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江苏地铁乘务培训,可信赖的地铁乘务培训学校
魏振东
[摘 要]城市轨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乘务安排的合理性关系到司机是否能有充分的体能和精力进行安全驾驶。本文就地铁乘务排班方式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排班效率。
[关键词]地铁司机;乘务;排班
中图分类号:R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73-01
一、值乘方式和轮班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常见的值乘方式主要有包乘制和轮乘制,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我国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多采用轮乘制。
(一)包乘制: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分配给固定的乘务组驾驶,该组乘务员全面负责列车的运用、安全等工作。优点主要是:乘务员熟悉列车的性能,有利于培养乘务员的责任心,方便列车的保养和管理。但也存在乘务员浪费、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二)轮乘制:由不同的乘务组按照乘务计划和安排轮流驾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轮乘制不固定驾驶列车的乘务组,它能节省乘务员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乘务员的休息条件,更加有利于安全运营。同时也存在责任不易落实,增加了管理难度,乘务员对列车的车况掌握程度降低等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计划中常见的轮班模式主要如表1所示。各种轮班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各有利害。三班两运转的模式中,乘务员的驾驶任务重,休息时间较短,需要在休息和值乘之间频繁更换,不利于安全行车。四班两运转的模式中,乘务员的休息时间充足,劳动强度适中,行车可靠度高。五班三运转的模式中,乘务员的驾驶任务较轻,有利于安全驾驶,但所需的乘务员数量也最多,增加了人力成本。
二、班次形成
(一)乘务片段:以车辆段和轮乘点作为分割点将列车运行图进行划分,这些分割点之间的运行线形成乘务片段。乘务片段是形成排班方案的車元片段。
(二)乘务作业段:为保证乘务员能够连续驾驶一定的时间,将乘务片段进行组合形成乘务作业段。乘务作业段往往由某次列车中连续的乘务片段组成,也可以是一个或数个乘务片段。
(三)班次:一天中,某位乘务员的工作安排,通常由数个乘务作业段组成。班次包括乘务员一天工作的流程安排和各个工作环节的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也可以称为乘务任务或乘务工作班。一个班次由一位乘务员承担,所有的班次构成线路的排班方案,如表2所示。
(四)轮乘点:可供乘务员出勤、退勤、换班、休息的地点。一般的轮乘点在兼备以上功能的同时还设有餐厅,方便乘务员就餐和休息。通常在列车始发站、终到站、中间停靠车站或车辆段设置轮乘点。
以某条线路的运营数据为背景,对司机排班如下:
(一)工作时间:一天中,乘务员从出勤幵始工作到退勤结束工作之间的时间,包括从出勤到退勤之间的整备、休息、驾驶等所有程序和环节的时间。我国有相关的法律和文件对工作时间做出详细的规定,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会结合行业特点对乘务员具体的工作时间做出安排。
(二)驾驶时间:乘务员在一天的工作中驾驶轨道交通列车的总时间。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环境比较特殊,乘务员长期精神高度集中地工作,编制者应合理地安排乘务员的驾驶时间,保证工作效率的问时也能缓解乘务员的工作力。
(三)出勤时间:乘务员幵始一天的驾驶任务前,需要提前到达出勤地点的时间,该时段内乘务员需要完成接班、登记等系列准备工作。
(四)整备时间:乘务员从车辆段带车出勤时需要提前到达的时间。该时段内乘务员需要对即将出段的列车进行技术安全检查,确保列车的正常工作,并完成接班、登记等系列准备工作。
(五)休息时间:乘务员执行的班次中,乘务作业段之间的间隔时间。充足的休息时间可以缓解乘务员的驾驶疲劳,保障行车安全。
(六)就餐时间:乘务员执行的班次中,如遇就餐时间段,乘务员进行就餐和休息的时间。按照人们正常的牛活习惯,乘务员会有早餐、午餐、晚餐三种就餐时间安排,合理的安排乘务员的就餐时间有利于乘务员的身体健康。
三、乘务排班的程序
不论是人工编制乘务排班方案还是利用计算机自动编制,最终形成的每个班次都要包含乘务员出勤的时间和地点、执行每个乘务作业段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车次、每次休息的时间和地点、退勤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全面、准确的信息表述才能确保列车开行计划顺利的执行。
(一)全面分析基础数据
乘务排班以列车运行图为基础数据,编制方案之前需要了解线路运行的时间、形式,线路采用的值乘方式和轮班模式,确定轮乘點的数量、位置和功能。明确运行图中涉及的车底、列车交路等信息,进一步核实轮乘点与线路之间的关系,对相关部门制定的排班规则和现场的作业流程标准进行分析并在排班过程中加以应用。
(二)划分乘务片段
以列车运行图或车底周转图为底图,在底图中确定轮乘点的位置,以这些轮乘点为分割点将底图进行分割。底图中分割点之间的运行线为乘务片段,将其编号并记录时间、地点、车底等信息便于后续使用。
(三)乘务片段进行组合,形成乘务作业段
实际运营线路的长短不同,相应乘务片段的时间也不同。如果一个乘务片段的时间太短,乘务员就会频繁换班,不利于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在实际编制的过程中,乘务员通常连续驾驶一定时间后再进行休息,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乘务员的工作习惯,也有利于各个班次顺利、高效的执行。因此,将一定时间内同车底连续的乘务片段进行顺次组合,得到的乘务作业段成为各个班次形成的基础。
(四)乘务作业段组合形成初始班次集合
乘务员执行一个乘务作业段后需要休息一定的时间再继续执行下一个作业段,如遇就餐时间段,还需进行就餐。数个乘务作业段进行组合后形成一个班次,作业段在组合的过程中要满足必要的休息时间、交接班地点、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约束,全部作业段组合完毕即形成初始的班次集合。
(五) 对初始班次集合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合理的排班方案
初始班次集合形成后,有些班次并不合理,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则、要求对班次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保证每个乘务片段都被乘务作业段组合,每个乘务作业段都被相应的班次包含且只能包含一次,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排班方案。方案中班次的数量即为所需乘务员的数量。