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高等职业学院钢结构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11日 22:59

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与设计范例 普通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

石振秋

[摘 要]本文通过对钢结构专业课程建设的分析,突出了课程建设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贯彻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实训项目开发等方面,使课程真实体现钢结构施工岗位能力要求,使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能力有效衔接。

[关键词]课程建设 企业调研 贯通任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29-01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表现在课程建设中主要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不同。相较于传统教育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逻辑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课程,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使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观,保证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课程建设思路

结合钢结构专业施工岗位特点,其课程建设思路如下:

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為目标

学生经过学习相关课程,在具备建筑钢结构安装的技术指导能力前提下,还应具备协调、组织、计划、监理等工程管理能力中的至少一项能力。

2.以综合性学习为载体

选取实际工程案例组织教学,建立应用型课程。具体案例选用单层钢结构厂房、多层(高层)钢框架办公楼、网架结构体育馆这三种建筑结构的安装施工过层为教学载体。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学院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将项目按照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具体教学。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完整工作过程。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借助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型、实物等教学资源,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二、体现课程建设特色

钢结构专业是以建筑钢结构行业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突出教学内容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体现“融入标准、贯通任务”的特色。

将钢结构工程建设中各项标准充分融入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相适应、项目学习与结构形式相一致、教学组织与真实工序相协调,来实现学生能力逐次递进的教学目标,有机的将行业标准与课程建设思路结合起来。

“贯通任务”是以钢结构工程中常见的三个典型结构——单层工业厂房、多高层框架办公楼和网架结构体育馆为学习对象,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将分解后的学习任务贯通于“详图—制作加工—安装施工”的核心工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建设步骤

经过多年的职业教学实践,我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建设步骤。概括来说就是,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1.初始教学信息收集。该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取课程建设所需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岗位种类、岗位能力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程资料、国家及行业标准等。可将主要任务分为课程建设教研活动、企业用工调研、典型工程图纸及施工方案收集、企业施工资料收集、国家及行业规范工法收集、钢结构施工图片及视频资料收集、其他院校钢结构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成果筛选等工作任务。

2.信息整理,决策方案。针对调研过程中获取的问题和建议,通过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协商,明确课程建设的大方向并确定课程建设思路——将课程建设分为不同层面,例如内容设置、项目载体、企业工法、工程资料、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形式等。

3.制定课程建设计划。该阶段主要是将课程建设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定期完成。要制定详细要求,统一建设思路和各建设内容的格式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典型工作分析、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学情境、建设课程资源库及试题库、课程配套实训项目开发、选定授课专业班级等。

4.实施课程,取得结果。根据课程建设实施计划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上课方式问题、实训设备问题、配套实训安排问题等,相应的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材料也面临再次修订,此时需再次深入企业进行针对性调研以完善教学资源。

(1)教材编著。钢结构行业发展快速,相应的教材已经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必须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未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编写教材,对钢结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即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遇到的典型结构的安装工艺,从设计角度讲解制作与施工,使学生明白工作过程离不开设计理论。另外要将从企业获得的典型工程设计、制作、安装、验收图纸和文件资料的核心内容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融入到教材的编写内容中,做到“任务贯通”;同时要将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等融入教材内容中,做到“融入标准”。

(2)编写课件。编写具体教学课件,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学院关于合理使用多媒体的规定;其次课件的运用要与板书进行有效协调,并能够引起学生听课兴趣。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流程图表现工作过程,并辅以真实图片或视频;避免大量文字性描述,须提炼关键词;如有图片或文字切换的动画,动作要小;要有相应思考题目。

(3)编写课程辅助学习材料。教材或讲义受篇幅所限,不能将典型工程项目全部施工过程完整体现,所以辅助学习材料必不可少。所编写材料应选取厂房、办公楼和体育馆三个典型工程的全套设计、施工资料汇总排版,结合教材供学生学习。

(4)建设课程试题库。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编写试题库。首先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提炼重点来编写试题;然后由教师对命题进行修正。在情境学习完成后,教师将该部分习题库发给学生学习。

(5)建设课程资源库。通过收集实体书籍、图纸、实物、模型及电子资源、企业管理制度、优秀毕业设计、招投标及预决算资料等,为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的学习与进修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提供良好平台。

(6)开发课程配套实训项目。从提高课程的学习成效出发,应编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配以相应工作页、考核表等材料,例如《建筑钢结构施工实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5.课程建设结果检查。从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材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学生是否感兴趣及主动学习程度等表现进行结果检查。

6.课程建设评价。要从多方面收集信息,主要针对在校或毕业学生、企业人员、出版社等不同群体,就教学材料、资源库、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建设思路是否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材质量内容是否全面系统;所选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实训项目实施性是否较强等。

四、课程后续建设

由于我国钢结构发展速度快、施工工序变化大,高职钢结构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符合这一现状。因此一个课程建设过程的结束即意味着又一个建设的开始。后续建设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加大钢结构实训水平,优化实训现场设备及场地条件;重点抓好核心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实训项目开发;完善课件建设和工作页设置。

文章 修正 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