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胜泽++付博
[摘 要]伴随我国军用飞机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飞机安全性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近年来国内外军用飞机设计情况看,安全事故问题仍屡见不鲜,其不仅带来人员、设备的伤亡或损失,且可能因飞机战斗能力较低使整个战局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军用飞机的整体性能。本文将以海军军用飞机为例,对设计阶段安全性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军用飞机;设计阶段;安全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04-01
前言
有相关数据统计表明,近年来世界飞机失事事件中,有10%原因归结于飞机自身,而飞机自身所带来的事故主要归因于安全性较差层面上。尽管近年来我国在軍用武器装备系统设计方面融入较多新技术,但从安全性性能角度看,并未从多方面约束条件如适用性、使用效能、成本与时间等方面进行改善,特别在设计阶段表现更加明显,其直接导致系统事故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对安全性管理模式在军用飞机设计阶段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用飞机设计阶段安全性管理重要性
关于安全性管理模式在军用飞机设计阶段中的应用,其重要意义首先表现为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是保证系统整体安全性的关键。若以全寿命周期理论出发,军用飞机将由设计阶段、生产使用与维修阶段、报废阶段等构成。若设计阶段中存在设计缺陷,很可能在投入使用中出现安全性问题,引起设备损害、人员伤亡以及其他财产损失等问题。以某型号直升机为例,因软件安全性设计不合理,其中发射系统控制线路未能正确识别控制非正常信号,直接使发射器尾罩在高压、高温气体下被冲爆,随动挂架处发射器脱离,直升机旋翼桨叶被发射器残片所打破,最终迫降毁坏。由此可见,这种设计中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需在设计中给予有效的管理手段。
另外,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使军用飞机的研制周期缩短。以歼-10为例,我国在研究中正式列装耗时18年,相比国外如Su-27、F-16等研制时间更长,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军用飞机最初设计阶段中设计水平并不高。从歼-10投入使用情况看,试飞过程中我国创造了未摔一架飞机的奇迹,但值得注意的是试飞过程中每10分钟都可发现有故障情况出现,甚至有试飞员弃机逃生情况。这便说明设计中有一定缺陷存在,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更多先进技术的同时,在项目管理水平上提高,使各方面资源协调,可使军用飞机设计水平提高的同时,使研制周期被缩短[1]。
二、军用飞机设计阶段安全管理计划与组织
(一)安全管理计划
为提升军用飞机设计阶段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可从安全性管理计划层面着手。其中的计划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确定管理范围与目标。其中管理范围主要以设计时间、设计费用、设计性能、材料与技术应用等为主,旨在将系统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提高军用飞机安全性水平。第二,组织机构设立。需根据安全管理计划进行组织机构的设立,有专门安全性管理组织,也有其他临时工作组,如安全性设计检查小组、阶段安全性审查小组、系统安全性咨询小组以及事故调查小组等。第三,设计中重大事件点确定。其中事件点主要包含:①论证战术指标,确定装备研制;②做方案论证,明确研制要求并进行初步设计;③鉴定军用飞机型号,做详细设计。第四,安全性设计要求明确。如危险材质用量的控制、设备潜在危害的确定、安全装置如冗余或连锁等的使用、退役或报废问题的考虑、新技术与新材料是否适用操作系统环境的考虑等。除此之外,对于型号设计中的安全评审与信息管理也极为重要,如评审中需做好一系列分析、计算与试验等工作,将最终的评审结果由评审小组做综合分析。而在信息管理方面,主要需对系统信息、工作项目信息以及安全性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其中系统信息主要指军用飞机系统相关性能参数,工作项目信息为安全设计分析数据以及结果数据,而安全性基础信息包括标准规范、基础数据、设计方法等内容。
(二)管理系统构建
管理系统构建中,主要考虑进行系统安全小组的设立,使该小组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其中系统安全小组在责任上主要表现为:①落实相关安全政策;②进行安全性大纲的制定,确保在各研究单位中顺利实施;③收集安全信息,结合相关标准,判断设计质量是否与设计标准吻合;④对比以往军用飞机事故鉴定结果,判断当前飞机设计中是否存在类似缺陷;⑤确定是否有相关的安全装置引入,如应急营救设备、保护性设备以及安全警告装置等。另外,管理系统构建中,要求在型号研制安全性管理方面有军事代表做好监督工作,这样可保证整个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提升[2]。
三、设计阶段系统风险管理
(一)风险分析与评价
对于军用飞机设计阶段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要求做好分析与评价工作。具体实施流程包括:①对军用飞机在特定操作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②事故发生后,是否会对材料、人员等造成影响;③采用协调设计进度、费用与产品性能方式,使风险控制方法更加明确;④对特定风险可接受水平进行确定。
(二)风险控制流程
军用飞机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要求采取分级控制方式,可以事故风险大小为依据,做优先次序划分。按照优先次序对各风险内容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需注意部分事故风险危害性较大,如危险性事故、灾难性事故,需引入多种控制方法,如书面说明、警告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的明确等,以此使事故风险得以控制。
(三)安全性设计验证
安全性验证中,强调利用分析、测试与检查方法验证可控制事故风险的措施。设计阶段中军用飞机的验证,一般以技术攻关试验、定型试验、样机鉴定试验、试用实验以及维修试验等为主。具体的设计验证流程体现为:提出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测试安全审查、测试安全协调批准、测试的开展以及测试结构评估分析。这样在可控制事故风险措施验证合理情况下,可达到风险控制目标[3]。
结论:安全性管理模式的应用是提高军用飞机设计阶段安全性水平的关键。实际引入安全性管理模式中,应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做好设计阶段安全管理计划与组织工作,同时加强设计阶段风险管理。这样才可在安全管理工作下,提高军用飞机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 乔卫华,胡宝雷.军用飞机安全性设计方法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4,(08):23-26.
[2] 付海峰,戴曙君,雷迅.军用飞机HIRF防护设计及验证分析[J].微波学报,2014,(S2):116-118.
[3] 周圣林,景堃.军用飞机新型综合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04):88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