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15日 11:09

郭少华++陈洪语++王亚利++赵丽凤

[摘 要]桃树是一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树种,栽培起来比较容易,在桃树种植过程中,提高栽培管理技术,不仅能提高桃树的座果率,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桃树的经济效益,带动地区桃树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对桃树密植型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桃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T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07-01

桃树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其果形美观,肉质甜美,营养价值高。桃中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外,其含铁量为苹果和梨含量的4~6倍,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桃含钾多,含钠少,适合水肿病人食用。桃仁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的辅助治疗。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并能抑制咳嗽中枢而止咳。同时,能使血压下降,可用于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治疗。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开始结果早,盛果期时间较早,早期收益高,管理得当,易获丰产,即使粗放管理也有一定的收成。

1.主要优势

1.1 早成形、早丰产 桃树两主枝密植园二年见果,三年生平均亩产370kg;四年生平均亩产2210kg,比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亩增产932.5kg;五年生平均亩产3690.5kg,比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亩增产2139kg;六年生平均亩产3935kg,比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亩增产2174.5kg。

1.2 主枝基部枝组数增加 由于主枝少、开张角度大,有利于基部小枝组着生,主枝基部光照充足,生长健壮,寿命较长,容易立体结果。

1.3 园内作业方便 两主枝密植园桃树主干比常规稀植园高10~30cm,便于施肥、浇水、喷药、修剪、中耕、除草等各项作业的进行。

2.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2.1 适当密植

两主枝“丫”字形适合南北行向密植栽培,两主枝伸向行间,并与行向垂直,形成一个狭长的长方形树冠,适合小株距、大行距密植栽培。

2.2 整形修剪

桃树定植后,首先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摘心、定干,干高60~80cm,同时在萌发新梢时选留两个主枝。主枝间夹角90~100度,定植树一般选择1~3年生幼树。

冬剪以轻剪长放为主,枝条在主枝背后基部20~30cm处,2~3年内培养成大型结果枝组,有利于枝组开张角度,增加产量;夏季扭稍的新梢,根据生长势而定冬剪留量、对生长比较健壮的新梢应在弯后剪,生长势弱的新梢应在弯前剪,生长健壮的主枝应适当轻剪,剪留80~100cm,生长较弱的可酌情重剪,剪留40~60cm,促进树势平衡。幼树期间,在靠近主枝延长枝头50cm处,不能选留结果枝及生长健壮的枝条,以免影响树冠扩大。当桃树进入盛果期后,树高已达到预定高度3~3.5m,行间主枝延长枝头已搭接,这时对延长枝缓放1~2年,然后将主枝适当回缩,使剪口落到主枝背后中庸枝壮芽处,以促进树体养分回流,使主枝基部小枝及时吸收养分。对主枝延长枝附近的壮枝要多疏少截,不宜多留结果枝,应注意结果枝组预备枝的选留。

防止结果枝组外移,避免光秃带的出现,延长结果年限。枝组修剪时去直留平,去旺留中庸,去前部留后部。夏剪是两主枝修剪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扭稍、疏枝、拉枝、摘心、抹芽等措施,从5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进行4~5次夏剪。

2.3 加强花果管理

桃树是多花多果果树,如修剪量过轻,花量过大,花期营养不足,会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甚至影响树体发育,果小且品质差,还易出现大小年现象。因此必须适当疏花疏果,控制花果数量。疏花一般在花蕾和花期进行,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内后外,主要疏去双花、小花、病虫花、晚花、夹角花和预备枝的花。经疏花后,使留下的花在果枝上呈三角形均匀分布,留花量是最终结果量的2~2.5倍。疏果是在第二次落果后,座果相对稳定进行,到硬核开始形成前完成,疏果根据树势、座果情况、枝量等因素灵活掌握。疏果首先疏去萎黄果、小果、病虫果和畸形果。其次是疏除短圆形果,留果的原则是上部多留、下部少留、强枝多留、弱枝少留,同类果枝背上枝多留,背下和水平枝少留。

2.4 肥水管理

每年秋季进行行间开沟深施肥,沟宽80~100cm,深40~60cm,平均每株施有机肥30~50kg,尿素0.5~1kg,在桃树生长季节,每年追施3次尿素,每株每次0.4~0.5kg。

在桃树发芽前浇第一次水;桃树落花后浇第二次水,这次水对促进座果和幼果发育及新梢生长有重要作用;第三次水正值果实硬核期,果实迅速膨大,此时浇水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第四次浇水在封冻前进行。

2.5 病虫防治

桃对病虫害虽有较强的抗性,但在花前果后仍时有发生,危害花蕾幼果,造成落花落果现象,必须及时防治。桃植株对药剂颇为敏感,一些渗透性和内吸性强的有机磷药剂不宜使用,因为容易发生药害。

(1)桃蛀螟:主要危害果实,幼虫多以桃果柄基部和两果相贴处蛀入,蛀孔外堆有大量虫粪,幼虫取食果肉,并使受害部位充满虫粪,虫果易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

①做好清园工作,即:将桃树老翘皮刮净,集中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

②果实套袋:桃果套袋;早熟品种在套袋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喷药1次,以消灭早期桃螟所产的卵。

③销毁落果和摘除虫果,消灭果内幼虫。 ④喷药防治:要掌握第一、二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喷药。2.5%功夫乳油1500倍液, 2.5%灭幼脲3号1000-1500倍液,高氯·马乳油2000倍,氰戊·马拉松乳油2000倍,或40%的水胺硫磷1000倍。

(2)梨小食心虫

为害状:桃梢被害后萎蔫枯干,影响桃树生长。被害果有小蛀入孔,孔周围微凹陷,最初幼虫在果实浅处为害,孔外排出较细虫粪,果内蛀道直向果核被害处留有虫粪。果面有较大脱果孔。虫果易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

①刮除树皮:早春发芽前,彻底刮除病部树皮,集中处理,消灭越冬幼虫。

②剪除虫梢:早春五、六虫梢,集中处理,消灭其中幼虫。

③有条件的果园果实套袋防虫。

④喷洒农药:当卵果率达1%时,2.5%功夫乳油1500倍液;2.5%灭幼脲3号1000-1500倍液;高氯·马乳油1500-2000倍,氰戊·马拉松乳油1000-1500倍,或40%的水胺硫磷1000倍。

(3)炭疽病:该病在果园多发生于果实成熟期。贮藏期发病多因伤口诱致,是真菌性病害,受害果实表面有暗褐色圆斑,果肉内部组织腐烂,有酒味。病源菌在烂果内越冬,通过风雨传播,从果实的伤口入侵。防治方法主要做好清园工作,清除并深埋病果落果;采收装运尽量减少果实的机械伤;在病园中喷洒倍量式15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d一次,连续3—4次。

(4)赤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属真菌性病害,受害叶片初时有极细的小黃点,后扩大成病斑,病斑中部暗赤褐色,边缘赤红色。造成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及品质。防治方法与防治炭疽病同。

值得注意的是,桃果皮薄而且与果肉合一,食时连皮,故施药时要特别注意,禁止使用剧毒及残效期长的农药;按规定可施用的农药,也不要在果实成熟期施用;应抓好清园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虫源、病源。防治上多采用农业措施,多使用植物性农药。

主枝 文章 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