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8月17日 02:51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汪宝满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除害兴利但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介绍了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它的积极作用,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水电资源,不浪底水利枢纽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12-01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了自然生态。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开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实现了防洪、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航运、生态与环境等综合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自古以来,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

(二)水电资源是最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电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库的功能从初期的防止洪涝灾害发展到水能开发利用兼民生水利,以水利电力为主的大坝,同时肩负着流域防洪、水量调配等功能。

二、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众多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需求。水利工程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同样具有积极作用。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调节水量丰枯,合理配置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同时也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早地区的生态状况等,充分发挥了河流的各种功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降雨量的影响

(1)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降雨。(2)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3)降雨时间分布发生改变。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因而降雨量增加。

(二)对气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库区与空间的接触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库区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三)对大气的影响

在谈到大坝与生态问题时.首先谈到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大坝建设对大气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这个目题十分突出。

四、对土壤和环境地质的影响分析

(一)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将导致沿岸地下水状态发生变化,通常在水库的近坝部分出现地下水升高.而库周地下水位升高,会浸没土地并使土地沼泽化,盐碱化。

(二)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

(1)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的产生。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是因为巨大体积的蓄水增加的水压,以及在这种水压力下岩石裂隙和断裂面产生润滑,使岩层和地壳内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改变。

(2)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故易發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失稳。

(3)水库渗漏。水库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则将造成水库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三)对河道产生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河道顺直化工程改变了自然水系,使生态结构单一化,生物群落减少,河水净污能力削弱。②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往往会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若干种几何规则断面,改变了河流横断面深潭浅滩交错的自然格局;③构筑堤防会引起河流侧向的非连续化。④河口整治工程可能造成岸线、河床高程变化,由此可能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潮水位.从而影响排涝总水量;⑤人工裁弯改直工程会造成河床演变引发河道冲刷,导致河道水位下降。

(四)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在人类健康方面,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环境有关,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多,移民动迁电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古迹和景观带来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影响。

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潜在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凋度及运行中,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在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程度。

(二)进一步健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改进具体水利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手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政策引导,在科学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全面预测和描述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科学开发水利水电。

(三)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一种稳定的、法律化的补偿机制。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生境补偿等措施,协调工程建设与水生生物保护的关系。

(四)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开展施工区大气、噪声、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废污水)监测,实时掌握施工期环境状况。实行环境监理制度,及时处理施工区环境问题;认真做好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做好临时用地的景观恢复和绿化。

(五)强化工程运行管理。科学制订调度运行方案,统筹兼顾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在制定调度运行方案时,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重点考虑生态用水,兼顾其他用水。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以生态效益为目标开展生态调度。为河道留下适当的生态水量,兼顾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用水需求。

(六)开展工程保护措施及技术研究。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运营过程中,对生态流量泄放、分层取水、鱼类增殖放流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研究,采用针对性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施工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如工程开挖及加固到新技术、水工混凝土骨料和新型掺合料技术。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所应科学地充分注意对环境保护问题。

结束语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势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这一“打破”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 李蓉、郑垂勇、马骏、赵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水利经济,2009年3月.

[2] 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水利水电工程,2012年2月第34卷第2期.

文章 水库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