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14日 06:28

赵婧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了要求,食品检测技术发展也受到了极大关注。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检测普遍存在检验程序复杂、检测周期漫长、检测成本昂贵、检验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等特点,大大限制了现场监督和通关检验的效率,正是由于时效性困扰着食品安全检测作用的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快速检测技术与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突破,是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97-01

一、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1、食品快速检测的能力、范围有限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检测是企业对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措施、是监管部门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控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接连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由于质监部门对于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时间较短,加之相关专业力量的不足,以及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质检机关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食品是否添加了禁止加入的添加剂等无法给出相对确定的结论。正是由于高度集聚的人口推动了城市食品消费的快速增长,这对食品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2、食品检验检测的精准度不高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突出。随着这些年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食品在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上的问题更加突出,出现了一些重叠和混乱池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同时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一些快速检测结果与检验机构检测结果完全相反的结论,检验检测能力追不上食品消耗的速度,就意味着食品安全风险走在了监管的前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3、食品快速检测的针对性、效率不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销售涉及众多环节,其中在每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食品检验项目不全、检测步骤针对性不强、执行力不高,不具备承担抽检任务的能力。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著名企业屡屡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进而引发全民性食品安全恐慌即是明证。对一些现制现售、水发产品等需要由流通领域负责监管的食品的检测,在总体检测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了,从而造成了检测力量的浪费,效率降低。

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就目前来看,现有的检测技术如下:

1、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于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过程中,即在PCR基础上,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将核酸扩增后进行杂交和检测;在PCR指数扩增过程中,对荧光信号进行连续监测,通过监测其强弱来测定特异性产物量,并据此对待检样品中目的基因拷贝数进行计算。从应用实践来看,该种技术自产生以来,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过程种。

2、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所谓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即碱基配对以及互补的双条核酸单链,经退火组成双链,称之为核酸杂交。对于核酸探针而言,即带有标记物的核酸片段,它可以和与之互补的核酸序列进行杂交,并且形成双链,常用于检测核酸样品中某个基因序列。实践中可以看到,每种病原体的核酸片段都具独特性,通过标记、分离这些片段,可制备探针对食品进行检测。从应用效果来看,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特异性非常的好,而且灵敏度也非常的高。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多用在致病病原菌检测过程中。同时,核酸探针可用于对任何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而且能够有效地鉴别出密切联系的毒株,在动物性食品检验过程中,应用核算探针可以检测出沙门氏菌、轮状病毒以及狂犬病毒等病原体。

3、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

该种技术手段,主要是将液相色谱、质谱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应用,该种检测技术中的液相色谱、质谱分别作为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实践中,待检测样品在质谱、流动相分离,经过离子化处理以后,利用质谱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然后经过检测器得到相应的质谱图。从应用效果来看,液、质联用技术,一方面体现出色谱、质谱之间的优势互补性,另一方面还将色谱对复杂样品高分离能力、质谱的高选择性等有点结合在一起,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

4、免疫分析技术

对于免疫分析技术而言,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测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多种农药是否存在、殘存量,这是当前国外一项主流检测技术手段,尤其对兽药残留检测效果非常显著。该技术所用到的仪器、试剂盒等多半需要进口,而且价格非常的高。从国产产品质量以及价格来看,明显不具有应用优势,所以推广过程中非常受限;免疫分析技术,多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毒素,常用的方法有侧流式免疫吸附法、以及ELISA,其中后者在国外非常流行,但是毒素快速检测在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研发和应用免疫分析技术。

三、不断完善食品检验过程

1、实现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

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广泛涉及领域较多脸测物质的品种庞杂。市场上目前大多数正规快检产品的准确率为70%左右,由于现在快检产品的生产厂家很多各家产品的快检准确率有所不同。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多功能食品快速检测分析仪就能够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等45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因此我们要突出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抓好检测技术的综合实验着力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强化检验检测机构执法力度

食品检验技术机构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池是质监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缺乏技术支撑的行政监督必然是低水平的监管,因此我们必须严格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审批工作,对于不能符合资质认定条件的机构厂律不予受理、审批。同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对检验信息的动态监管,强化检验质量体系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促使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

四、结语

食品安全保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呼声越来越高科学家们也越来越多地对食品安全检查技术进行了研究这就给新的食品检测方法的建立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加何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事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质量监督系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姚柔娇.检验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食品,2016,(16):37-38.

[2] 刘萍.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分析检测新技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87-188.

[3] 钟春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172.

文章 食品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