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万马
[摘 要]组网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容易受到干扰,提升组网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准确识别定位作用,该项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文章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通信效率、定位和目标识别准确度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如何削弱影响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复杂电磁环境;组网雷达;措施
中图分类号:V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42-01
0 引言
现代战场以信息武器为主,电子对抗和网络对抗日趋激烈。战场电磁环境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综合竞赛时,敌方双方所面对的一种电磁辐射和电子干扰,亦然是战场上各类电子辐射的數目、类别、分布以及功率、波长、频率等相关电磁影响形态的总称。复杂电磁环境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复杂的电磁环境具备兼容性、动态性以及合成性、对抗性的特点。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的影响探究,对提升组网雷达发挥最大效用的作战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探测的影响
第一,战场感知的真实性会被复杂的电池环境所影响。复杂的电磁环境使战场广阔,目标更加复杂,干扰不断,再受到隐身目标、低空突击、导弹战术、电磁脉冲炸弹、反辐射等各项先进的战争武器以及其他的带有破坏性的手段的综合影响,一旦自身控制措施不力,或强敌电子干扰,造成战场电磁环境混乱,很可能陷入传感器混乱、战场感知被动的局面,这将影响各级指挥员和作战人员的决策准确性。
第二,雷达目标定位主要是依靠导航系统,飞机、传播的主要导航定位系统是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在空中传播时,极大程度上会受到电磁环境对其的干扰,尤其是被敌方对我军导航设备进行故意的扰乱,同时发送各类干扰性的欺骗信号,导致飞机偏离正常轨道,迷失方向,导弹发射偏离角度,发生敌我不分的情况。
第三、在CZ-37雷达网络的情况下,复杂的电磁环境将大大影响雷达的整体性能,导致战场的谍报获得领域缩小,信息质量下降,保障出现延迟,导致出现战争迷雾。战争指挥者必须要根据星载、舰载、机载的检查和侦测获得情报信息,同时达到对不对的及时领导控制。但具有“制电磁权”的一方,可以充分运用有益的电磁空间和讯息干预技术使得对方谍报侦探、监控体系的效果没法正常施展,或许会充溢着虚伪信息,在众多信息中难以判别。信息程度越高,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越大。
2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采取的措施
(1)对现有组网系统进行有效的利用和调配。
首先,合理的细化雷达在网络中的具体频率,对电磁频谱进行管理和实时检测,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从紧急到慢的顺序确定使用优先级的频率,为保证单台雷达的正常运行和指挥信息的传递;其次,综合考虑组网内各部雷达的功能特性、工作条和对频谱的占用情况,有所侧重的加以选择和使用。 再次,综合把握系统设备的频段特点,提高电磁频谱分配的科学性和利用效率,同时要进行全程实时监测,监视区域内的所有电磁信号, 采用频率规避、频段保护、干扰屏蔽等措施。 牢牢掌握电磁波谱规律,配合系统对抗,扬长避短,隐藏真假战术,有效控制电磁频谱,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敌人的干扰。
(2)实现雷达组网指挥中心的指挥与控制。
组网雷达体系实际上是一个表率性多传感器数据交融系统,要思考数据融合处置的方法问题,必须对全部传感器系统的机能来做优化,以提高组网雷达协同探测、跟踪和目标识别能力,真正实现一个高效实用的组网系统; 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环境的各类转变,对雷达组网的构成形式给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方面要最大程度的发掘和发挥雷达探测资源,解决对各类目标看得见、看得远、看得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组网雷达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其智能化程度,最大程度发挥雷达网的情报效能, 形成雷达网实时统一的态势情报。
(3)充分发挥现有网络体系的有效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组织能力。
从战术上,静态部署与动态部署相结合,网内部分雷达保持相对稳定的固定部署,部分雷达实施机动部署,敌方难于对整个雷达网进行干扰,或多个雷达上下关以对付反辐射导弹,使敌人不容易掌握我们雷达网的实际情况;从技术上,采取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信息融合中心将多个雷达的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和综合判断,及时列出各目标的威胁等级,提出了提高抗干扰和抗辐射武器攻击能力的相应对策。
(4)加强关键技术研究,跟踪新技术发展。
组网雷达体系效率的提升,取决于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例如,MMO的使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来缩短在信号传输的主动式雷达网络被拦截的距离以提高其反侦察能力,并且组网雷达的速率辨别取得提升,有力与在强力波中测验到低速波。采用模型技术对雷达组网的能效进行研究,使雷达组网与雷达的技术和实际作战使用结合起来,使雷达组网的数据能充分而方便地为指挥人员使用,采用先进的基于系统仿真的设计方法对雷达网络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根据雷达组网方案的作战任务和具体作战环境,为指挥员提供决策支持。
3 结束语
雷达抗干扰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课题,根据对抗的实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令干扰不进入或者是少进入雷达接收系统;另外一类就是当干扰进入到雷达接收系统后,使用目标回波以及扰乱各自的特征,从干扰背景中给出目标回波讯息。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战场作战环境中添加了电磁环境要素,对军队以及国防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发展战场电磁环境研究,分析本质、规律与影响,能够提升识频谱、用频谱能力,满足军事斗争筹备的急切要求,关于精确指引目前与将来的各种军事活动,推动信息战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念,苏福,余巍,等.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对抗问题[J].现代雷达,2005,30 (4 ): 21-25.
[2] 张作胜.雷达组网优化布站与融合检测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3.
[3] 吴宁生,董光波,曾庆虎,等.基于面向服务和组件技术的雷达组网系统架构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 (1):1149-1154.
[4] 张建业,潘泉,张鹏,等.多雷达组网系统空间误差分布与配准算法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07,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