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的培养,即学会计算机学...
毕凯悦
[摘 要]计算机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今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近年来各专或本院校也都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大一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当然课程内容都是根据各院校特色有不同的要求,各院校的课程内容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化、软件程序设计基础、网络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平台、建设数据库基础等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术。该课程的目标,也是高校为了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希望培养好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也为了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自身这四年的专业领域问题能力,并在以后的终身学习或社会工作中,具备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好基础。然而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一大难点,也是目前大学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根据对各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就计算思维提出了一些见解,以及对“计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170-01
为更进一步的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地研究和深入探讨,在一些高校教学实施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及需解决和面对。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认为应该体现该课程在高等院校中的基础地位。不仅要求应用技能性,还要强调学生必须要达到一定考核标准,具备在信息数据化的社会中熟练利用计算机的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训练的教学内容。计算思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计算机作为现今复杂数据问题解决的有效工具,人人都应该掌握。自然各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當有效地将计算思维融入教学的每一堂课之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本质论述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刚入校,计算机教学的第一门课程,也是计算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刚开始学生如何正确的理解计算思维的实质,是高等教育教师培养好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关键。
从本质上讲计算机思维逻辑是仿造我们人类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我们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因素“是”和“否”开始创造的,计算机语言就是0和1,它是为了从某些方面辅助人类代替工作的设备。而计算思维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本身运行的逻辑思维,而是人类运用计算机的基础概念来进行科学的问题求解方法方式、以及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对人类本身行为作出预估测算等包括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系列人为的思维创造活动。
这个概念是我个人理解表达出来的,可能有些抽象,我们可以结合递归算法来侧面说明下,可以说计算思维其实际也是一种递归的思维模式。仔细想想当你碰到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的常规方式的算法不能解决时,我们就想到其它方法,换了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就像刚学算数的小孩一样,3+5不知道等于几,可是将它写成8个1相加,小孩子就会1、2、3的数下去,答案自然就出来了。递归的思维方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分成很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各个击破,将这所有的小的问题解决了,大的复杂的问题也就自然得到了答案。
从上得知计算思维的本质就跟人的思想思维一样是抽象的,它不是局限于一种特定的知识,是建立在计算机计算过程的能力上,由人或者机器程序执行来的不同计算的方式。简单的讲计算思维就是把一个复杂的我们看不懂,找不到联系的问题,分析成一个个我们知道的若干问题,以便解决我们的问题。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研讨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大学计算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计算机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的社会应用产品,与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计算机基础教学自然也是当今高等院校重点的教育教学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内容和目的也需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满足社会的要求,需不断的与时俱进,创新改革。
该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授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当今大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处理好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跟进时代,增强创造创新的实践能力。
当今时代全面信息数据化,云储存和云计算下的大数据化创新平台服务,基于此各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计算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是现今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未来适应和跟进社会的重要课程。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细心培养好学生计算思维,也是为了让学生像平时吃饭喝水,让计算思维成为一种自己基本技能,并让学生自主地应用于学习研究和将来的工作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研讨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还有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基于网络的协同能力和信息社会终身学习能力。从强调这四个方面来看,除了认知能力,其它三项都是建立在计算思维能力上,所以思维培养的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内容应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比方计算机的概论课程,不但要包含传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还可以包括近年计算机发展和应用,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认知计算机。还有数据的分析与存储、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安全等,对学生在如何利用计算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眼界知识,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计算机多功能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寻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更多途径和方法。
三、计算思维培养的课程实践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计算机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方式,如何运用计算机的计算思维,每天都在更新和进步,因此在课程实践上,教授教师首先应该自身进行认真学习和交流,加强自身的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尝试采用以易到难的模式、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导实践。“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应该在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试着以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例如一是针对相关知识布置专题,小组为单位研讨,定期小组交流。计算思维能力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布置专题,小组为单位研讨,定期小组交流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性和研讨性。
对学生课程中体现出的计算思维的知识点,教师要再细致的专题强调学习和研讨,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共同讨论,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计算思维能力。
(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教学策略在主要是增加学生的对计算机书本知识认识和上机操作的简单能力,缺少系统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运用,让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是枯燥的。
当下如何增加学生对计算机趣味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也是对教学目的达成起到良好的作用,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好的效果。大学生刚刚出繁重的枯燥学习中解脱,对新鲜的大学是好奇,也有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尽量趣味化,并亲近生活,给学生们留下想象的空。
结论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实施,应该以学习的目标作为其设计的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掌握好解决问题的计算原理。通过实践学习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对相关问题求解的思维方式。因此当今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将计算思维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进行抽象问题解答的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挑战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洪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18):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