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初探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12日 12:06

唐丽娜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地面测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地面气象测报是气象业务最基础的部分,气象测报的地面信息化处理是实现气象观测现代化的核心,对推进气象观测现代化以及提高气象业务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文章对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P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96-01

前言

地面测报是气象观测中开始最早、发展最普遍的一类观测方法,发展至今,已有较为完善的观测系统,观测业务也从传统的观云测报向高效测报以及数据信息化处理的方向发展,相关部门对于地面测报数据的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阻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1.文件计算机审核疑误信息处理

1.1 台站参数疑误信息的处理

在进行格式审核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对 A 文件在台站参数疑误信息在某些方面进行处理。A 文件最常显示的错误信息一般是 “文件首部参数与台站参数表不符”的信息,如果我们要切实解决这个疑误信息的问题 ,就需要分为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处理。

1)我们要先检查错误的来源 ,也就是文件首部参数,如果文件首部参数的设置有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多时候会发现其实 自己文件首部参数的设置是全月数据缺测。因为我们的台站参数中对于冻土观测的项 目也有进行设置,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2)在发现了这种矛盾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对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探究。经过各个方面的检查之后,我们发现会发生这种事情的主要原因是次月初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对冻土观测的相关观测,最后月的 B 文件进行转换变成 A 文件,但是在次月的时候 ,台站参数却没有对冻土观测项 目进行相关的设置,因为这样两者在数据设置上面不能够保持一致,也就容易出现上面所叙述的这种矛盾。

1.2 文件正点记录缺测处理

有对于这方面的相关文件,里面明确表示了如果我们是有条件进行高效率的获取非正点分钟数据的话,应该对正点左右的十分钟之内的记錄进行有效替代。但是当我们所获取的非整点数据却正好在正点之前的10min之内而且这个时间段的数据并没有进行观测,就能够运用正点之后的十分钟内最接近正点时候的记录来替代。上面是最好的获取情况 ,但是依然存在着无法对分钟数据要素进行有效获取的情形,又或者是因为出现有分钟数据但是却没有对数据进行观测的情况,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们可以运用平行观测值或者是补测值来弥补这个方面的问题,把这种数值作为替代的数据进行运用。有的气象观测站并没有具备平行观测或者是补测的条件,我们能够将气温还有相对温度、气象站本身气压还有地表温度等要素结合起来,根据相关的规定还有科学方式进行内插。

1.3 降水量与降水现象不一致疑误信息处理

在数据A文件里面最经常出现的疑误信息便是“存在 7~8小时降水量,但是并没有存在相应的降水现象”,造成该类型的信息错误现象主要是因为传感器的翻斗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情况。对这一类的情况处理措施一般是以下的几个步骤,对于降水量滞后能够进行有效的判定,而且滞后的时间一般是限定在两个小时之内,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规律对这一期间得到的数据进行一个量的累加,而累加时候我们的目标主要还是降水停止的那一个时间段。但是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滞后的时间已经明显超过了两个小时,那么这段数据就不能够再用,应该删除掉。

2.文件的人工审核疑误信息处理

由于地面测报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记录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因此,进行人工审核显得非常重要。 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云能见度等记录错误;天气现场出现的顺序记录错误,如雨天记录时间提前;记录了一些不可能出现的天气,如夏天下大雪等。

2.1 审查要求

在信息进行审查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自动式的审查设备,如自动气象业务系统,这一设备可以提高审查的效率和精确度,但是它审核的范围有限,无法对能见度及云等天气现象进行审查,所以其仍然是有缺陷的。 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在审查中,通常可以采取人工审查的方式,这一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影响天气现象的各种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2.2 能见度、云、天气现象审核要点及疑误信息处理

对于天气现象的记录,需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即全面性。 要对天气中的降水数量、降水记录、雾的浓度等做详细的记录,并结合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来分析结果,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不会存在片面性的问题。由于云的记录与其他记录比较更为复杂,所以在记录时,应该做到细心,不仅要对云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非常熟悉,还要注意它和雨、雷、闪电及其他现象的关系,此外还要注意云的变化过程。 由于能见度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在进行能见度的审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传达到位三原则。在能见度低于10km的情况下,在记录中往往会有雾、沙尘、或者烟雾等出现,因为这些现象是造成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相反,在能见度高的情沉下,这些现象将不会出现在记录中。

2.3 其他人工审核注意要点

自动气象业务系统只能对数据文件合法性进行检查,对于非定量 的信息化资料,包括备注、气候概况、纪要栏 、封面信息、传输日期、上跨降水资料日期等需进行人工审核。

2.4 质量控制码的疑误信息处理

根据相关规定,质量控制码应以3位整数来表示,其中个位表示国家级,十位表示省级,百位表示站台级,0代表正确,9代表未作质量控制。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应判断数据段的格式是否正确。

3.信息化文件的备注

在对不正常的信息化资料进行处理和修改以后,还应对其进行备注。备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备注的内容应是气象探测过程中的重要事项或者对记录有影响的一些情况的说明。主要包括站址的迁移、站名的改变以及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的改变、观测项目、观测方法以及观测仪器等的变更、台站周围环境的变化、仪器的性能不好或者仪器的安装不正确等。

2)备注的填写要求条例清楚、内容简明扼要。备注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记录不正常的时间、影像数据、状况发生的原因以及数据的处理和统计方法。比如有更换仪器时,应将仪器的号码、型号、生产厂家以及检验的有效日期等备注清楚。

3)对于同一类型的备注内容,需对其进行归纳整理。

4)备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备注可以分为一般备注事项的记载和与台站沿革变动情况有关的记载两种类型。一般备注事项是指对气象观测的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原因的备注,或者对非迁移站的台站周围的环境变化的备注等。

4.结束语

随着气象监测级数的发展,气象监测数据资料的处理量也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疑误信息,审核人员应着力提高相关技术并熟练掌握地面气象监测规范,以保证地面气象信息化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促进气象监测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刘兰芳,关荣溢,李晓欣,等.地面气象测报数据文件质量控制的处理技术[J].广东气象,2014(01):73~75.

[2] 孙存明.地面测报数据审核及疑误分析[J].北京农业,2014(24):37~38.

[3] 黄靖,黄玲芬,郑东齐.探析如何做好地面气象测报数据审核工作[J]. 农技服务,2015(07):143.

[4] 李刚,谢映海,刘佳. 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A].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243-246.

文章 气象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