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追求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13日 09:42

宋潘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本文通过对于三则案例的比较探讨研究,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追求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

[关键词]初中 地理 课堂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TE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3-01

一、起源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进一步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常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显然,生活性对于义务教育地理教学而言,可谓意义重大。那么义务教育地理课堂教学究竟如何凸显生活化呢?

二、源于生活——以生活内容为新课导入

案例1:七年级下册“草原风情”教学片段

1-A复习巩固式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丝路明珠”——新疆,今天、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第6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第二框“草原风情”,来探索下内蒙古的奥秘。

师: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 …

1-B生活交谈式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在我们现今生活当中已经悄然兴起。大家喜欢旅游么?

生:喜欢。

师:那有同学去过内蒙古,领略过大草原的风光么?

预设1:生:有。

师:好,有同学去过内蒙古。老师想趁今天这节课采访下这位同学。来,请问这位同学,当你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下你当时的感受?

生:心旷神怡,很舒服。

师:好,再请问你在内蒙古看到了大草原,还看到或听到了哪些风土人情呢?

生:蒙古族人住蒙古包,吃牛羊肉… …

师:恩,果然是“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哦。这位同学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草原人家的生产生活。那到底内蒙古草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生产生活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来详细地了解下草原风情。

预设2:生:没有。

师:很遗憾,我们班同学还没去过内蒙古,还没领略过大草原的绚丽风光。那有没有同学从电视上或者书籍上看到或听到过关于内蒙古的生产生活情况呢?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刚才讲到了很多关于草原人家的生产生活。那到底内蒙古草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生产生活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来详细地了解下草原风情。

在1-A复习巩固式导入中,通过对前面“丝路明珠”这一框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能能较好地达到知识目标。但这样一种传统的导入方式仅仅从教材出发,仅限于一味灌输书本的知识,未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可见,该导入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生活性。

在1-B生活交谈式导入中,教师从如今生活中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旅游谈起,通过生活中朋友式的交谈导入新课。通过一组对“去过内蒙古的同学谈实地看到的景色”和对“未去过内蒙古的同学谈听闻的景色”的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蒙古族人生产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幸福生活”——去内蒙古旅游的向往。从生活中导入课堂,这就很好得体现了生活性。

在具体的地理新课教学中,往往可以以生活内容为导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从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出发。

三、高于生活——以生活感悟为课堂总结

案例2:七年级下册“东部和西部的显著差异”教学片断

2-A:教学常规式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生:东西部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师:非常好。正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所以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就像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一样,这样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2-B:生活感悟式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我国东部和西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也就是因为不同的地区存在的差异,所以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發展的目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生活在我们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你觉得老师想到了什么呢?

生:让我们想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

师:这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生:我们可以向区域间的交流一样,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交流互补,取长补短。

从2-A教学常规式课堂总结和2-B生活感悟式课堂总结这两种不同的小结方式来看,前者侧重对知识的考察,主要考察学生通过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后者,则通过建立地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地理和生活的关系——学了这部分知识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

四、用于生活——以生活实践为教学检验

案例3:七年级上册“从社区看我家”教学片断

课后实践作业:

结合春游实践活动:到良渚农夫乐园游园。给出一张游乐项目分布图。

(1)找出从乐园正门到你自己第一个想游玩的项目的最近路线。

(2)确定各个项目的在乐园中的相对位置,设计一条合理的游玩路线。

(3)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距离及所需要的时间。

在案例3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在游玩中使用课堂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实,这也是一个相互的作用力。反过来,学生尝到了“甜头”,更会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对于地图相关知识的学习应以其“在生活中能应用”为检验。也可见,认识和使用地图是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有义务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

五、反思与结论

综合以上三个案例,笔者认为,要凸显义务教育地理教学课堂的“生活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生活中的很多资源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教学资源,拉近距离,让学生感觉地理教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世界”。

2.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新课导入,小组讨论等环节中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研究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模拟生活,使教学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如许,也更能增强感知,引发思维。

4.运用生活化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辩论赛,小组竞赛等活动形式开展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

参考文献

[1] 王海蓉.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5

[2] 郑积慧.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09)

生活 文章 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