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迎玲
[摘 要]随着我国化工企业对液氨运用的日趋频繁,液氨卸车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卸车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为完善液氨卸车法,我国液氨卸车工艺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的惰性气体加压挤排的方式,本文通过对外国液氨惰性气体卸车工艺的优势研究,分析指出我国液氨卸车法借鉴外国惰性气体卸车法的作用。
[关键词]外国卸车工艺;液氨惰性气体;我国卸车法;借鉴作用
中图分类号:TN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60-01
引言
液氨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被广泛用于医药医疗、国防、冶金、化工工业,作为化工原料。为了便于运输和储存,通常将氨气经过加压处理或冷却处理得到液氨,由于液氨具有强腐蚀性且极易挥发,因此液氨导致化学事故的发生率很高。在保证卸车人员以及现场所有人安全的条件下,如何高效地对液氨进行卸车是我国化工企业需要完善的问题,放眼国外,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液氨的卸车工艺具有较为完善合理的标准,运用加压惰性气体后通过槽车将液氨压出,这是一种便利高效的液氨卸车法,因此,我国的液氨卸车工艺借鉴外国液氨惰性气体卸车工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我国常见的液氨卸车法工艺
1、利用高差进行液氨卸车
这是我国传统简单的液氨卸车方法,即通过高差将液氨槽车内的液氨流入贮槽中,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要将槽车进行机械抬高,也可以将贮槽降低,对液氨进行卸车时将两者之间的气管紧密接连,在保证空间压力平衡的状态下,利用两者的高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气管自动流入贮槽中。这种方式往往由于气管直径较小,加上液氨的质量小,受重力影响较小,所以在卸车时效率会比较低,速度较慢,有的时候需要一晚上的时间才能充分将槽车中的液氨进行卸车。
2、利用离心泵进行液氨卸车
这种液氨卸车法往往需要建立一套吸收装置来制造出一定量的氨水,防治贮槽中的压力过高,影响卸车工作的开展。通过离心泵将槽车中的液氨送入贮槽中,关键在于离心泵的结构性能,不仅要能够承受高压的压迫,同时要保证不会发生泄漏。这种方法因为在当时还没有性能足够合适的离心泵,经常会出现液氨泄漏的安全事故发生,因此许多化工单位对离心泵卸车法的运用时间不长,迫于对安全的重视下改用其他卸车方式。
3、利用氮气增压进行液氨卸车
我国一些化工企业利用过这种传统的液氨卸车法,依靠氮气填充提高槽车中的压力,将液氨送入贮槽中。这种方法与第二种方法有共同点,都需要建立一套吸收装置,因为在液氨通入贮槽时,贮槽的液面不断上升,压力不断升高,需要将贮槽中的氨气挪出,并送到利用处加以利用,但是如果一时间不能完全使用,那就需要吸收装置进行吸收,制作成氨水再利用作另外的用途。这种方法需要足够的高压氮气,在当时的化工企业中运用并不多见[1]。
4、利用蒸气加热管增压进行液氨卸车
这种方法是运用蒸气加热管,对液氨槽车内的液氨进行加热蒸发,以提高槽车中的夜里,进而将液氨送入贮槽内,其连接方式与氮气增压法大致相同。
5、利用压缩机进行液氨卸车
该方式是通过利用液氨压缩机将槽车中的压力提高,将液氨全部卸出送入贮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是,槽车的液相与贮槽的进料相连,槽车的气相需要与贮槽的气相紧密相连,液氨压缩机的出口需要与槽车的气相紧密相连,贮槽的排气口与液氨压缩机的入口紧密相连,这样一来,启动压缩机后,贮槽中的压力将会下降,槽车中的压力在压缩机的补充下维持平衡,达到槽车内压力始终高于贮槽压力的目的,使槽车中的所有液氨均被压入贮槽中[2]。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将液氨送入贮槽中,但是安全性较低,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出现泄漏的安全事故发生。
以上几种卸车法存在共同的缺点,即是进行卸装后槽车内所剩压力仍旧过高,导致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不能够继续装送液氨,降低的生产效率。同时,对于氮气增压等方式所剩下的氨气,直接排放将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往往只能制成氨水,这样一来将会极大降低了氨使用率。
二、外國液氨惰性气体卸车法的借鉴作用
1、外国惰性气体卸车法的应用
国外的液氨生产和运用历史发展比较早,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运用科学高效的液氨卸车法。惰性气体最早于1785年被英国著名科学家卡文迪许在氧气燃烧试验中注意到,直到1892年被伦敦大学化学教授拉姆塞正式发现,并对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进行0族定位和命名[3]。西方国家最早于上世纪中叶开始运用惰性气体进行液氨卸车工艺,并因为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而被世界广泛借鉴与应用,因惰性气体具备的稳定性,与液氨的互不反应性,能够通过气体增压,对液氨进行挤排卸车工作,极大提高了液氨卸车效率。
2、对我国卸车法的借鉴作用
通过加压惰性气体将槽车中液氨挤压至贮槽中,即为液氨的惰性气体卸车法。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采用过氮气增压液氨卸车法,是对惰性气体卸车法的首次运用,但是由于缺乏惰性气体配备系统,以及对液氨卸车后惰性气体充斥在槽车中问题的难以解决,使得这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始终不能够安全有效地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液氨卸工作中。通过对国外液氨惰性气体卸车法的借鉴,建立科学完善的惰性气体配置系统,并通过对惰性气体充入槽车的技术加以改进,在保证气密性稳定的情况下对液氨进行挤压送输。在以往的惰性气体卸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气相连接不充分的问题出现液氨泄漏事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化工企业采用了全新的连接设备,保障运输过程中气密性稳定。对国外惰性气体卸车法的借鉴能够消除传统液氨卸车法出现的效率低、速率慢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常见的液氨卸车法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惰性气体卸车法在卸车速度上较快,安全程度上较高,因而被化工企业广泛应用。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惰性气体卸车法之下,我国的液氨惰性气体卸车法能够趋向更加安全、更加专业、更加成熟的发展态势,安全高效的惰性气体卸车法将会成为我国液氨卸车工艺核心的技术研究对象,在未来的液氨卸车工艺上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解雪,施启革,于光.液氨惰性气体卸车法工艺改进探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7(26):28-29.
[2] 斌沈,甘怀乐,石柏坤,等.一种液氨槽车的卸车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2014,11(26):11-13.
[3] 胡艳玲,戴传波,张伟.液氨装卸、贮存泄漏的紧急处理方法[J].广州化工,2010,38(5):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