口,开井193口,钻关前日产液13483t,日产油585t,含水95.66%,计划影响产油2.8×104t

2 钻关恢复原则的制定

以往的经验针对钻关期间,采油井含水下降井区,钻关注水井为高含水层主要来水方向采用0%、40%、60~80%三步恢复;针对钻关期间,采油井含水上升井区,钻关注水井为低含水层主要来水方向,采用60~80%、80~100%、100~120%三步恢复方法;针对钻关期间,采油井含水稳定的井区,采用60%、80%、100%方法恢复;地层压力低井区,水量一步恢复到位;欠载井区,提控结合,优化调整,关井前逐步缩小油嘴,恢复时周围连通水井总水量恢复到70%即可开井。

3 水淹解释应用典型井

井1为S一口二次加密水井,砂岩厚度为28m,有效厚度为8.8m,地层系數为1.100μm2*m。该井周围有两口油井与其连通。

根据北井1于2015年3月测得的同位素吸水剖面显示,S35+6(1)~S35+6(3)段吸水占全井的39.13%,层间矛盾严重,从该层位砂体图上看,与主要连通油井属于席状砂同期发育且一类连通,水嘴为4.6 ,因此我们对该层第一步对该段实行停注。配注由40降为0。

借助新井水淹解释资料,与老图进行对比,SII12小层有明显的变化,连通状况由二类连通新解释为同期发育一类连通,同时通过周围新井井水淹解释成果可以看出,在SII12为中水淹,含油饱和度数据显示该层剩余油潜力较大(图1)。

钻关期间周围油井含水下降,分三步恢复:SII12~SII15+16为中水淹层段,偏4层段恢复至原配注150%,SIII5+6(1)~SIII5+6(3)为高水淹层段,偏5层段恢复至原配注67%,井1调整后,吸水剖面显示,SIII5+6(1)~SIII5+6(3)吸水量由调整前的54.14%下降到35.83%,而SII12~SII15+16由9.35到吸水量占全井的30.24%。层间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周围采油井产油量稳定,含水下降0.67个百分点。

S钻关区利用新井水淹解释编制恢复方案144井次,执行144井次,钻关区151口采油井目前日产液12790t,日产油560t,综合含水95.57%,日产液、日产油分别恢复到钻关前的94.86%、95.72%,各套层系钻关区压力稳步回升,基本恢复到钻关前水平,各项指标均低于计划运行,取得较好效果。

4 几点认识

一是新井水淹解释能够准确反应各油层水淹状况,充分利用成果编制钻关区恢复方案,加强钻关恢复后期跟踪调整,巩固稳油控水效果。二是“一个保障、两个到位、两个转变、两个推进、一个突出”是钻关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的必要因素。 三是认真分析钻关地区的动态变化特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条件,采取个性化的钻关恢复方法,是钻关恢复取得较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严科:基于单井产能序列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7

[2] 孙洪志,万新德: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新技术、新方法、新认识,2004

作者简介

杜智超(1987-),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动态分析工作。

文章 油井 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