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14日 13:29

万有引力大讲堂人类航天中的物理问题.ppt

王漪莲

[摘 要]在遥远的古代,有古人提出了“地心说”这一说法,这一观点认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而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都围绕着地球转。这也是地球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反驳了这一观点,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认为,太阳是不动的,并且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而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会自转,同时它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而在行星中,只有月亮围绕地球转。

“日心说”的提出,是天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虽然“地心说”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这两种观点都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通过这两个理论说法,也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在万有引力与航天中,有许多定律,如开普勒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本文就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万有引力与航天;容易混淆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32-0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成为了经济强国,在时局稳定,经济强力支持的情况下,我国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整体来讲,我们国家的水平与世界其他的国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在某些领域,我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万有引力与航天渐渐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万有引力的发现为人们探索世界探索宇宙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通过万有引力与航天,人们开发和利用了天空资源,并且成功的进入了天空。航天技术的开发,也为我国的军事领域、科学发展以及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一、“地面追及”与“空间站对接”

(一)概念分析

追及是运动学中常常涉及到的问题。追及问题主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是否能够同时到达一个地方。匀速来说,去追的速度大于被追的速度,那么一定会被追上;若被追的速度大于去追的速度,那么一定追不上。若是去追的速度大于被追的速度,那么可能会追上,也可能追不上。

空间站对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考虑诸多因素。首先是飞行环境的不同,飞机飞行离不开稠密的大气层,而航天器发射出去之后,是要在真空的环境下飞行。还有就是飞行速度的不同,对接时,航天器需要时刻调整自己的速度,达到与空间站相同轨道的同一速度。

(二)“地面追及”与“空间站对接”易混淆点

在太空中,飞行器之间的对接与地面上物体的直线运动是不同的,因为对于“空间站对接”来讲,飞行器若变速的话可能会发生脱离轨道的现象。如果两个飞行器想要在同一轨道成功对接的话,不止需要速度的变化,更需要考虑环境等诸多因素。而“地面追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变化只需要考虑速度就可以了。

二、“地上受阻减速”与“天上受阻变轨”

(一)概念分析

由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了阻力,则会产生与运动速度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并且会做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运动,这是所谓的“地上受阻减速”。而“天上受阻变轨”并不是受到阻力的影响,卫星之所以运动,靠的是正常的无动力,由运动学的规律可以得知,卫星如果受到了阻力,卫星运动的速度就会变小,但是它轨道的半径变大的话,它的运行周期也会变大,所以这不能证明卫星受到阻力,运动速度一定会变小。

(二)正确解释

行星在天上变轨,容易忽略万有引力的影响。假如,行星受到阻力的因素,那么卫星的速度减小了,如果这时卫星轨道的半径还没有发生变化,就算万有引力没有变化,向心力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行星一定会做向心运动。所以说,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卫星会做变轨运动,轨道的半径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等也会变化。

三、万有引力的适用条件

(一)概念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在伽利略提出了向心力和离心力后,牛顿推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体现了古代人类对引力的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探索地面的物体所受重力作用时发现的,这个定律解释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万有引力的发表可谓是17世纪物理学中最伟大的成果,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天体如何运动的规律,也为天文观测提供了帮助,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发现了海王星等,更计算出了很多人类无法探测到的天体质量,推倒了古人许多愚昧的说法,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认知。

(二)适用条件

万有引力适用的条件在于质点间引力的计算,如果不能把物体看做是质点的话,定律就无法成立。如果不是质点,则需要将物体分解为许多质点,依次求出每一个质点的引力后,再求总和。

四、地面上物体受的万有引力不等于向心力

(一)概念分析

万有引力是指任意两个质点在连心线方向上互相吸引的力,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没有关系。向心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不存在的力,它是一种提供给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力。每一个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需要向心力,所以说势能之间的差才是向心力所存在的原因。

(二)正解

地面上物體受到的万有引力不等于向心力,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 一个分力,万有引力是固定的,然而向心力在不同地区却是不一样的。只有在物体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时候,万有引力全部充当了向心力,这时,万有引力才等于向心力。

结论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对航天事业的大量投入,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好。首先在卫星方面,我国自主研发了各种类型的卫星,如东方红,北斗二代等。在通信、气象预报和军事侦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载人航天的发展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近些年来的一大亮点,从之前的神舟系列,到后来的天宫系列,一直持续提高。深空探测也在计划中一步一步的进行着,我们国家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先从月球开始探测,并且很顺利。我国的火箭水平也达到了可以与国际水平同步的状态了,虽然我们的长征号还没有其他国家的火箭那么完善,但我国一直在进步。

地球是广阔的,宇宙是浩瀚的。而在我们所不知道的领域,更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西。从远古时期人们的迷信到现代社会崇尚科学,用科学说话,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面对浩瀚的宇宙以及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我们是渺小的,但是探索知识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探索宇宙,开发可用资源,来更好地保护地球。

参考文献

[1] 陈昱至.小议中学物理中关于航空航天的问题[J].科技展望,2015,(04):231.

[2] 李全英.应用航天技术开展高中力学教学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 韩俊.人教版初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的梯度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 孟芳,郑修林,刘春兰.人教版与沪科版两种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浅析——以“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为例[J].硅谷,2016,(22):155.

运动 文章 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